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建校20周年系列报道⑧吴志亮:守望文学,让经典浸润学生心灵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建校20周年系列报道⑧吴志亮:守望文学,让经典浸润学生心灵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12-10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教师吴志亮。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10日10时21分讯(唐纯)“人总是容易被当下种种潮流所裹挟。在经典中与先贤对话,于文学殿堂中探险漫游,是对抗自我迷失、精神贫瘠、想象力缺失的一味良药。”谈到文学,吴志亮兴趣盎然。他是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的一名教师,主持有与经典文本研读相关的市级教改项目。他藏书数千册,耕耘文学沃土十多年,在他眼中,守望文学是一生的追求。

藏书千册,守望文学浩瀚的星空

吴志亮与文学的不解之缘始于小学时一本很厚但读了一遍又一遍的故事书。高中时,县城书店的书盈四壁,让他开始注意到文学这片浩瀚无比的星空,也是从这时起,他逐渐养成了买书与藏书的习惯。毫无意外,大学选择专业时,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中文专业的怀抱。研究生毕业后参加工作至今,他依旧守望着文学的浩瀚星空。

把儿时的快乐逐渐变成自己的研究领域和职业方向是一件幸福的事,吴志亮近些年来潜心科研,他不断跟自己提出高要求,“讲课既要守正,也要创新;读书既要深广,也要持续”。他说:“面对学生,自己是老师,面对所从事的专业,自己则永远是学生。讲课不能啃老本,过程中,要不断丰富深化专业知识,不断建构自身的生命体验,要有一种自我的生命投入。”于吴志亮而言,读书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书房那数千册且在不断增加的藏书也许就是最好见证。

都说文学经典可以探究生活真相,破译人心奥秘,勾画炽热生命,一扫颓废萎靡之风,吴志亮哪能不知?从教多年,他一直强调经典阅读。在教学工作中,他积极开展相关经典研读的教学研究,并积极组织经典研读实践,只希望更多学生受益于文学,守望文学。“学生课桌上的《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学生人手一本《庄子》走在校园里,毕业典礼上毕业生代表发言回忆经典研读课……看到同学们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文学的探险中,我觉得是很感动的一件事情。”吴志亮说。

吴志亮在课堂上讲课。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传承经典,做学生人生路上的“灯塔”

吴志亮说他有较为突出的理想主义倾向,他希望选择文学的人能善待文学,与经典文本展开平等对话,感知“诗心”,认知自我,在历史与现实汇流中,感知生命的厚重与无限的可能性。换言之,先贤们思想能够达到的高度,恰恰是我们后来的每一个人可能的高度,甚至我们还可以站在先贤们的肩膀上,进一步探索生命的可能性。他希望学生能通过阅读启发自身。

在实用主义观念甚嚣尘上,速度与效率优先的社会环境中,吴志亮倡导慢下来的阅读,这种慢是非功利性的慢成长,也是对经典的慢传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经典文本研读为导向的文学类课程体系改革,才显得更为紧迫,决定着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能真正做到守正与创新的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吴志亮深知,期待将所有中国语言文学人才都培养成为所谓创新人才,这不现实,也没有必要,但最起码应将其培养成为合格的守正人才,因为这直接关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学的萃取、传承与传播。

“‘文学与你’是有生命的文学,是有诗意的生命。生命与文学交融是不争的事实,即便你们最终会离开学校,也希望你们的生命中可以多一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式的幸福。”吴志亮立志于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美好,他是一个有人文情怀的文学教师,在捍卫“文学与你”这条诗意的道路上,他既是文学星空的守望者,也是学生心海的引航者。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建校20周年系列报道⑧吴志亮:守望文学,让经典浸润学生心灵

2021-12-10 10:23:41 来源: 0 条评论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教师吴志亮。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10日10时21分讯(唐纯)“人总是容易被当下种种潮流所裹挟。在经典中与先贤对话,于文学殿堂中探险漫游,是对抗自我迷失、精神贫瘠、想象力缺失的一味良药。”谈到文学,吴志亮兴趣盎然。他是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的一名教师,主持有与经典文本研读相关的市级教改项目。他藏书数千册,耕耘文学沃土十多年,在他眼中,守望文学是一生的追求。

藏书千册,守望文学浩瀚的星空

吴志亮与文学的不解之缘始于小学时一本很厚但读了一遍又一遍的故事书。高中时,县城书店的书盈四壁,让他开始注意到文学这片浩瀚无比的星空,也是从这时起,他逐渐养成了买书与藏书的习惯。毫无意外,大学选择专业时,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中文专业的怀抱。研究生毕业后参加工作至今,他依旧守望着文学的浩瀚星空。

把儿时的快乐逐渐变成自己的研究领域和职业方向是一件幸福的事,吴志亮近些年来潜心科研,他不断跟自己提出高要求,“讲课既要守正,也要创新;读书既要深广,也要持续”。他说:“面对学生,自己是老师,面对所从事的专业,自己则永远是学生。讲课不能啃老本,过程中,要不断丰富深化专业知识,不断建构自身的生命体验,要有一种自我的生命投入。”于吴志亮而言,读书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书房那数千册且在不断增加的藏书也许就是最好见证。

都说文学经典可以探究生活真相,破译人心奥秘,勾画炽热生命,一扫颓废萎靡之风,吴志亮哪能不知?从教多年,他一直强调经典阅读。在教学工作中,他积极开展相关经典研读的教学研究,并积极组织经典研读实践,只希望更多学生受益于文学,守望文学。“学生课桌上的《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学生人手一本《庄子》走在校园里,毕业典礼上毕业生代表发言回忆经典研读课……看到同学们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文学的探险中,我觉得是很感动的一件事情。”吴志亮说。

吴志亮在课堂上讲课。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传承经典,做学生人生路上的“灯塔”

吴志亮说他有较为突出的理想主义倾向,他希望选择文学的人能善待文学,与经典文本展开平等对话,感知“诗心”,认知自我,在历史与现实汇流中,感知生命的厚重与无限的可能性。换言之,先贤们思想能够达到的高度,恰恰是我们后来的每一个人可能的高度,甚至我们还可以站在先贤们的肩膀上,进一步探索生命的可能性。他希望学生能通过阅读启发自身。

在实用主义观念甚嚣尘上,速度与效率优先的社会环境中,吴志亮倡导慢下来的阅读,这种慢是非功利性的慢成长,也是对经典的慢传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经典文本研读为导向的文学类课程体系改革,才显得更为紧迫,决定着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能真正做到守正与创新的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吴志亮深知,期待将所有中国语言文学人才都培养成为所谓创新人才,这不现实,也没有必要,但最起码应将其培养成为合格的守正人才,因为这直接关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学的萃取、传承与传播。

“‘文学与你’是有生命的文学,是有诗意的生命。生命与文学交融是不争的事实,即便你们最终会离开学校,也希望你们的生命中可以多一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式的幸福。”吴志亮立志于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美好,他是一个有人文情怀的文学教师,在捍卫“文学与你”这条诗意的道路上,他既是文学星空的守望者,也是学生心海的引航者。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