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北身边的好学校”系列报道③蜀都小学:优课优师优“服务” 培养面向未来的“全优生”
核心导读:
协同发展,是时代旋律。优质均衡,是民心所向。
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双减”政策出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已成为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也是教育人努力奋进的方向。
作为重庆的教育大区、教育强区,江北区从来没停下过追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步伐,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努力满足老百姓对多样化教育的需求,逐步实现了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新局面。
“双减”下,课后服务“五个一点”在全区各中小学逐渐铺开,有效实现了“学有优教”的新突破,涌现了一大波有实力有魅力的“家门口”好学校。近期,我们不妨将目光瞄准这16所中小学,实地探访他们如何发挥资源优势,为孩子们搭建成长舞台,建家门口的好学校,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百姓,助推区域教育品质“升级”,群众幸福指数“倍增”。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冯一鸣 实习生 刘嘉意)“有思考、有实践、有探索!”提及江北区蜀都小学的未来教育,不少教育同行对其竖起大拇指,连连点赞。
近几年,学校先后探索和尝试了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基于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数学主题式课程;基于数学、科学、信息、工程整合的STEM教育;基于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互惠力、学习能力构成的“学习力”提升等项目实验。一个个项目的落地生花见证了教育改革的蓬勃生机,也见证了学校未来教育高品质发展方向。
事实上,教育实验项目的探索只是蜀都小学在深化改革、走向卓越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这所致力于满足老百姓多样化教育需求的江北区窗口学校,一直以养正文化为核心,力求教育正本清源,培养孩子根红苗正,打造优课优师优“服务”的教育生态,培养面向未来的“全优生”。
“优质”课程资源,引领教育“新方向”

蜀都小学擅长点石成金,致力于开发课程资源,深刻改变教与学关系,使枯燥乏味的学科知识,在新理念、新方法的引领下,转化为孩子们实践性、探究性、综合性、创新性“探险”活动,唤醒孩子的学习认知,由此对知识产生兴趣,一场美丽蜕变从内心深处开始……
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STEM项目有利于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蜀都小学在杭州西湖大学、杭州拱墅区教研室、重庆师范大学、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等专家的引领下,整合数学、科学、信息、工程等学科,开发了“红色接班人”STEM项目课程,形成了“红色之都课程、红色商圈课程、数美课程”资源,通过项目化学习,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让学科知识融入生活、融通世界,交织出一幅“没有知识围墙的校园”,为学生探索世界提供无限可能。
人是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关键因素,坚持立德树人实质是转化人,主题式课程有利于通过全人发展改变人对世界的新认知。

蜀都小学在重庆市教科院康世刚博士的引领下,联合重庆市内外12所项目试验学校,以数学学科为突破口,开发了以国家数学课程下的56个主题式补充课程,课程内容实现跨学科整合,以主题链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知识领域,以立体化、综合化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潜移默化改变着孩子的价值观,使他们在未来迎接百年之未有大变局中成为国家脊梁。
除此之外,蜀都小学“幼小衔接”项目立足符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到小学一体化发展。
为减缓入学坡度,消除家长焦虑情绪,学校与两个附属幼儿园承担了江北区教育部基于“幼小衔接”实验项目“学习习惯”研究工作,针对幼儿园准备期、小学适应期学习习惯与能力进行一体化研究,幼小教师团队正共同开发基于数学与科学“学习进阶活动”资源包,力求该实验惠及来自不同阶层的每一个儿童,落实好国家教育民生工程。

“优质”师资团队,实力护航“成长路”

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学生求学路上,少不了教师团队的上下求索。
在蜀都小学,就“深藏”着这样一支有成果、有手段、有学习力的师资团队。
学校现有教育硕士7名,本科教师45名,市区级骨干教师19名。其中,有10名教师进入江北区学科中心组,1名江北区STEM种子选手教师,1名江北区创新型人才。

他们一丝不苟、尽心尽力、教学“有成果”,90%以上的教师在“五要素课堂”、主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面获得过国家级、市区级荣誉;他们孜孜不倦、春风化雨、教学“有手段”,成立了班主任工作室,开设了校园广播电视台,开通了“双减星空家校教育”栏目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线上空中课堂等。蜀都师者用爱心育人、用专业育才;他们深化改革、提质增效,教学“有学习力”,教师深入开展“五要素课堂”、成立了学科中心组、整书阅读研究组、主题式课程研究组、STEM研究组,以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主题式学习推动教育改革。

“优质”软式棒垒球,打造“五个一点”新名片

得益于江北区教委课后服务“五个一点”的号召,学校以市级教育科研课题打造了阳光运动课程。走进蜀都小学,你发现每个学生都是阳光向上、充满朝气,也会感受到“以球育德、以球健体、以球促智”的体育时代精神。
“小小”棒球,屡获“大”奖。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弘扬“以体育人”,推进“体教融合”,软式棒垒球已成为蜀都小学一张特色新“名片”。

近年来,学校棒垒球队的身影活跃在各大国内赛事中,“捧”回多个冠、亚、季军奖杯,学校还被评为全国软式棒垒球U系锦标赛最佳实验学校。
还曾获全国软式棒垒球锦标赛一、二等奖,全国慢投垒球总决赛亚军,重庆市铜马润道杯棒垒球公开赛重庆分站赛冠军,中国慢投垒球企业联赛重庆公开赛冠军。2021 年更是取得“2021 线上棒球接球交流国际交流大赛预赛”决赛资格。

不仅如此,蜀都小学围绕立德树人,积极开展课后服务“五个一点”,以“作业辅导+特色社团”的课后服务实施路径,融合分层作业、实践作业和探究作业,破解“作业管理”难题;完善课后服务“五大课程”,即“主题式书香课程、主题式阳光运动课程、主题式艺术科创走班课程、主题式艺术课程、主题式劳动课程”;同时,还纳入了主题式、项目式未来教育课程,打造30个丰富多彩的“走班教学”社团,如棒球、足球、武术、击剑、舞蹈、重彩画等特色社团,满足学生多元成长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学校历史传承与现代创新中,似乎都能找到“优秀”的印记。新时代蜀都小学与时俱进,以先行者之姿,打造优课优师优“服务”的教育生态,正培育着一批又一批“全优生”走向未来……

学校“档案”:
重庆市江北区蜀都小学校,是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周恩来和董必武同志的领导、关怀下创办发展起来的。于1943年酝酿兴办,1944年正式建校开学。

学校毗邻西部最大的国际消费中心,观音桥商圈,地理优势明显,成为区域教育科研、学术交流的集中地,先后被评为“全国百所消防教育示范校”“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绿色学校”“重庆市文明礼仪示范校”“江北区首批窗口学校”“江北区课程改革样本示范学校”等称号。

下一步,学校将着力打造“新优质学校”,转变传统教育认知;建设“美丽蜀都”,与国际消费中心定位匹配;建立“教育联盟”,扩大教育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