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陈丹,男,1961年出生,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教授。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坚持立德树人,以优异成绩践行了教育的理想。特别是 2005年,从教育技术中心到教学一线工作,和同志们一起将传媒艺术类专业从无到有建立起来。
   经过10年的奋斗,专业数从1个发展到8个,在校学生数从24名发展到1807名。2011年,在重庆市第三方组织的专业水平评估中,8个专业中有四个名列重庆市专业竞争力排名第一。
   同时,陈丹同志身先士卒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从课堂教学到师资培养,从教学资源建设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从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到学生创业就业等各项工作均能看到陈丹同志忙碌的身影。
   在他的带领下,建成了两个市级教学团队,3门市级精品课程,他本人也获得1个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个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1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1年11月,由于工作成绩突出,陈丹同志荣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重庆市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5年获重庆市名师荣誉称号。

  
  九月末,阴雨连绵,大地微凉。
  “陈院最近特别忙,可能没有太多的采访时间,估计要很快结束采访。”在去陈丹办公室的路上,教学秘书一再嘱托。
  踏入办公室,教学秘书连喊了两声,正在伏案工作的中年男人,倏地抬起头,扶了扶厚重的眼镜,疲惫的脸上显露出亲切地笑容:“你们来了啊!”至此,我们终于见到了“难约”的陈丹。
  坐在办公桌前的他,俨然有身处“书海”的错觉,桌上堆满了各种资料、文件,显得有些杂乱,身后也是“书山”堆叠。厚厚的眼镜片后面,是一双熠熠有神的眼睛,但厚重的眼袋格外引人注意。
  采访中,陈丹每每表达完一个观点都会轻声询问:“你觉得呢?” 说到自己的经历以及荣誉时,他会笑笑,温和地说“很有意思。”
  对于从小生活在重庆医科大学院落内的陈丹而言,今后迈步从教之路也是有迹可循。
  陈丹坦言,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恢复了对科技的重视,当时如陈景润一样的数学家成为众人眼中的明星,和大多数学生一样,陈丹的梦想,则是成为一名科学家。
  在恢复高考的第三年,陈丹入读北京理工大学大学,陈丹逐渐明白,当科学家的梦想是多么的不现实。怎么办?思忖了几天,陈丹觉得当工程师也是不错的选择。
  1983年,陈丹从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顺利毕业。毕业后,和几名同学一起被分配到兵器工程部,在四川华蓥山的308工厂的车间里当技术人员,踏上了追逐工程师梦想的第一步。
  当时,大学生本就稀奇,更别说深山老林里来了几个大学生,这个消息在当地炸开了锅,大伙对这几个知识分子稀罕得不得了。
  为此,厂里还特意开办了职工夜校,让这几名城里来的大学生给工友们普及科学知识。
  深山里面,陈丹干得很开心,领导也对他赏识有加,“那时候其实还蛮有意思的。”如今回忆起来,陈丹依旧忍不住微笑。
  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去了,可谁料到,三年后,因国家政策调整,许多三线工厂都被要撤销。厂里面的员工开始思考自己职业发展、前途问题,陈丹也不例外。
  根据规划,工厂将搬至成都,但身为重庆人的陈丹不愿“背井离乡”,于是,重新找工作已经成为陈丹的头等大事。
  那时候,“下海潮”正热,但陈丹觉得自己不适合经商。从小在医科大学里长大的他喜欢教育和医学环境,父母也期望他成为一名老师或者医生。原本在工厂里当了三年“老师”,陈丹觉得自己有这方面的潜力。
  经过思量,他决定投身教育事业。
  1986年找工作,已经有点现在的双选味道。但由于在工厂里兼过课,有点经验,应聘试讲的三所学校都对他很满意,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全重庆有两所学校是归重庆市管理,渝大和电大。“你去电大吧!电大好。”父亲的朋友分析道。
  初来电大,陈丹还是有些失望,原本应聘的教师职位,学校却因为从事远程教育和其专业缘故,把陈丹安排在了教育技术中心做教辅工作。
  但既来之则安之,陈丹也接受了这一安排:“不管什么职务,学校怎样安排,我认真做就是了。”
  事实上,陈丹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坦言,自己从来没有想过一定要怎样,而是接受命运之神的“安排”,乐天知命,然后在工作岗位中生根发芽、奋发图强。
   1986年9月到现在,陈丹已在重庆电大工作29年。
  陈丹清楚地记得,自己踏入校园的那一天,学校正新修好当时唯一的一栋房子。教师还不到一百个,学校也很“小”。
  到教育技术中心后,陈丹便开始了自己的技术“人生”,当时的电大成人学历教育,是用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虽然不是直接面对学生,但做的工作都是跟学生、跟教学有关的。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技术改造,陈丹整天为这些事和机器打着交道。
  当时,重庆电大的教学点在各个区县,全市40多个区都有电大的教学点,加上各个行业办学共50多个分校和工作站。如果输送课程不及时的话对学生的学习将会有很大影响,所以实时性是当时远程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技术匮乏的年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丹和他的团队想了很多办法。
  现今社会可以利用网络随时和千里之外的世界进行面对面交流,但在90年代,这些都是极其少见的。
  那时候,网络刚刚起步,陈丹认为网络有大前景,必须要依靠网络,于是,陈丹和同事们一起,利用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和中国移动公司的光纤成功地实现了远程教育实时传输。
  当时领导们都很兴奋,很惊奇地体验到在市区的电大本校,也可以和黔江电大学员进行面对面通话交流。
  这个技术耗时两年,在做事的过程中,技术中心把这项研究申报成了市级课题,没想到真的获得了市级教学成果奖,这在当年是学校获得的最高奖。
  “做什么工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去做,要是不这样想的话,恐怕就会很痛苦。”陈丹说,只要抱着做好的心态,什么工作都可以出成绩来的。
  2005年,重庆电大决定举办高职教育。学校领导认为,艺术教育是今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把这艺术教育做大做强。学校还和美国公司洽谈,引进了当时的先进技术,成立了影视艺术学院,并把它归在技术中心,探索校企合作办学。
  这时候,已经是技术中心主任的陈丹兼任影视艺术学院院长一职。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由于是第一届,影视艺术学院的动画专业当年只招了24名学生,而且这些学生不是高考毕业生,是招的初中学生,来进行五年一贯制试点。
  “这帮学生把我们折腾得够呛……”说起影视艺术学院第一届学生,许多老师深有体会。
  2007年,影视艺术学院从技术中心独立出来成为现在的传媒艺术学院。根据工作需要,陈丹作为艺术学院院长,从教育技术中心正式到了教学第一线,带领其他老师将传媒艺术类专业从无到有建立起来。
  具有“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新兴教育模式,鲜有先例可循,一切都得自己在实践中摸索,这是很有难度的。
  曾经有一段时间,学校的发展很快,但教育资源却没有跟上。因为师资有限,有时候一个老师的课要从早排到晚。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有一部分人就要多付出一些。
  这时候,面对抱怨和不满,陈丹一方面要克服自身的问题,一方面要安抚其他教师。软硬兼施地给老师们做工作,让大家充分理解对事业发展的认识,让大家明白辛苦之后会得到回报的道理。
  当时有一位老师怀孕了,却不能正常休息,在陈院长面前哭诉了好多次,但都在陈丹的鼓励和劝说中坚持了下来。
  这样困难的时候持续了大约三年,其实作为领导的陈丹比其他任何老师承受的压力都大,用他的话说那段时间“人都走形了”。
  特别是在学校申请市级示范结束,骨干建设开始的时候,是陈丹最辛苦的时候,那段时间,妻子也时常抱怨他忽略了家庭。直性子的他开导妻子不成,索性搬着行李到学校住下了。
说起家庭,陈丹掩饰不住愧疚,所幸的是现在家庭和美。
  他也曾因为家庭关系跟学校领导多次提出,自己要回教育技术中心。那里虽然也累,但是跟机器打交道不像管学生、抓教学这样琐事多,“教育人、做人的思想工作是很困难的。”
  但领导说,任务还没有完成,不能走。作为党员,陈丹具有良好的组织意识,组织上需要,自己就得克服困难向前冲。为此他只好咬牙继续往前行。关键时刻打退堂鼓不是自己的风格,坚持住吧,何况还有这么多年轻老师和学生期盼的目光在看着自己。
  “事业做久了会有一定感情的。”陈院长说,尽管困难,但坚守是必须的,是自己价值的体现。
  工作做得好,学校会评优,这在陈丹看来是压力更是动力。陈丹时常和学校领导开玩笑:“不要评我啊,评了我就更累了。”
  压力和动力并存。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心理,一件事情做好了就会想要越做越好。“更何况团队里的年轻人干劲很足,我不能辜负他们。”
  经过十年的奋斗,传媒艺术学院专业数从1个发展到8个,学生数从24名发展到1655名。
  2011年,在重庆市第三方组织的专业水平评估中,8个专业中有四个名列重庆市专业竞争排名第一。
  同时,陈丹身先士卒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从课堂教学到师资培养,从教学资源建设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从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到学生创业就业等各项工作均能看到他忙碌的背影。
 

  作为艺术学院最年长的一个,作为领导,陈丹对学院老师的年龄构造烂熟于心:“60年代有两个,70年代有八个,其他都是80后……”陈丹说,这是一个年轻的团队。

  年轻老师来应聘的时候,陈丹都要问他们一个最基本问题:为什么要到学校来?“你要想好了啊,当孩子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陈丹第一时间摆明态度,作为艺术专业的教师,首先是教育工作者,然后才是艺术家,想在教育单位来混口饭吃这种想法是行不通的。

  艺术学院首先面临的问题是生源条件,部分学生文化成绩不太好,学习习惯较差。陈丹开玩笑道:“他们要是学习习惯没问题,完全可以考上清华北大!”为此,陈丹觉得自己工作的意义巨大,因为肩负着把这样一帮孩子培养成才的重大责任。

  “这帮孩子不是不好教,不是成绩不好,更不笨。”人的智力结构是有区别的,有的人逻辑思维强,有的人形象思维能力强。陈院长说,所以这些小孩只是这一块智力没有相应的课程去开发,还没有发挥作用。

  当这帮学生招进来以后,要怎么让所有老师都有这些意识,不要戴有色眼镜去看他们。陈丹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老师们明白,艺术生和高分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的。

  陈丹时常告诉年轻老师们,不要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实际上这是很有意义的,把学生教好了,自己就是成功的教育者了。

  对此,多年来优秀毕业生的就业发展就是最好的证明。看着校园里那些大三学子自信的姿态,陈丹很是欣慰。

  这些年,也有个别教师由于种种原因调走了,陈丹都很尊重他们的选择。甚至在老师不好找工作的情况下,陈丹还主动帮他们联系一些和学校合作的企业。

  “职业发展有变,这是很正常的。”陈丹说,自己要做好的事情就是要让那些特别喜欢这项工作的人有更好的平台,帮助不太喜欢的那些人找到适合他们的岗位。

  有一位学动画的男老师,在电大工作了三年,始终觉得自己不适合做教育,想出去闯荡一番。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陈丹时,陈丹二话不说地主动把他推荐到了完美动力动画公司。

  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一个是快乐一个是意义,这两样东西都实现了才能叫幸福。

  “如果你想要幸福,就一定要不断去做那些能给你带来快乐的事。这种快乐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刺激,而是指心里上的满足。”所以不管多艰难,陈丹始终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因为他知道,真正的幸福来之不易,哪怕是为了学生学会一样技能后,露出的那短暂的一个

  艺术学院在陈丹的带领下,每年都是学校先进集体。

  别看眼前的陈丹这么和蔼,其实他的严厉是众所周知的。同学们喜欢他也畏惧他。

  陈丹的课程,绝不会有一个无故迟到或缺席的学生。因为他每节课都要点名,无故不到者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陈院长说,这样做除了能规范课堂纪律,还能认识学生,“人都认不得,还怎么教他!”

  比起对待学生,陈丹对待老师的行为规范、工作纪律更严格。老师迟到被称为传媒艺术学院的重大教学事故。他说,为人师表,老师都不带好头,怎么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呢?

  在他的带领下,传媒艺术学院建成了两个市级教学团队。

  而每天和学生在一起的过程中,看着他们每天都在变化,是陈丹最快乐的事。“以前不懂,你讲了他懂了,原来不会做的事情,经过你的教授,他会做了……”

  陈丹说,学生回报给自己的笑容,那是在书上和其他地方看不到的。这种心灵的感受,只有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才会明了。

  “当教师吧,因为圣人说---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乐无穷耶”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