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一中故事 赓续教育新篇 | 重庆一中刘瑜:“瑜” 见“班主任” 追寻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

讲好一中故事 赓续教育新篇 | 重庆一中刘瑜:“瑜” 见“班主任” 追寻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9-11

编者按:

今年四月,重庆一中举行了90周年校庆,一代代一中人倾心打造重庆一中的金字招牌,提升学校文化的影响力,涌现了许许多多的经典教育故事。

“一个人遇见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在重庆一中,就有这样一群好老师,从言传到身教,从学业到人生,他们以立德树人为使命,以一片丹心育才,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播撒种子,积淀力量。

这个9月,我们来到重庆一中,讲好一中老师曾经的故事、书写一中老师今天的故事,不为别的,是为了把一中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品质更好地传承下去,共同构建良好育人生态,继续在伟大的奋斗征程中创造属于教育的辉煌。

刘瑜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11日8时30分讯(韦燕)今年8月,重庆一中教师刘瑜过完了自己41岁的生日。她在朋友圈风趣又幽默的说到,我一直喜欢2007级学生赠我的外号“小辣椒”。今时今日,我也依旧还是那个有点颜色、带点辣度的“辣椒”……

腹有诗书气自华,而岁月从不败美人。41岁,世俗意义上的“人到中年”,但对于刘瑜来说,年龄只是个数字,并不意味着什么,她的每一天依旧充满着惊喜、感动与欢喜……

一封“特殊”的书信

“哪怕只有一朵花被浸润,也值得万千!”

2003年,刘瑜进入重庆一中。从初登教坛到现在的骨干教师,刘瑜用18年为自己的青春染上了绚丽的色彩:“教坛新秀”“教学质量奖”“优秀党员”,所带班级多次获“优秀班级”称号……“18”对于她,也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代表着经历、故事,也代表着“青春”。“18”对于在校的学生们来说,更是一种“跨越”和“界限”,意味着青春也意味着成年,意味着即将进入人生的下一阶段。

在今年一中的成人礼上,学生和刘瑜都被某种未知的情绪所裹挟。常年担任班主任,繁杂的工作,让她失去了太多陪伴女儿成长的时光,刘瑜在思考,是不是到了该“放弃”的时候,下一年就不接班主任工作了,多点时间陪伴家人和孩子。

孩子们在想,即将毕业了,离开熟悉的校园和老师,该何去何从?中学的时光,短暂又美好,一些来不及说的话和感激此刻也如鲠在喉,化作了一封封装满感激的“书信”。

“刘老师,您不仅是我们的英语老师,还是培养我们品德的恩师,多少次班会课,爱国、保护环境、保护自己、保护家人……是您的教导浸润了我们的心灵。”一字一句读着书信,刘瑜的手止不住的颤抖。“一直觉得他们说的话、做的事都稚嫩无比,但那天的书信却让我看到了以心换心所换来的也是同等的‘真心’,他们看到了我的付出,也明白我所有的身不由己。”从教18年,哪怕是经历最苦最难的时候,刘瑜也不曾掉下泪水,倔强如她,但那天依旧是红了眼眶。

刘瑜与班上的学生们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哪怕每次只有一朵花被浸润,也值得万千!更何况,我坚信绝不仅有一朵花被浇灌!”那天,刘瑜也在笔记本上默默地写下一句话:你们的笑颜,治愈一切,所有的埋怨,都烟消云散。新的学期,刘瑜依旧坚守在了“班主任”的讲台上,眼里满是光芒。

一个“特别”的存在

 与学生破除“鸿沟” 班主任也能“破壁生长”

刘瑜回忆说,2010年,刚刚参加工作的第四年,便接到任务要当“班主任”,那个时候“两眼一抹黑”,从教师到班主任,自己“毫无经验”,怎么能当好他们的“大家长”呢?考虑到孩子们高中课业紧张,还来不及深思,刘瑜便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

新来的班主任,还是个很年轻的“大姐姐”,自然让不少学生放松了“警惕”。怎样才能尽快在新班级立下“班威”,让孩子们对自己心服口服,刘瑜动了不少脑筋。“初上工作岗位时,觉得要么是洪亮的声音,要么是严肃的表情才能镇得住学生,但后来发现要用巧力,不同个体要用不同类别的力、不同时期要用不同程度的力。”

就这样凭借一颗真心和一份热情,刘瑜成功“融化”了他们。所以,现在与学生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也越来越让学生信服和幸福。

这样亦师亦友的关系也让刘瑜逐渐琢磨出一套自己的班级管理模式,那便是用真心换真心。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成就莫过于看着学生一点一滴的成长与进步。

与学生形同“姐妹”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很多人认为,老师与学生之间,有着一道天然的鸿沟,在学生眼里,老师们总是“不怒自威”;在老师眼里,学生们常把话当做“耳旁风”。然而对一中的学生来说,刘瑜是个特别的存在。她可以和他们有吃有喝、有说有笑,也可以和他们“真刀真枪”动真格。

教学不是唱独角戏,需要学生能够主动融入学习,所以,教学中,刘瑜也习惯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快乐学习。“情商比智商重要,德行比分数重要,学会了做人,再做学问。”这是刘瑜对学生一贯的教育理念。

教师档案:

姓名:刘瑜

学校: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学科:英语

教龄:18年

荣誉:个人多次获校“教坛新秀”“教学质量奖”“优秀党员”,所带班级多次获“优秀班级”称号

教育初心:让每一个“花蕾”都开出“花朵”,让每一棵“树苗”都长成“大树”,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讲好一中故事 赓续教育新篇 | 重庆一中刘瑜:“瑜” 见“班主任” 追寻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

2021-09-11 09:04:30 来源: 0 条评论

编者按:

今年四月,重庆一中举行了90周年校庆,一代代一中人倾心打造重庆一中的金字招牌,提升学校文化的影响力,涌现了许许多多的经典教育故事。

“一个人遇见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在重庆一中,就有这样一群好老师,从言传到身教,从学业到人生,他们以立德树人为使命,以一片丹心育才,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播撒种子,积淀力量。

这个9月,我们来到重庆一中,讲好一中老师曾经的故事、书写一中老师今天的故事,不为别的,是为了把一中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品质更好地传承下去,共同构建良好育人生态,继续在伟大的奋斗征程中创造属于教育的辉煌。

刘瑜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11日8时30分讯(韦燕)今年8月,重庆一中教师刘瑜过完了自己41岁的生日。她在朋友圈风趣又幽默的说到,我一直喜欢2007级学生赠我的外号“小辣椒”。今时今日,我也依旧还是那个有点颜色、带点辣度的“辣椒”……

腹有诗书气自华,而岁月从不败美人。41岁,世俗意义上的“人到中年”,但对于刘瑜来说,年龄只是个数字,并不意味着什么,她的每一天依旧充满着惊喜、感动与欢喜……

一封“特殊”的书信

“哪怕只有一朵花被浸润,也值得万千!”

2003年,刘瑜进入重庆一中。从初登教坛到现在的骨干教师,刘瑜用18年为自己的青春染上了绚丽的色彩:“教坛新秀”“教学质量奖”“优秀党员”,所带班级多次获“优秀班级”称号……“18”对于她,也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代表着经历、故事,也代表着“青春”。“18”对于在校的学生们来说,更是一种“跨越”和“界限”,意味着青春也意味着成年,意味着即将进入人生的下一阶段。

在今年一中的成人礼上,学生和刘瑜都被某种未知的情绪所裹挟。常年担任班主任,繁杂的工作,让她失去了太多陪伴女儿成长的时光,刘瑜在思考,是不是到了该“放弃”的时候,下一年就不接班主任工作了,多点时间陪伴家人和孩子。

孩子们在想,即将毕业了,离开熟悉的校园和老师,该何去何从?中学的时光,短暂又美好,一些来不及说的话和感激此刻也如鲠在喉,化作了一封封装满感激的“书信”。

“刘老师,您不仅是我们的英语老师,还是培养我们品德的恩师,多少次班会课,爱国、保护环境、保护自己、保护家人……是您的教导浸润了我们的心灵。”一字一句读着书信,刘瑜的手止不住的颤抖。“一直觉得他们说的话、做的事都稚嫩无比,但那天的书信却让我看到了以心换心所换来的也是同等的‘真心’,他们看到了我的付出,也明白我所有的身不由己。”从教18年,哪怕是经历最苦最难的时候,刘瑜也不曾掉下泪水,倔强如她,但那天依旧是红了眼眶。

刘瑜与班上的学生们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哪怕每次只有一朵花被浸润,也值得万千!更何况,我坚信绝不仅有一朵花被浇灌!”那天,刘瑜也在笔记本上默默地写下一句话:你们的笑颜,治愈一切,所有的埋怨,都烟消云散。新的学期,刘瑜依旧坚守在了“班主任”的讲台上,眼里满是光芒。

一个“特别”的存在

 与学生破除“鸿沟” 班主任也能“破壁生长”

刘瑜回忆说,2010年,刚刚参加工作的第四年,便接到任务要当“班主任”,那个时候“两眼一抹黑”,从教师到班主任,自己“毫无经验”,怎么能当好他们的“大家长”呢?考虑到孩子们高中课业紧张,还来不及深思,刘瑜便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

新来的班主任,还是个很年轻的“大姐姐”,自然让不少学生放松了“警惕”。怎样才能尽快在新班级立下“班威”,让孩子们对自己心服口服,刘瑜动了不少脑筋。“初上工作岗位时,觉得要么是洪亮的声音,要么是严肃的表情才能镇得住学生,但后来发现要用巧力,不同个体要用不同类别的力、不同时期要用不同程度的力。”

就这样凭借一颗真心和一份热情,刘瑜成功“融化”了他们。所以,现在与学生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也越来越让学生信服和幸福。

这样亦师亦友的关系也让刘瑜逐渐琢磨出一套自己的班级管理模式,那便是用真心换真心。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成就莫过于看着学生一点一滴的成长与进步。

与学生形同“姐妹”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很多人认为,老师与学生之间,有着一道天然的鸿沟,在学生眼里,老师们总是“不怒自威”;在老师眼里,学生们常把话当做“耳旁风”。然而对一中的学生来说,刘瑜是个特别的存在。她可以和他们有吃有喝、有说有笑,也可以和他们“真刀真枪”动真格。

教学不是唱独角戏,需要学生能够主动融入学习,所以,教学中,刘瑜也习惯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快乐学习。“情商比智商重要,德行比分数重要,学会了做人,再做学问。”这是刘瑜对学生一贯的教育理念。

教师档案:

姓名:刘瑜

学校: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学科:英语

教龄:18年

荣誉:个人多次获校“教坛新秀”“教学质量奖”“优秀党员”,所带班级多次获“优秀班级”称号

教育初心:让每一个“花蕾”都开出“花朵”,让每一棵“树苗”都长成“大树”,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