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联网+”成为了推动高校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近几年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致力于建成一所具有“互联网+”办学特色的应用技术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对“工匠精神”内涵的深刻解读,加快了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创新、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领导能力建设,推动了教师队伍建设,也使得一群优秀教师涌现了出来。
  在新的形式下,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教师们为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提升跨界融合水平,增强资源协同配置和优化能力做出了不懈地努力。他们或坚持以服务社会为目标,或求真务实力求创新,或用爱陪伴学生……在教学的点滴中诠释着“匠人”新的境界与涵养。
  秋风拂过,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办公室的走廊里,数十个七彩的风铃发出一阵“叮叮咚咚”的脆响。学院院长胡方霞说,这些都是六月刚毕业的学生们亲手挂上的。
  每个风铃上都系上了小卡片,写满对老师和学校的感激与祝福,望着这份“礼物”,在这所高校任教十余年的胡方霞内心满满的欣喜。
  胡方霞1997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还是大学生的她就在校外的一个培训机构勤工俭学当起了老师。
  上世纪九十年代,如果能在计算机上进行简单的操作,都是一件非常“牛”的事。胡方霞回忆说,自己教学生们基础的输入法,而很多学生掌握之后,就能立马上岗,去公司当一名打字员。授人以技巧,并能使其从中找到自身的价值,这段经历也为日后胡方霞来到高校从教埋下了伏笔。
  2006年胡方霞来到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十年间胡方霞一直坚守在教育一线。刚开始,学生们普遍对计算机了解不多,但兴趣很浓,于是胡方霞就耐心地从基础入手,手把手地教学生操作······【详情】
  近年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依托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学校构建了“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将创业教学融入专业教学,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作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科研项目的领头人,胡方霞与她的团队带来了来自职教领域的创新创业。
  “折卡通”是一项典型的应用技术和服务项目。在与企业的项目合作交流中,胡方霞的团队了解到现在农村的留守老人多,老人习惯用存折······【详情】
  王清江是河北人,2012年来到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之前,他一直在中铁十八局工作。这期间他跟着建设项目走南闯北,从施工一线到正高级工程师,时间一晃就是18年。用王清江自己的话说,他的企业生涯已经评到头了,是时候考虑如何走出这片“舒适区”,去开创另一片新天地。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清江在网上看到重庆市引进高层师资人员,他改变了原本要回天津工作的想法,决定投简历试一试。在后来与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的校领导交谈时,高职院校务实开创的精神以及学校从”建骨干”到“建大学”的目标,让王清江的内心再次有了“闯劲”,他决定投身教育事业,将其作为事业的“新起点”。
  从企业到学校,王清江说自己多少还有些不适应,而最让他担心的就是上课。“以前做总工程师的时候,我只要安排技术人员实施操作,不能接受工作的换一个就好。而现在我是老师,面对的是学生,我要让他们从不懂到懂,是一个也不能放弃和替换的”。
  为此,刚来学校的第一天,王清江对薪水、住房一概没提要求,而是要求安排一个教学培训。但当时正值开学季,“传帮带”的也早已过了安排时间,而学校更是对他的实践经验信任有加。就这样,王清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第一堂课······【详情】
  作为城市建筑工程学院的院长,将校区住宅工程作为实训课教学场所的创新教学模式试点,只是王清江对学院建设的一小部分。未来,他还将建设新的课程资源,并在学院推出或改造相关专业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让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好的服务社会。
  2012年下半年,王清江在城市博览会中第一次接触了绿色建筑。经过一番观察与感受,王清江对此颇有兴趣。在他看来,尽管这与自己的“老本行”有一定区分,但是总体上是相通的。于是,他对校住宅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并将此作为学院建筑工程专业改造的一个基础······【详情】
  在今年的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学生最受喜爱教师”的评选中,朱勋春教授得到最高票数。对朱勋春教授来说,既“意外”又不“意外”。意外的是她来学校才二年二个月,而且她所教的是在别人看来不太受学生欢迎的思政课;不意外的是她真情投入,予以学生一颗真心,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这大概是教育最美的“回应”。
  1984年,本来要成为医生的朱勋春教授被遴选到西南师范大学教育部主办的首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从此,她的人生发生了360度的转折。回忆起这29年的育人生涯,她说是一个从组织安排到接受,再从喜爱到热爱的过程。无论是医生还是教师,她都是对人负责的职业:一个在人的身体,一个在人的精神。
  传道、授业是一种艺术,解惑却是一片爱心。在朱勋春教授的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需要用爱来关注的。29年的教育生涯中,朱勋春教授先后在共青团、党务、行政管理、教学岗位上,而她接触最多的就是学生。“我喜欢和学生待在一起,和他们一起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一直很年轻,我要做他们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曾经,一位学生因为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而自我放弃,成绩更是一塌糊涂······【详情】
  “学生不是待填满的容器,而是一只随时待点燃的火把”。这是朱勋春教授常挂嘴边的话。作为学校的思政学科带头人,朱勋春教授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接受思政课,更让学生喜欢上思政课,改变他们那种思政离我们很遥远的观念。
  面对这样的情况,朱勋春教授和其他几位专职教师一同思考并实施了“理实一体”的教学改革。“大学,是学生确立三观的重要时期,而思政课的关键任务就是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教师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我们还要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以学生获得自主学习和终身发展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储备精神粮食。”
  在“理实一体”的改革理论支撑下,朱勋春教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详情】
  古人谑称教书先生为“教书匠”,其实匠者常指有专门手艺之人,亦指在某方面有卓越造诣之材。可见,“匠心”是一种独到的、深刻的、极致的“匠心”独运。
  教育是一件艺术作品,行者无疆,作为教育路上的行者,其追求是无止境的。由技入道,道技结合,是创新让“匠心”更具活力。
  面对时代变化中的生命个体,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的老师们积极适应各种变化,创造诸多可能,匠心独运,让教育达到了一种新的审美境界。
  他们时刻抱持开放的心态、敏锐的洞察力,接纳新技术、新理念、新变化,打开视野、拓展格局、跨界创生,做一个精益求精、别具匠心的教师,真正做到了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个性发展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