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新闻发布
  1987年2月,一个平常的日子,细濛濛的雨丝正纷纷淋淋地飘洒着。大地已经回暖,正值春天,万物复苏,酝酿着希望。一个婴儿降临在贵州六盘水的小山村里,他的家人取名为"姜方泽",寓意承蒙雨露恩泽,希望他成长为仁慈、正直的人。
  现世安稳,姜方泽的成长经历也平平淡淡。作为家中的"老五",他有哥哥、弟弟和妹妹。身处孩子堆里,姜方泽收获了成长的快乐和独立,"父母工作忙,无暇顾及我们。小时候要照顾弟弟妹妹,所以我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强。"他说。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农村的自然山水赋予姜方泽灵气,普通的家庭教育也造就了他朴实的性格。
  回忆当年读书的情形,姜方泽说他一直是个意志坚定的人,当初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盘县最好的高中读书,为了弥补薄弱的英语学科,赶超"学霸",他拼命学习,苦背英语。"读薄"了一本本英语书之后,他的成绩提高很快,一举跃入班级前列,以至于读大学也在意料之中。
  但是,成为教师完全是一场美丽的意外,当初姜方泽的志愿是建筑专业,因为填志愿时错将代码写成了师范,便与建筑失之交臂。"一切源于天命吧,经过了实践,我发现自己挺适合当老师。"姜方泽笑着形容那场错误。
  既来之则安之,错失建筑专业之后,姜方泽并没有抱怨,而是静下来,潜心修学。首先,作为老师,性格和口才很重要。对比之下,从小内向的姜方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为此,他从大一开始就参加了学校的各项活动,从最初强迫自己登台到享受整个过程,他用了一年的时间。同时,他还跟朋友一起成立了"三自社",一边帮同学寻找家教来源,一边自己当家教积累经验。
  与人相处和疯狂的锻炼让姜方泽变得越发开朗和健谈,升入大二以后,他减少了参加活动的次数,将重心倾向学习。人民教师要有扎实的功底,姜方泽特别重视专业知识的积累和讲课能力的提升,学校有'微格'教室,可以录制视频。他和同学们在里面轮流讲课,然后一遍遍回放视频,以便查漏补缺。
  大四的时候,姜方泽由于成绩优异,早早地来到杨家坪中学当实习老师,开始了他教师生涯的演练。
  23岁的少年,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无限活力与些许羞涩。当不少年轻人还在迷茫地寻找人生意义时,姜方泽已经走上了三尺讲台,执粉笔抒写年华,并教人为善。
  毕业第一年就当初二学生的班主任,姜老师明显经验不足。不过,杨家坪中学历年来实行"师徒结对"制,姜老师拥有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的"师傅",时常向他们讨教经验。"师傅"们也会协助他管理班级,这无形中给了他很多勇气。
  姜老师信"善",对学生无尽宽容。尽管如此,面对调皮学生的捉弄,性格温和的他还是会生气,批评之后却发现收效甚微,"难道是我太温和,缺乏教师的威严?"经过思考,姜老师悟出"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别人眼中的'坏学生'由于缺少管教,变得很任性。孩子们内心都渴望关心和爱,他们违反纪律,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他说。
  之后,姜老师把调皮的学生叫到办公室,守着他们做作业,每攻克一道题目,就鼓励一次。久而久之,他们有了自信心,对学习的兴趣也有所增加。不仅如此,学生渐渐变得听话,也爱和他交流。这让初尝人师之甜的姜老师倍感欣慰。生涯的演练。
  经过了第一年的磨练,姜老师着实体会到"教师不易"。通过不断地总结和前辈的教导,他变得越发从容。在杨中第三年,姜老师升入高中,继续担任班主任。
  有了之前的经验,姜老师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上课第一天就给学生立下规矩"人班即静,入座即学,学即求效。"对自己,他也有相同的要求"入校即乐,到岗做事,做事求效。"
  朴实的"四字经"正是姜老师个性的写照,言必行,行必果,他严格要求自己,也希望学生能够和他一样,坚持不懈,用毅力战胜高中学习的艰苦。
  从高一开始,他就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和他们交往的过程中逐一了解每个人的个性。有些内向的孩子从不跟他当面交流,反而喜欢在晚上通过QQ道出心声,姜老师成了"知心大哥"。高二时,他已经和学生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私底下被称为"泽泽"、"方方"。
  "塑造学生就像看一面镜子,他们身上有很多自己的影子。我的学生都很乖,他们一直在默默努力。"看到身边的学生,姜老师就想到了曾经不服输的自己。所以学习中,朴实的姜老师不以成绩论英雄,而是主张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追求进步,"升入高二,学生的压力增大,一味施压反而适得其反。"在他眼里,每个学生都是"金子"。
  "相比初中,高中的孩子想法更成熟,更懂事。当班主任看似轻松,实则不轻松。"因为高中课业繁重,担任班主任兼物理老师的姜方泽既是老师又是哥哥,既要传道授业,又要解惑。   姜老师自嘲是"孤家寡人"、"单身贵族",没有家庭的羁绊,他将所有精力倾注在教育事业中。
  除了每天上班,下班后,姜老师大部分时间也都待在学校,打球、看书,和学生相处。
  随着年级的增加,姜老师的任务越来越重。待到高三,他甚至从早上七点到校直到晚上十点半才回家,守着学生自习,这样持续了一年。
  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不止一个学生跟他谈心时表示内心焦虑,"晚自习的时候教室特别安静,抬头看周围的同学,他们都在埋头苦读。想到即将参加竞争残酷的高考,我就很害怕。"学生说。
  为了让学生找到归属感,消除他们内心的不安,姜老师在开班会时宣布:"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学校和老师为你们加油!我会时刻陪伴你们。"
  从此以后,他就彻底"扎根"在学校。每天下午放学后,他会带着学生运动,和男同学打篮球;每次年级考试之后,他都为学生制作了一个"工资条",上面纪录着他们每个人的考试情况分析。
  经过这三年的艰苦奋斗,姜老师班上的58个学生中,有6人考上重本,而且每个人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基本上都如愿考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大学,这让他甚为欣喜。
  现在,姜老师已经由班主任变成了科任老师,"还是有些不习惯,下课后会情不自禁地到教室走两圈,跟同学聊聊天。"他说,"我很享受当班主任的感觉,所以并不觉得累。"
  再被问到是否考虑谈恋爱、成家的问题时,姜老师羞涩地笑了:"正值事业上升期,我的爱情就随遇而安吧,但伴侣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
  别说年轻人一无所有,他们还有梦想和远方。对姜方泽而言,他的梦想就是扎根于杨家坪中学,继续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热忱。
  年轻人的未来具备无限可能性,深谙天道酬勤的道理,姜老师入职以来直到高三,每次教新内容之前,他都会旁听其他老师的课,以吸取更多经验。"我们年级有很多优秀的物理老师,要多多向他们学习。"他说。
  经过不懈努力,教书六年以来,姜老师在学校"绿杨杯青年教师赛课"中获得二等奖,被评为了"优秀班主任"。
  姜方泽的教育之路是平凡的,但他的每一步走得踏实而笃定。着眼现在,他希望自己能够教好这一届高三的学生,也希望自己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更大的突破。
  "未来充满了挑战,我准备好了。"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