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美的教育”工程师|高新实验一小优秀教研组系列报道①以课程之美促教育成长

做“美的教育”工程师|高新实验一小优秀教研组系列报道①以课程之美促教育成长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5-31

核心导读

二十载以美育人,二十载润物无声。

高新实验一小,历千禧而建,凝“为美好人生奠基”之教育理念,秉“崇和尚美 一生相随”之校训良诫,育“中国灵魂 世界胸怀”之大美学生。

“重庆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以‘和’为面,以‘美’为点,点面结合,从‘美’发展学校的特色,有鲜明的个性。”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原院长龚春燕这样评价道,并为学校题词:“美的教育”。“美的教育”理念,得到教育界人士诸多赞赏。高新实验一小,秉承“美的教育”,催生美的理念、美的校园、美的课程、美的教师、美的学生。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教书育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高新实验一小,美的教师,二十年砥砺前行,几代人接力耕耘,方成就桃李芬芳之繁象。

不禁让人想要一探,美的教师究竟是什么模样?

值此学校办学20周年之际,让我们走进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学科教研组,从“课程建设”“数学文化”“赛课风采”“教师成长”出发,寻找教育的本质,发现美的教师!

语文教研组-夏
语文教研组合影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31日16时23分讯(程双清)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在高新实验一小,有这样一群书香氤氲的教育人:教学设计中,坚持一个月磨一个单元;学习交流中,勇于引进“主题阅读”;合作探究中,汲取团队力量,成长为学生的指路明灯……

千人诗会
老师们组织的千人诗会活动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一个单元 八个人 成就九节微课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母语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沟通交流的基础。因此,如何学好语文,一直是语文教研组探索的课题,特别是在新教材实施的情况下,语文课堂如何设计与教学,变得愈发迫切和重要。

微信图片_20210530145130
微课团队成员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因为是暑假,所以我们组织了八位老师,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统编教材研究。”课程中心语文学科负责人彭廷美说,“有年轻老师自愿报名参加,也有骨干教师坚持潜心钻研。”邓剑东、周煦琅、刘建英、汪君姣、彭廷美、简俐、肖雪、文墨八位老师,代表着高新实验一小整个语文教研团队的教育初心,肩负责任与使命,迈向“新讲台”。

学校承办区教研活动,微课团队分享研究成果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学校承办区教研活动,微课团队分享研究成果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据了解,此次研究开发的微课是在市区教研员的指导下,属于全国统编教材六个年级十二册课程资源中的一部分,如此成体系的课程资源,如此严谨的审核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创,将面向全市乃至全国的教师和学生使用。

微课团队肖雪老师作为区名师工作室成员,在区教研作微讲座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微课团队肖雪老师作为区名师工作室成员,在区教研作微讲座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酷暑炎炎,热浪袭人。谈及去年的那个暑假,彭廷美特别感佩微课团队的老师们:“老师们的研究热情和攻坚克难的决心,从微课制作团队的讨论群群名——‘暑假一起嗨’便能窥得一二。微课研究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团队的老师们清晨八点到校,半夜十二点离校,一个多月鏖战酷暑,一个多月起早贪黑。九节微课的背后,是近百稿教学设计,近百稿微课脚本,百余版本课件修改,两百余次录制,查阅资料数十万字,撰写文稿数十万字……邓剑东老师,每天修改设计,调整脚本,制作课件,录制微课,面对电脑一坐就是16小时,痛风发作严重,不得已连续打止痛针一周有余;刘建英老师,因为暑气难耐,中暑严重,劝其休息,但仍坚持站在讲台上;周煦琅老师,因家中长辈重病就医,每天学校医院两点一线,24小时连轴转;简俐、肖雪老师带着孩子一起加班熬夜,孩子困了便只能在办公室里小憩;汪君姣老师连续录课几个小时,只能含着润喉片坚持;彭廷美老师每天来回赶路两个多小时,风雨无阻;文墨老师,家中幼女每天都会哭着喊着找妈妈,挂断视频电话后,悄悄抹抹眼泪继续投入研究……”八个人,熬了暑假一个多月,虽历经艰辛,但在看到九节精品微课后,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露出笑容,

新想法 老经验 碰撞出教育的火花

一次暑假磨砺之旅,带来一次教学的成长。

“新教材的教学要求与以往有所不同,如课堂要求,它更加系统化,对学生来说,要求更高,但也更能提升学习能力。但同时,对老师也是一个挑战。老师必须先学,然后才能教学生。”彭廷美说。此次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探索,每个人都收获了不少,对于教学,也都有了自己的心得。

微课团队简俐老师在区教研作微讲座,介绍微课研究经验和理念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微课团队简俐老师在区教研作微讲座,介绍微课研究经验和理念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在彭廷美眼中,每个人都有成长,但最为明显的,当属文墨老师,她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我觉得以前的我,对讲台的掌控还不太成熟,但通过这次新教材微课设计,我学到了不少前辈们的教学方法。”文墨感慨道,自己就像脱胎换骨了一般。

微课团队文墨老师执教区教研课,示范引领单元整体教学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微课团队文墨老师执教区教研课,示范引领单元整体教学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从教七年的文墨,在其他老教师心中,是一位年轻但非常有想法的老师。“她经常会有一些好点子,既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也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彭廷美笑着说,好的想法,大家都会分享在群里,文墨老师的想法经常被其他老师采用,大家也会反馈,课堂效果还不错。

微信图片_20210530145136
邓剑东代表研究团队汇报研究成果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年轻老师的想法,能带动课堂氛围,老教师的经验,则引领课堂方向。面对新教材,年轻老师的接受力更强,但在探索的过程中,不能缺失的是老教师的带领。新想法与老经验的完美融合,方能推动高新实验一小语文教研组走得更好更远。

课堂研究、课程探索、时刻学习,对高新实验一小六十多人的语文教研团队来说,如吃饭喝水一般日常,此次报道的微课团队,仅是他们的一个缩影。

一个人绽放,是孤芳自赏;一群人盛开,才是百花齐放,芳香四溢,育人花开。

高新实验一小语文教研组部分教师相关链接

汪君姣
汪君姣

教师档案:

汪君姣,高新实验一小语文教师,曾荣获全国主题阅读赛课一等奖,重庆九龙坡区第十一届优质课赛课一等奖,多次参加示范课、观摩课活动,多次参与市级、区级课题研究,多节课例、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等获得各级奖项。

教育故事:

教学中,汪君姣不断丰富拓展课程的教学策略,主张学生实践体验,感同身受。在学习《海伦•凯勒》这篇文章后,为了让孩子走进海伦的内心世界,真正感悟海伦的奋斗精神,她布置了体验海伦•凯勒的盲聋哑生活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塞住耳朵,蒙上眼睛,来尝试一下海伦•凯勒的生活,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从孩子的反馈中,她知道体验成功了。

平时作文平平无奇的孩子习作也令人眼前一亮,学生写道:“没有了世间最常见的东西——阳光,这使我心中的恐惧感油然而生,从未有过的无助占据了我的大脑,我放慢了脚步,小心翼翼地迈出每一步。我每走一步,都觉得过了很久很久,这次小小的尝试,虽然就用了几分钟,但对我来说好像是那么的漫长,那么度日如年。我终于明白了人的‘心灵之窗’——眼睛,是多么的重要!”

教育理念:

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

肖雪个人照片
肖雪

教师档案:

肖雪,高新实验一小语文教师,教龄19年。区语文骨干教师,区“江涛名师工作室”成员,重庆市教育学会会员。曾荣获全国“主题阅读”观摩课一等奖;重庆市书法优质课评选二等奖;重庆市中小学课程育德精品课评选二等奖;撰写的论文、教育案例、教学设计曾多次获国家级、市级一、二等奖等多个荣誉。

教育故事:

一个孩子的阅读能力培养,不能仅通过做题和老师教学,更多的是通过读书。如何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课外阅读课程化,切实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呢?

肖雪在教学中充分、合理地利用《主题阅读》《你读我诵》两本校本教材开展“主题阅读教学”。以教材的单元主题为主线,统领教材中相应的内容,使得“主题阅读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学生学到的阅读方法,可以得到运用,阅读能力进一步得到强化、提升,让阅读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教育理念:

用爱心、耐心、诚心去启迪孩子纯洁的童心。

彭廷美3
彭廷美

教师档案:

彭廷美,高新实验一小语文教师,从教29年,先后被评为“九龙坡区优秀中队辅导员”“重庆市优秀班主任”“重庆市语文骨干教师",曾获重庆市赛课一等奖,指导班级课题研究获全国一等奖。2015年,所带班级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中队班集体”。

教育故事: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学习祖国的语言。怎样学?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特别注重记和背。

从学生上小学的第一天起,彭廷美就让学生开始了经典诵读。当学生读熟了,她再讲意思,讲典故,然后指导学生熟背。每天一则,从未间断。仅三年的时间,孩子们就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背得滚瓜烂熟,唐诗宋词、《诗经》共计200多首倒背如流,还有一些小古文、现代诗更是脱口而出。

在教育的路上,彭廷美始终相信: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一定会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足够的精神养料!

教育理念: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杜娟1_看图王
杜娟

教师档案:

杜娟,高新实验一小语文教师,重庆市书香教师,高新区优秀德育教师,九龙坡区业绩突出教师,九龙坡区优秀班主任,多次评为校优秀教师,指导教师获全国赛课一等奖,指导学生获一、二、三等奖数十次 。

教育故事: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感到读书的乐趣。她在班上建立图书角,购买书架和几百册图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读书资源,并带动全班学生采用各种形式读书,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她经常组织班级读书交流会,让孩子们进行好书推荐,还倡导亲子阅读,并和家委会一起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在她的带领下,班级读书氛围十分浓厚。她说:“‘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读书将永远伴她成长!”

教育理念:

抱着一颗爱孩子、爱工作的心来精心呵护每个孩子的心灵,与孩子们平等相处,做他们的朋友。

胡敏
胡敏

教师档案:

胡敏,高新实验一小语文教师。2013年7月,参加第五届小学语文主题阅读观摩课,荣获全国一等奖。论文和教学设计分别获国家级、市、区级一、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作文竞赛多次获奖,先后荣获学校“优秀辅导员”、高新区“优秀辅导员”、九龙坡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17年6月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教育故事:

高新实验一小是“新语文主题阅读”实验学校,因此,学校将主题阅读与部编教材有机结合,形成了自己的学科课程。过程中,胡敏与其他老师一起建构了“一主两翼”的课程体系。从教材的角度来说,就是以“语文教材”为主体(基础课程),以《主题读写》和《经典诵读》为两翼(拓展课程)。在此基础上,根据单元主题或单元训练点开发出相应的综合课程。

这样,一个主题统领三套教材并列的三个单元,形成了由近20篇文章组成的一个同主题大单元,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

教育理念:

没有爱的教学,宛如无水池塘,终将群鲜枯竭。

微信图片_20210530145141
李洁

教师档案:

李洁,从教23年,有20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担任过学校的大队辅导员和德育副主任,分别在骨干班主任培训和中层干部培训中获得优秀学员称号,曾获得重庆市第四届全国少年儿童“争当小实验家”优秀辅导教师,高新区十佳大队辅导员,九龙坡区成绩突出教师等荣誉。

教育故事:

《卡罗尔》一文中,卡罗尔刚刚失去了母亲,他身边的老师、同学和家长都用最真挚的语言与行动给予了他理解和温暖。在李洁班上,也有这样一个孩子,但对比文中的老师,李洁觉得自己有点相形见绌,在孩子们读到动情处,她走到那位学生的面前送上了一个拥抱。

“作为班妈妈,我就是你的母亲,作为同学,我们更是你的朋友和亲人。”说这番话时李洁想到了自己的孩子,随后,她叫来班长让他首先代表班级给了他一个拥抱,见此,身边的几个孩子也行动起来,安慰、抚触,他哭得有些沙哑了,但这时的他显然和刚才有所不同,放声大哭起来,目光也不再躲闪。此后,他整个人都温和了许多,与同学相处更融洽了。

教育理念:

教育是发现,是分享,是成长和爱。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做“美的教育”工程师|高新实验一小优秀教研组系列报道①以课程之美促教育成长

2021-05-31 17:14:52 来源: 0 条评论

核心导读

二十载以美育人,二十载润物无声。

高新实验一小,历千禧而建,凝“为美好人生奠基”之教育理念,秉“崇和尚美 一生相随”之校训良诫,育“中国灵魂 世界胸怀”之大美学生。

“重庆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以‘和’为面,以‘美’为点,点面结合,从‘美’发展学校的特色,有鲜明的个性。”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原院长龚春燕这样评价道,并为学校题词:“美的教育”。“美的教育”理念,得到教育界人士诸多赞赏。高新实验一小,秉承“美的教育”,催生美的理念、美的校园、美的课程、美的教师、美的学生。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教书育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高新实验一小,美的教师,二十年砥砺前行,几代人接力耕耘,方成就桃李芬芳之繁象。

不禁让人想要一探,美的教师究竟是什么模样?

值此学校办学20周年之际,让我们走进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学科教研组,从“课程建设”“数学文化”“赛课风采”“教师成长”出发,寻找教育的本质,发现美的教师!

语文教研组-夏
语文教研组合影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31日16时23分讯(程双清)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在高新实验一小,有这样一群书香氤氲的教育人:教学设计中,坚持一个月磨一个单元;学习交流中,勇于引进“主题阅读”;合作探究中,汲取团队力量,成长为学生的指路明灯……

千人诗会
老师们组织的千人诗会活动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一个单元 八个人 成就九节微课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母语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沟通交流的基础。因此,如何学好语文,一直是语文教研组探索的课题,特别是在新教材实施的情况下,语文课堂如何设计与教学,变得愈发迫切和重要。

微信图片_20210530145130
微课团队成员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因为是暑假,所以我们组织了八位老师,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统编教材研究。”课程中心语文学科负责人彭廷美说,“有年轻老师自愿报名参加,也有骨干教师坚持潜心钻研。”邓剑东、周煦琅、刘建英、汪君姣、彭廷美、简俐、肖雪、文墨八位老师,代表着高新实验一小整个语文教研团队的教育初心,肩负责任与使命,迈向“新讲台”。

学校承办区教研活动,微课团队分享研究成果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学校承办区教研活动,微课团队分享研究成果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据了解,此次研究开发的微课是在市区教研员的指导下,属于全国统编教材六个年级十二册课程资源中的一部分,如此成体系的课程资源,如此严谨的审核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创,将面向全市乃至全国的教师和学生使用。

微课团队肖雪老师作为区名师工作室成员,在区教研作微讲座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微课团队肖雪老师作为区名师工作室成员,在区教研作微讲座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酷暑炎炎,热浪袭人。谈及去年的那个暑假,彭廷美特别感佩微课团队的老师们:“老师们的研究热情和攻坚克难的决心,从微课制作团队的讨论群群名——‘暑假一起嗨’便能窥得一二。微课研究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团队的老师们清晨八点到校,半夜十二点离校,一个多月鏖战酷暑,一个多月起早贪黑。九节微课的背后,是近百稿教学设计,近百稿微课脚本,百余版本课件修改,两百余次录制,查阅资料数十万字,撰写文稿数十万字……邓剑东老师,每天修改设计,调整脚本,制作课件,录制微课,面对电脑一坐就是16小时,痛风发作严重,不得已连续打止痛针一周有余;刘建英老师,因为暑气难耐,中暑严重,劝其休息,但仍坚持站在讲台上;周煦琅老师,因家中长辈重病就医,每天学校医院两点一线,24小时连轴转;简俐、肖雪老师带着孩子一起加班熬夜,孩子困了便只能在办公室里小憩;汪君姣老师连续录课几个小时,只能含着润喉片坚持;彭廷美老师每天来回赶路两个多小时,风雨无阻;文墨老师,家中幼女每天都会哭着喊着找妈妈,挂断视频电话后,悄悄抹抹眼泪继续投入研究……”八个人,熬了暑假一个多月,虽历经艰辛,但在看到九节精品微课后,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露出笑容,

新想法 老经验 碰撞出教育的火花

一次暑假磨砺之旅,带来一次教学的成长。

“新教材的教学要求与以往有所不同,如课堂要求,它更加系统化,对学生来说,要求更高,但也更能提升学习能力。但同时,对老师也是一个挑战。老师必须先学,然后才能教学生。”彭廷美说。此次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探索,每个人都收获了不少,对于教学,也都有了自己的心得。

微课团队简俐老师在区教研作微讲座,介绍微课研究经验和理念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微课团队简俐老师在区教研作微讲座,介绍微课研究经验和理念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在彭廷美眼中,每个人都有成长,但最为明显的,当属文墨老师,她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我觉得以前的我,对讲台的掌控还不太成熟,但通过这次新教材微课设计,我学到了不少前辈们的教学方法。”文墨感慨道,自己就像脱胎换骨了一般。

微课团队文墨老师执教区教研课,示范引领单元整体教学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微课团队文墨老师执教区教研课,示范引领单元整体教学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从教七年的文墨,在其他老教师心中,是一位年轻但非常有想法的老师。“她经常会有一些好点子,既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也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彭廷美笑着说,好的想法,大家都会分享在群里,文墨老师的想法经常被其他老师采用,大家也会反馈,课堂效果还不错。

微信图片_20210530145136
邓剑东代表研究团队汇报研究成果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年轻老师的想法,能带动课堂氛围,老教师的经验,则引领课堂方向。面对新教材,年轻老师的接受力更强,但在探索的过程中,不能缺失的是老教师的带领。新想法与老经验的完美融合,方能推动高新实验一小语文教研组走得更好更远。

课堂研究、课程探索、时刻学习,对高新实验一小六十多人的语文教研团队来说,如吃饭喝水一般日常,此次报道的微课团队,仅是他们的一个缩影。

一个人绽放,是孤芳自赏;一群人盛开,才是百花齐放,芳香四溢,育人花开。

高新实验一小语文教研组部分教师相关链接

汪君姣
汪君姣

教师档案:

汪君姣,高新实验一小语文教师,曾荣获全国主题阅读赛课一等奖,重庆九龙坡区第十一届优质课赛课一等奖,多次参加示范课、观摩课活动,多次参与市级、区级课题研究,多节课例、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等获得各级奖项。

教育故事:

教学中,汪君姣不断丰富拓展课程的教学策略,主张学生实践体验,感同身受。在学习《海伦•凯勒》这篇文章后,为了让孩子走进海伦的内心世界,真正感悟海伦的奋斗精神,她布置了体验海伦•凯勒的盲聋哑生活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塞住耳朵,蒙上眼睛,来尝试一下海伦•凯勒的生活,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从孩子的反馈中,她知道体验成功了。

平时作文平平无奇的孩子习作也令人眼前一亮,学生写道:“没有了世间最常见的东西——阳光,这使我心中的恐惧感油然而生,从未有过的无助占据了我的大脑,我放慢了脚步,小心翼翼地迈出每一步。我每走一步,都觉得过了很久很久,这次小小的尝试,虽然就用了几分钟,但对我来说好像是那么的漫长,那么度日如年。我终于明白了人的‘心灵之窗’——眼睛,是多么的重要!”

教育理念:

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

肖雪个人照片
肖雪

教师档案:

肖雪,高新实验一小语文教师,教龄19年。区语文骨干教师,区“江涛名师工作室”成员,重庆市教育学会会员。曾荣获全国“主题阅读”观摩课一等奖;重庆市书法优质课评选二等奖;重庆市中小学课程育德精品课评选二等奖;撰写的论文、教育案例、教学设计曾多次获国家级、市级一、二等奖等多个荣誉。

教育故事:

一个孩子的阅读能力培养,不能仅通过做题和老师教学,更多的是通过读书。如何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课外阅读课程化,切实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呢?

肖雪在教学中充分、合理地利用《主题阅读》《你读我诵》两本校本教材开展“主题阅读教学”。以教材的单元主题为主线,统领教材中相应的内容,使得“主题阅读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学生学到的阅读方法,可以得到运用,阅读能力进一步得到强化、提升,让阅读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教育理念:

用爱心、耐心、诚心去启迪孩子纯洁的童心。

彭廷美3
彭廷美

教师档案:

彭廷美,高新实验一小语文教师,从教29年,先后被评为“九龙坡区优秀中队辅导员”“重庆市优秀班主任”“重庆市语文骨干教师",曾获重庆市赛课一等奖,指导班级课题研究获全国一等奖。2015年,所带班级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中队班集体”。

教育故事: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学习祖国的语言。怎样学?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特别注重记和背。

从学生上小学的第一天起,彭廷美就让学生开始了经典诵读。当学生读熟了,她再讲意思,讲典故,然后指导学生熟背。每天一则,从未间断。仅三年的时间,孩子们就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背得滚瓜烂熟,唐诗宋词、《诗经》共计200多首倒背如流,还有一些小古文、现代诗更是脱口而出。

在教育的路上,彭廷美始终相信: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一定会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足够的精神养料!

教育理念: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杜娟1_看图王
杜娟

教师档案:

杜娟,高新实验一小语文教师,重庆市书香教师,高新区优秀德育教师,九龙坡区业绩突出教师,九龙坡区优秀班主任,多次评为校优秀教师,指导教师获全国赛课一等奖,指导学生获一、二、三等奖数十次 。

教育故事: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感到读书的乐趣。她在班上建立图书角,购买书架和几百册图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读书资源,并带动全班学生采用各种形式读书,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她经常组织班级读书交流会,让孩子们进行好书推荐,还倡导亲子阅读,并和家委会一起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在她的带领下,班级读书氛围十分浓厚。她说:“‘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读书将永远伴她成长!”

教育理念:

抱着一颗爱孩子、爱工作的心来精心呵护每个孩子的心灵,与孩子们平等相处,做他们的朋友。

胡敏
胡敏

教师档案:

胡敏,高新实验一小语文教师。2013年7月,参加第五届小学语文主题阅读观摩课,荣获全国一等奖。论文和教学设计分别获国家级、市、区级一、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作文竞赛多次获奖,先后荣获学校“优秀辅导员”、高新区“优秀辅导员”、九龙坡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17年6月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教育故事:

高新实验一小是“新语文主题阅读”实验学校,因此,学校将主题阅读与部编教材有机结合,形成了自己的学科课程。过程中,胡敏与其他老师一起建构了“一主两翼”的课程体系。从教材的角度来说,就是以“语文教材”为主体(基础课程),以《主题读写》和《经典诵读》为两翼(拓展课程)。在此基础上,根据单元主题或单元训练点开发出相应的综合课程。

这样,一个主题统领三套教材并列的三个单元,形成了由近20篇文章组成的一个同主题大单元,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

教育理念:

没有爱的教学,宛如无水池塘,终将群鲜枯竭。

微信图片_20210530145141
李洁

教师档案:

李洁,从教23年,有20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担任过学校的大队辅导员和德育副主任,分别在骨干班主任培训和中层干部培训中获得优秀学员称号,曾获得重庆市第四届全国少年儿童“争当小实验家”优秀辅导教师,高新区十佳大队辅导员,九龙坡区成绩突出教师等荣誉。

教育故事:

《卡罗尔》一文中,卡罗尔刚刚失去了母亲,他身边的老师、同学和家长都用最真挚的语言与行动给予了他理解和温暖。在李洁班上,也有这样一个孩子,但对比文中的老师,李洁觉得自己有点相形见绌,在孩子们读到动情处,她走到那位学生的面前送上了一个拥抱。

“作为班妈妈,我就是你的母亲,作为同学,我们更是你的朋友和亲人。”说这番话时李洁想到了自己的孩子,随后,她叫来班长让他首先代表班级给了他一个拥抱,见此,身边的几个孩子也行动起来,安慰、抚触,他哭得有些沙哑了,但这时的他显然和刚才有所不同,放声大哭起来,目光也不再躲闪。此后,他整个人都温和了许多,与同学相处更融洽了。

教育理念:

教育是发现,是分享,是成长和爱。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