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教育故事丨重庆巴蜀科学城中学江文:角色转变 初心不改

“匠心筑梦”教育故事丨重庆巴蜀科学城中学江文:角色转变 初心不改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9-30

编者按:

“巴蜀”在重庆教育圈是一张“王牌”。

今年九月,巴蜀科学城中学开学,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散。

崭新的学校,筑梦的起点。

在这里,有优秀的应届师范生,带领孩子们向上生长;在这里,有全国顶尖名校的成熟骨干教师,引领孩子们学有所成;在这里,有巴蜀本部的优秀师资,为孩子们照亮前行的路。

寻梦、追梦、筑梦、圆梦……我们相信,有了“硬核”师资的加持,巴蜀科学城中学的孩子们的圆梦之旅将更加顺畅。

今天,让我们通过一个个教育故事,看巴蜀科学城中学的优秀教师如何“筑梦”。让平凡而高贵的生命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领略教育的美好,人性的关怀,让我们向优秀看齐,与优秀同行。

人物档案:

姓名:江文

学科:历史

教龄:27年

高光时刻:讲课比赛三次获省市级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市级一等奖;参与市级课题研究一项、参编历史教师用书三本,参与编写多本高中历史教辅资料等。

教育理念:陪伴是最长情的教育

江文个人照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江文个人照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30日9时56分讯(许义丽)每天早上6:45到食堂看学生用餐,7:00在校门口接待第一批进校学生和老师,中午陪学生用餐,晚上10:00查寝……江文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仿若一颗围绕学生、学校转的陀螺,永远也停不下来。

如果说这个习惯坚持一天、一周、一个月甚至一年不太难,但江文从巴蜀中学历史老师、班主任,到巴蜀科学城中学副校长,二十多年如一日,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这着实让人敬佩。

他用行动证明了:师者为师亦为范。

早上迎接师生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早上迎接师生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作为管理者,他率先垂范,以德服人

今年是江文从教的第27个年头,其中有18年班主任经验,15年教育教学管理经验。

虽为管理层,江文却十分平易近人。从教育教学到日常生活,从早到晚,要求老师、学生做到的,他会率先垂范,以德服人。

为了培养爱校意识,践行学校“家”文化理念,他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从周日晚上到周五,他都以校为家,守护学校。

在管理中,他制度与人文并重,注重用情感引导老师。有老师家中有事,他会细心为其调课;有老师身体抱恙,他会为其减少课时,从工作到生活对教师进行全方位关心,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此外,江文还十分注重细节。

高三学生入驻新校区前,为了确保学生安全,每个窗户,每个床上的钉子,每个热水器……江文都亲自检查一遍。

在课堂上,他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只要发现学生脸色不对,江文都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询问,是身体原因、同学纠纷,还是家庭原因等,他都会弄得一清二楚,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关心、开导。

江文的所有努力,归结起来无非就是让孩子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找到自我发展的灵魂,让教师找到职业的价值与幸福感。

实践证明,这一点,他做到了。

与老师一起交流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与老师一起交流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作为一线教师,他以生为本,注重情感投入

“改变孩子命运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命运,把所有人的命运朝着向好的方向引领。”这是江文从教以来,从未改变过的教育初心。

要“改变”命运,既要有教学实力,也要有情感温度。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江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知识传授必须注重历史知识的时空性;用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解读历史是学好历史课程的保障。

在江文看来,学历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高考分数,而是人人都应以史为鉴,并为其终生发展服务。

在江文的意识里,教室不是上课或者学生有问题才去的场所,而应是班主任常守的“阵地”,以让学生有足够的安全感。

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江文以学生为本,既尊重孩子个性,又因材施教,注重情感投入。

高96届毕业生邓红军(化名)家境贫寒,在江文班上就读时,他从学业到生活都给足了关心,最终邓红军考上了清华大学研究生,如今是绿地集团某片区财务总监,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改变了命运。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江文一直都注重人文关怀,这或许得益于他对教师身份有恰切的意识:先为人,次为知识分子,再为教育者,终为历史教师。

27年来,江文经历了多种教育角色的转变,但唯一不变的,是他对教育事业的初心和坚守。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匠心筑梦”教育故事丨重庆巴蜀科学城中学江文:角色转变 初心不改

2021-09-30 10:12:40 来源: 0 条评论

编者按:

“巴蜀”在重庆教育圈是一张“王牌”。

今年九月,巴蜀科学城中学开学,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散。

崭新的学校,筑梦的起点。

在这里,有优秀的应届师范生,带领孩子们向上生长;在这里,有全国顶尖名校的成熟骨干教师,引领孩子们学有所成;在这里,有巴蜀本部的优秀师资,为孩子们照亮前行的路。

寻梦、追梦、筑梦、圆梦……我们相信,有了“硬核”师资的加持,巴蜀科学城中学的孩子们的圆梦之旅将更加顺畅。

今天,让我们通过一个个教育故事,看巴蜀科学城中学的优秀教师如何“筑梦”。让平凡而高贵的生命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领略教育的美好,人性的关怀,让我们向优秀看齐,与优秀同行。

人物档案:

姓名:江文

学科:历史

教龄:27年

高光时刻:讲课比赛三次获省市级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市级一等奖;参与市级课题研究一项、参编历史教师用书三本,参与编写多本高中历史教辅资料等。

教育理念:陪伴是最长情的教育

江文个人照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江文个人照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30日9时56分讯(许义丽)每天早上6:45到食堂看学生用餐,7:00在校门口接待第一批进校学生和老师,中午陪学生用餐,晚上10:00查寝……江文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仿若一颗围绕学生、学校转的陀螺,永远也停不下来。

如果说这个习惯坚持一天、一周、一个月甚至一年不太难,但江文从巴蜀中学历史老师、班主任,到巴蜀科学城中学副校长,二十多年如一日,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这着实让人敬佩。

他用行动证明了:师者为师亦为范。

早上迎接师生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早上迎接师生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作为管理者,他率先垂范,以德服人

今年是江文从教的第27个年头,其中有18年班主任经验,15年教育教学管理经验。

虽为管理层,江文却十分平易近人。从教育教学到日常生活,从早到晚,要求老师、学生做到的,他会率先垂范,以德服人。

为了培养爱校意识,践行学校“家”文化理念,他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从周日晚上到周五,他都以校为家,守护学校。

在管理中,他制度与人文并重,注重用情感引导老师。有老师家中有事,他会细心为其调课;有老师身体抱恙,他会为其减少课时,从工作到生活对教师进行全方位关心,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此外,江文还十分注重细节。

高三学生入驻新校区前,为了确保学生安全,每个窗户,每个床上的钉子,每个热水器……江文都亲自检查一遍。

在课堂上,他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只要发现学生脸色不对,江文都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询问,是身体原因、同学纠纷,还是家庭原因等,他都会弄得一清二楚,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关心、开导。

江文的所有努力,归结起来无非就是让孩子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找到自我发展的灵魂,让教师找到职业的价值与幸福感。

实践证明,这一点,他做到了。

与老师一起交流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与老师一起交流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作为一线教师,他以生为本,注重情感投入

“改变孩子命运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命运,把所有人的命运朝着向好的方向引领。”这是江文从教以来,从未改变过的教育初心。

要“改变”命运,既要有教学实力,也要有情感温度。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江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知识传授必须注重历史知识的时空性;用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解读历史是学好历史课程的保障。

在江文看来,学历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高考分数,而是人人都应以史为鉴,并为其终生发展服务。

在江文的意识里,教室不是上课或者学生有问题才去的场所,而应是班主任常守的“阵地”,以让学生有足够的安全感。

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江文以学生为本,既尊重孩子个性,又因材施教,注重情感投入。

高96届毕业生邓红军(化名)家境贫寒,在江文班上就读时,他从学业到生活都给足了关心,最终邓红军考上了清华大学研究生,如今是绿地集团某片区财务总监,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改变了命运。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江文一直都注重人文关怀,这或许得益于他对教师身份有恰切的意识:先为人,次为知识分子,再为教育者,终为历史教师。

27年来,江文经历了多种教育角色的转变,但唯一不变的,是他对教育事业的初心和坚守。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