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新闻发布
  12月中下旬的重庆,虽不会下雪,但那湿冷的寒风伴随着浓浓薄雾,还是让人感受到冬季的寒冷。杨家坪中学的升旗台前,因为学生参加会考,围满了等待考试的考生。
  十分钟后,人群中一个清瘦的男人如期而至。简单寒暄之后,王洪才因为采访地点的选择纠结了片刻,"体育馆这个点,应该没有什么人,比较安静。"
  这次对话从上午9点半持续到11点,谈话中,王洪才语速比较快,很难被人打断,他说自己是个有故事的人,也喜欢回忆故事。
  谈到人生各个阶段,王洪才说,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直轰轰烈烈,人总是在平凡与伟大中周旋。任教29年,他说,自己最好的时光,在教育的路上。
  说到历史,王洪才说道,自己并不是从小喜欢历史,相反上学时更喜欢数学,和历史结"缘"无非是为了考上一个大学,不得已的结果。
  "80年代,大学很不好考,全国专科和本科招生总共20多万学生,那个年代的农村娃,考上大学就有了出路。"王洪才说,当时是先填志愿,后出分数,加上没有填报自愿的材料,那时人们的观念中,老师这个职业就是"铁饭碗"。因此,高中时代的王洪才复读了一届之后,跟随时代的大潮流,考上了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
  由于对数学很感兴趣,大学时的王洪才想过换专业。不过,眼看着换专业的其他同学,以失败而告终。至此,他才迫不得已打消了这个念头。
  大学毕业后,王洪才幸运的被分到忠县中学担任历史老师。"当时分了5个大学生,最后只剩下我一个还留在那里。"虽然县级学校条件艰苦,但是为了早点出身社会,谋生立业,王洪才说,真心佩服自己当年坚定的毅力。
  "人这一辈子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带着随意性。"王洪才回忆起这些往事,感慨说道。
  在忠县中学任教17年,凭借着出色的教学能力,2004年,王洪才被九龙坡区教委公招到杨家坪中学工作,成为杨中好老师的一员。
  守时、干净的衣服、梳得整齐的头发、严肃的外表,年轻时的王洪才很注重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他说,为人师表,首先就要给学生传播正能量的精神,让他们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
  然而,严肃的外表下,王洪才也有一颗如火的心。
  有一次,王洪才老师看重庆卫视新闻时,惊讶地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这不是我教过的学生江丽华吗?这娃娃怎么得了白血病。"原来新闻中患病的主人公居然是王老师以前教过的学生。"这个学生家庭并不富裕,在学校读书时就总是省吃俭用。现在得了这个病,该如何是好啊!"
  那一晚,王老师彻夜难眠。
  第二天,细心的学生发现了王老师紧锁的眉头。在得知实情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要为这个未曾谋面的学姐献上自己的爱心,很多别班的同学也受到感染了,甚至王老师十几年前的学生听闻后也纷纷慷慨解囊。大家说,"是王老师把他们凝聚在一起,用爱温暖彼此。"
  王洪才对学生的关心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事实上,在29年的教学生涯中,这个看似不苟言笑、庄重严肃的的老师用行动诠释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深层含义。
  王老师班上很多学生来自较远的区县,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一次,他发现班上的小陈(化名)同学吃的伙食不好,"心想,这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可不能缺乏营养。"为此,他早上就把岳母给自己煮的土鸡蛋,悄悄带到班上拿给小陈吃。
  在同学们的心中,王老师总是将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呵护着他们茁壮成长。
  作为班主任,王洪才既担负着教学工作,又担负着教育工作,事无巨细的全面关心着每个学生的成长。
  他说:"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爱"更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素"。王洪才不断反思自己,对班上的贫困学生了解多少?因此,为了把爱提前,他决定去贫困学生家家访。
  王洪才谈到去贫困学生蒋怡(化名)家访时的情景,至今让他印象深刻。"记得,下车以后,不知拐了多少道弯,穿过几个小巷,总算到了她家楼下。一栋估计是五、六十年代建的工厂宿舍楼,外形破败不堪。"上了二楼,还是三楼,王洪才说都记不太清了,因为楼道太黑暗,一股霉味扑面而来,让他有些难受。
  "沿着狭窄隐晦的楼道,又走了一段路,总算到了蒋怡的家。"王洪才说,尽管她父亲几次叫他坐下,但还是犹豫了一会,"因为房间太窄,都不知道往哪点坐,因为我坐下后,他们父女俩不知往哪里坐。"
  经过与父亲的交谈,王洪才了解了蒋怡的家庭情况。回到学校后,他发动美术老师、班主任、年级主任、学校校长,积极想办法给予了蒋怡一些帮助,让她成功圆梦中央美术学院。
   "前数(前蜀)无名(吴、闽)无悦处(吴越、楚),懒汉(南汉)懒疲(南平)后数(后蜀)难当(南唐)北汉,五代十国中的'十国'一句顺口溜就可以记住。"王洪才不仅在管理班级上有一手,教学上也有一套"王氏教学法"。
  王老师的课堂注重引入国内外的新鲜事例,时不时还会来几句当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语,轻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习零压力是王洪才的特色,趣味教学是他的风格。但他说,趣味不是目的,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反观现实,领悟人生真谛,受到启发才是教学的意义所在。
  至于生活中的金句,那更是信手拈来。因此,王老师班上的学生常感慨"我们王老师真的是一个牛人!那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趣味深深地折服了我们!"
  "学习的真谛在于'乐之',如果能让学生快乐地记住你教的知识,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王老师说,他要求自己一堂课至少要让学生轻松记住一到两个知识点,并且不光要求记住,还要记牢。为此,他课下费了不少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管多差的班,在王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总能迅速提高成绩。善于运用比喻辅助教学,使凝固枯燥的历史变得形象生动、鲜活有趣、浅显易懂的王洪才,让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王老师也因此拥有了一大批铁杆"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