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新闻发布

大成,每一个杨中人追求。重庆市杨家坪中学始终坚持“人皆能大成”的理念,激励师生追求“大爱的情怀,大志的抱负,大雅的风度,大气的品格,大写的业绩”。教师,在培育学生“大成”的同时,自身首先“大成”。

转眼间,2016已悄然而至。回首过去一年,在“大成”理念的践行下,杨中人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绩:高考战场捷报频传,校园足球风生水起……细数2015年“北杨帝国”的累累硕果,我们知道,这些成绩离不开每一位杨中人的辛勤耕耘。

风过无痕,雁过有声。我们用笔墨记录了一部分“大成之师”的闪光一角。他们或如蒲苇或如磐石,无论是柔是钢,踏在教育路上的脚步却是同样坚定的,始终如一。

岁末年初,让我们一起走进“大成之师”的世界,回顾他们的教育跫音,探寻“大成之道”……

学校先进教研组长、市级最受欢迎的班主任、区级骨干教师,22年的班主任生涯、三所知名中学历练,无数的赞誉、一生的骄傲。但吴久平很谦逊,并一直强调自己并无特别成就,只是站在教育最前沿,做着内心喜欢的事业。

她做事果断,从不拖泥带水,委婉不是她的风格,啰嗦不是她的作风。不少学生都说:“每天她只告诉我们一句话——‘今天我们一定要成功’。”

优秀教师称号,重庆市首届中学思想政治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西南大学外聘教师……1993年到2015年,他所获荣誉无数。

学生们爱戴他,老师们敬佩他,他就像一个“摆渡人”,撑着学生从不谙世事到人情练达,变成能综合发展独立应付问题的新时代青年。

汪桢量这样解读“爱的教育”:“有爱的教师才是幸福的教师,因为有爱才会去引导学生前进,没有爱就不能去包容孩子们的‘缺点’,变缺点为优点。”

重庆市优秀教师,全国科研型骨干教师,重庆市骨干教师,九龙坡区优秀教师。主研的国家级、市级、区级科研课题四项并获奖励。发表获奖论文十余篇,参编著作四部。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获重庆市二等奖。

白老师主张每位学生都应该受到平等优质教育,他对每一位学生都悉心教导,许多走上工作岗位的后进学生与白老师交流时都感激地说,白老师的信任和鼓励让其有了继续拼搏的动力。

杨家坪中学的学生都知道,甚至外校的学生也知道,12年前,王丹路就被评为了全国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也是目前九龙坡区的唯一一个,有良好的社会口碑也是情理之中。骄傲归骄傲,但王丹路觉得,受学生喜欢是一门大学问,不仅要把书教好,更要把人做好。

杨家坪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骨干教师。他1982年当上教师,从教33年,2008年到杨家坪中学,连任两届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还主动承担了校刊编排的部分工作。

当我们问到毛老师苦不苦时?毛家正先是坚定地说:“肯定苦”,却又语气一转,“关键是能不能在其中找乐子,如能找到舒缓的方法,也不失为苦中作乐。其实每个职业都一样,只要生活还在继续,人就如苦行僧,当下看到的苦楚,都会成为过往的一段修行。”

这个被杨中的学生们亲切地称为“牟特”的老师,是一名教艺精湛,备受学生喜爱的历史特级教师,历史也篆刻与铭记着他的过人才气与胆识。

在追梦而行的道路上,他怡然自得,优哉游哉。他说:“教学是一种工作,重要的是教学也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最想看到的是同学们那充满自信的微笑,最想听到的是同学们那永恒的掌声。”

从教20年,高中政治老师。

在李足芳的简历上,没有冗长的获奖经历、光荣称号,她只是一个纯粹的政治老师,一个感性的人。

在杨家坪中学的讲台上挥洒了20年的光阴,回首过往,她始终心怀美好,做感性的自己。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这个明媚的女子四度垂泪。如今,面对学生,面对家人,面对自己的事业,因为幸福感,她愈发感性。

区青年教师赛课一等奖,中学一级教师,高中生物区级骨干教师。

见到陈辉时,是一位温柔娇小的女老师,与她的名字相去甚远。向她表明来意后,她说自己的生活很简单,怕是没有多少可说的。采访完,发现她的生活还真的是很简单,除了学生和5岁的儿子。

任教7年,一直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践行着教育的理想,不断在教育路上摸索前进。

“在我心中,每个孩子都是一朵会开的花,或迟或早,或长或短;或迎风招展,潇潇洒洒;或含苞欲放,羞羞答答,都需要用爱去呵护。”

教育是心的事业,心的事业最为广阔,是最富于创造快乐的事业。从2008年任教至今,周婷婷总以这句话丈量自己的工作,用爱包容孩子们的任性,启迪孩子们的智慧,帮助孩子们成长,和他们成为朋友。

从事物理教学6年,担任班主任5年,虽是年轻教师,却曾担任三个班级的“军师”。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农村的自然山水赋予姜方泽灵气,普通的家庭教育也造就了他朴实的性格。

她从事历史教学三年,在青葱岁月正当年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先后获得九龙坡区青年教师素质大赛一等奖,全国历史视频课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重庆市“卓越课堂”历史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受到前辈们的一致认可。

她说:"成为教师是偶然也是幸运,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在教育路上扬帆起航。年轻人有'诗和远方',我们执着于对历史教学的探索、追求以及对学生的期许和未来的展望。"

重庆市优秀支教教师,重庆市九龙坡区优秀教师,首届大成论坛一等奖……任教15年,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进,她以一个师者的姿态,谱写了一篇又一篇华美的篇章。

当好老师太难了,特别是你背后有名师,面前有学生,而作为教师本身又有自己思考的时候。是该严厉管制学生,还是放下"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这对一名教师而言,绝对是一门高难度的艺术。而她一直在严厉与温和间需找一个平衡点,这一寻找就是十六年。

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区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培训班成员。从教23年,经历十届高三毕业班工作,积累了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学校年度考核连续为优秀,曾荣获“区优秀班主任”。

师者本色,让人动容。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恰如其名,用兰来形容杨家坪中学何兰老师是那么贴切。

从1999年到2015年,“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园丁奖,教学能手……她获得的荣誉一双手数不过来。

“如果说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我是称职的。那么,作为母亲,儿子始终是我内心一个‘痛点’”

来杨家坪中学也有十年,十年时间,雪山已融化为江河,路边的小树也长成参天大树,俗世在沧桑之后也已经容颜更改。

英语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自2005年来重庆市杨家坪中学工作开始,先后担任7届高三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并长期担任名校班或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效果突出。

谈起向荣老师,学生是仰慕的,同事是钦佩的,领导是赞许的,但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却是他随时随地灿烂的笑容,不经修饰不掺杂质,像少不经事的少年,永远都是最青春的样子。

重庆市高中英语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在“2011中国教育系统优质课、课件全国评选”活动中获三等奖……

她指着桌上那本明人袁黄(字了凡)所作、由净空法师翻译的《了凡四训》说,自己这种恬淡的心态其实与近年来对禅的领悟有关。她说,即使不是教徒,若闲暇时刻看看这方面的书籍,思考这方面的哲理,的确也能参悟人生的许多真谛。

高2015级13班,作为杨家坪中学的初中部的直升班,在2015年的高考中创造奇迹,全班49个孩子重本上线45人,重点上线率达到惊人的91.84%,本科上线率100%,班级平均分610分!这样一个神奇班级背后绝对少不了一个神奇的班主任。

在讲台上年复一年地挥洒着自己的青春、默默地在学子求知道路上倾注自己的心血。她说,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学生说,她是自己的良师也是益友,更是妈妈。

任教29年,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勇挑重担,对班主任工作和备课组工作做到一丝不苟,为年级年轻老师树立了榜样。

从“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到九龙坡区“2015年年度有突出贡献教师”,1999年到2015年,他获得多项荣誉。

谈到人生各个阶段,王老师说,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直轰轰烈烈,人总是在平凡与伟大中周旋。任教29年,他说,自己最好的时光,在教育的路上。

当他获得“九龙坡区优秀教师”、“杨家坪中学优秀班主任”称号时,当他连续三次在年度考核中获优秀等级评价时……他都来不及细品成功的喜悦,却早已把目光投向更为长远的未来。

同行眼里,曾强是一位踏实敬业的实干家;学生心中,他是一位可敬可亲的好老师。他把事业和生命融为一体,在教学这块热土上,始终辛勤地耕耘着,执著地追求着。他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教育“追梦人”,不断精心耕耘,让教育开出似锦繁花、结出累累硕果。

1995年至2003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每年均获得校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2005年—2008年担任年级主任工作,获得校优秀年级主任称号,2007年获得九龙坡区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所写论文曾获得市级一、二、三等奖,在教育杂志上发表文章五篇。

从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天起,张军便开始了长达十八年的班主任生涯,在教育教学的路途上,他也收获了一些成绩:区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市级优秀班主任,重庆市教委主办的高中历史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当了20年的班主任,教了20年的历史,从一个小伙子到四十不惑,与学生共舞、与历史相守的这些年,张军老师从一个爱写诗的文艺男青年变成了一个仍然有理想的“实干主义者”。

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师23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语文实际能力培养,切实践行素质教育。积极教研,多次荣获教研先进,参加教学论坛获一等奖,区语文公开课深受好评,主讲大成讲坛受到学生欢迎。培养出多届高考区语文第一名学生。

首届“绿杨杯”青年教师赛课一等奖,九龙坡区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校教坛新秀,九龙坡“成绩突出教师”,重庆市教具制作大赛二等奖……工作五年来他多次获得学校和九龙坡区各类奖项

“教育是一个需要等待的过程,急不来。”与其他青年教师不一样,在20多岁的颜敦鹏身上看不到一个年轻教师常有的稚嫩,相反,他谈吐中透出一种不羁与淡然,却又颇有一种“暖男”的味道。

我们所记录的,只是杨中人教育跫音中的冰山一角,“大成之师”的内涵和影响,还有太多太多是我们没有窥探到的。而在这一角之后蕴藏的巨大能量,还需要我们耐心去探寻。

人皆能大成,短短的五个字,饱含了教育人的淡定与无穷的智慧。在杨家坪中学这所有温度的校园里,每一个人都在成长,在成长中体验成功与快乐,在成功与快乐中成就自我。

2016已至,相信杨中人会一直带着“人皆能大成”的信仰携手前行,为自身“大成”而努力,为学生“大成”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