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夕阳中走来,45岁的妇人身上居然散发出一种少女的气息,冬日的阳光格外温柔,铺洒在她身上更显青春、柔和。身穿一件红色小外套,内搭黑白花点连衣裙,一头乌黑的秀发精致地盘在脑后,笑起来露出两排整齐的大白牙,充满了纯真。这就是今天的主人公——李足芳。
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这个明媚的女子却四度垂泪,她说自己是一个感性的人。
在杨家坪中学的讲台上挥洒了20年的光阴,回首过往,她从不追名逐利,始终心怀美好,做感性的自己。
她说,感性,是经历使然,是时光雕刻的风情。
李足芳从记事起就立志要当一名老师,倒不是因为什么伟大的情怀,她的初衷或许有些庸俗,为了跃龙门、考大学,为了圆母亲的“考学梦”。
“足芳啊,我昨晚又梦见我考上学校了。”在李足芳的记忆中,母亲常常一脸期盼地对着年幼的自己说这句话。母亲从小仰慕知识分子,是一个标准的三好学生,一心想要在学习上有所建树。但是由于家境贫寒,身为老大的她不得不为家中增添劳动力来养活弟弟妹妹,在高小(相当于现在的小学高年级)时便被迫辍学。
从此,“考学校”成了母亲的“心病”。俗话说,“父承子业”,李足芳就这样继承了母亲的夙愿。她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实现母亲的愿望。而要实现这个愿望,在当时的农村来说,师范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容易考。
而为什么要做一名好老师,小足芳则是深受小学老师的影响。查看更多>>
1996年1月份,九龙坡区教委到西华师大进行双选会,也不知是实力所在还是运气太好,并没有试讲,领导跟李足芳进行了一番谈话,双方都觉得很满意便签下了合同。更让她受宠若惊的是,自己居然被分配到杨家坪中学任教!
“你是什么关系啊,居然被分到了杨家坪中学?”刚到杨中的时候,有人这样直言不讳地问她。因为杨家坪中学在社会上的口碑一向很好,不是有真才实干的教师,进不去。
不仅如此,初来杨中,李足芳便被学校安排到了高中的讲台上。“那时候不像现在哟,新教师不是一出来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分配到高中,必须先从初中上起。”当时,老教师们说她是1989年以来,大学毕业直接站上杨中高中讲台的第一人。
虽然学校的种种做法表示了对自己的高度认可,但毕竟是初出校园的黄毛丫头,短暂的喜悦过后,李足芳迎来了压力和挑战。查看更多>>
在备哲学中的《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这一课时,李老师跟同学和同事们分享了自己体会,她说:“我现在觉得我当老师真的很幸福,而且作为一个政治老师很幸福。”
是什么让她产生这样强烈的幸福感呢?李老师介绍,《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框题中讲到:“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走不出自我的狭隘天地的人,不想为他人和社会奉献的人,永远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的朋友,爱我们的事业……”在读到教材的这些话语时,她说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因为这与自己的“大爱”思想多么地一致。
李足芳通过自己的教学,她懂得了爱祖国爱人民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她看来,爱祖国爱人民具体到自己身上就是要爱学生。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在于满足他人的需要,做对他人有益的事情。
教育过程中,她擅长现身说法,以自己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当同学们了解到李老师凭借自身的努力,从偏远的小山村奋斗到重庆这个大城市并扎根下来的事迹后,十分钦佩,便暗自发愤图强。李老师笑言,自己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影响了一大批学生。
同学们经常在课后找她谈收获和感悟,大家表示,在与李老师的交流中,他们找到了另一个自己,那个被自我忽视的积极美好的自己。查看更多>>
在李足芳的简历上,没有冗长的获奖经历、光荣称号,她只是一个纯粹的政治老师,一个感性的人。
这确实是一个感性的人,在访谈过程中,讲到童年的老师,讲到学校领导,讲到自己的先生,李足芳老师四度垂泪,这些都是感动的泪水。童年老师的高尚人格,学校领导的悉心栽培,先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凡此种种美好,让她愈发爱流泪。
但同时,这又是一个坚强的女子,无论是童年艰苦的生活环境,还是后来在工作中遇到挑战,她都没有流过一滴泪,低过一次头。
如今,面对学生,面对家人,面对自己的事业,因为幸福感,她愈发感性。
如她所言,她的眼泪,是时光雕刻的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