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己渡人”教育故事|曾庆:教师就是“摆渡人”
核心导读:
在修行中,都要度过一个“修己、渡人”的过程,先学会法门,再自行参悟,最后讲给他人听,导人向善。
其实教育的道理也如此。
教师从教经历其实就是一场苦旅修行。这是一种持续时间很长的活动,包括思维活动、心理活动、行为活动、社会活动等,在让个人的境界、胸怀、视野得到提升的同时,担当育人使命。
大渡口区钰鑫小学围绕“渡在坚守,渡在专业,渡在引导,渡在责任”的核心要求,不断磨砺师德,提高师能,催生了一大批优秀名师。
就让我们走进学校老中青三代教育人的故事,感受她们的追梦历程。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22日14时12分讯(赵桂凯)在大渡口区钰鑫小学教师曾庆执教的班级中,总共42个孩子,却拥有29个班级岗位。
“每一名学生都是班级的小主人,他们都会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像早上领读、中午午检、下午放学等,都设置了专门的岗位来负责组织。”
之所以设置如此多的班级岗位,曾庆解释说,是想在培养学生主人翁精神的同时,找到每一名孩子的兴趣点与潜力点,让所有人都能够发光发亮。
有一次,曾庆外出参加培训,班里一名学生突然生病,班级的“突发事件处理专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一边安抚生病学生,一边急忙联系其他教师寻求帮助,让事情得到妥善解决。“他们都还是孩子,却能够临危不乱,处事果断,非常勇敢。”
曾庆说,从走上教师岗位以来,她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学生送到更理想的彼岸。
“教育就像摆渡,教师就是摆渡人,我们的工作就是将渡好每一船人。”但曾庆深知,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不能只是说说而已,她自己需要有足够的力量,才能在“摆渡”之时,摒除外界“狂风暴雨”的侵扰,把学生安全有序地送到理想彼岸。
为此,这些年来,她一直注重苦炼“内功”。
欲教其事,先教做人。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就需要教师修养德行。“我一直告诫自己,要以德育人、以德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认清是非善恶。”
除此以外,针对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问题,曾庆也毫不放松对自身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修德’,还要‘修心’,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发展;要‘修业’,坚持终身学习,在学习与实践中得到提高。”
于是,她的语文课堂充满趣味、饱含情味、具有韵味、留有余味,学生能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望历史,远眺世界;她的班级管理公平公正、自由民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成果显著。
5年时间里,曾庆收获了大批学生和家长“粉丝”,究其原因,则是源于她的那份真诚的渡人之心。

教师档案
姓名:曾庆
学科:语文
年龄:30岁
教龄:5年
荣誉:
大渡口区优秀班主任;
执教案例获评教育部、市级“优课”;
课程方案获重庆市中小学课程育德精品课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