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春秋 砺新荣光
聆听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校教师自创校歌歌词背后的故事
百余字背后深藏着70年办学历史
一首歌,一百余字,这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深意?凝聚了十八中人多少心血与汗水?音乐教师李晓华表示,《砺新荣光》展现了学校的70年来的进步与发展,体现的是重庆十八中的办学精神与内核,展望的是十八中人的教育期望与美好未来。
一首歌的背后,是无数个日与夜的思索,是十八中人智慧的结晶。一首歌,歌唱的不仅是历史,更是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责任与担当。2018年11月,重庆十八中官网发布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校歌的信息,很快便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校歌200余首。经过筛选之后,选取了一篇老校友的歌词并谱写了曲子。
校歌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的体现,不能有丝毫懈怠。即便是谱了曲,学校老师仍在反复试听、探讨。“歌词没有提炼出学校办学理念和文化精神,风格上也没有特色,可以把它放到其它任何一所学校。”试听后,谭涛、廖兵坤等老师得出了一致结论。于是他们决定要自己动手写一稿能够体现学校办学内涵和精神风貌的歌词。当晚谭涛和廖兵坤就通过微信开始讨论语言风格、歌词结构、节奏韵律、文化提炼等方面的内容。
“当涛哥写出‘满城山,两江水’时,我就知道我们的校歌有了,以此风格,我接了句‘木铎振,新声传’。”廖兵坤表示,谭涛提的是重庆的山水城市特色,重庆十八中坐落于此,点明区位。而“木铎”象征教育,“新声”意为发出新的声音,同时也是学校最初的名字“私立新声中学”。
综合李晓华、廖家勇、廖成有等人的意见,谭涛和廖兵坤进一步修改,提炼,最后呈现出的歌词既有文学味道,又富有深意。更为重要的是,很具有十八中特色,是属于十八中人自己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