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四举措全面推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
坚持校内减负提质与校外培训整顿治理两个手抓,强化统筹部署,加强部门联动,注重工作实效,推动“双减”工作走深走实。

黔江区四举措全面推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

来源:重庆市教委2022-08-23

黔江区认真落实国家、市级关于“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把“双减”工作列为重大教育民生工程,坚持校内减负提质与校外培训整顿治理两个手抓,强化统筹部署,加强部门联动,注重工作实效,推动“双减”工作走深走实。

第一,把稳减负提质“方向盘”。一是坚持高位推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双减”工作,将“双减”纳入区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和区政府工作报告重要内容,列入15件区级重点民生实事之一。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全区22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黔江区“双减”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总体推进、审批登记、执法监管等7个专项小组,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二是健全部门联动。制定《黔江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区教委牵头,区委政法委、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局等多部门和乡镇街道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根据工作开展情况适时召开联席会议,相关单位分工负责,协调联动。三是强化督导考核。成立区级“双减”督导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黔江区2022年“双减”督导工作方案》,将“双减”作为2022年教育督导“一号工程”,采取专项督导与经常性督导、线下督导与线上督导相结合的方式,责任督学每月至少到校督查1次,推动“双减”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第二,筑牢学校教育“主阵地”。一是确保教育质量再提升。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健全作业管理制度,分类控制作业总量,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学科、不同内容,设计分层作业、多样化和实践性作业,在全市作业设计评选活动中获奖15个,实现学困生“吃饱”、学优生“吃好”。推进教、练、考一致,以作业减负倒逼质量提升。二是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制定《黔江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各学校结合校情、围绕“五育”,“一校一案”分年级、分层次设置多元服务项目,开展“菜单式”课后服务。全区59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惠及学生6.3万人,参与率97.2%。三是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深化基础教育 “1+N”集团化办学,以管理、科研、质量为核心,实现资源共享、研训联动、捆绑发展。推进“三个课堂”建设,建成专递课堂14个,累计授课750余课时。8个名师工作室累计开展名师课堂“进乡村”190余次。依托校本课程和优势学科,累计开发名校精品课程100余门,城乡教育教学资源更互通。

第三,打好校外治理“攻坚战”。一是构建治理体系。全面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常态长效监管,区教委成立校外培训监管科,教育、市场监管等12个部门建立校外培训治理专班,开展联合督查检查。压实地方党委政府责任,依托乡镇、街道和社区网格化管理,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校外培训治理体系。二是规范办学行为。组建校外培训机构备案审核鉴定专家组,累计排查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283家,其中25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有18家转型、7家注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在渝东南率先清零,全区校外培训机构整体压减率达70%以上。搭建校培通第三方资金监管平台,实施校外培训机构专用账户制度,规定收费时限,明确转账流程,坚决防止培训机构“卷钱跑路”。三是开展专项整治。制发《黔江区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集中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开展联合执法检查29次,各类培训机构全覆盖。同时,全方位公开“黑名单”信息,让违规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第四,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圈”。一是推进学生评价改革。针对“唯分数”“唯升学”顽瘴痼疾,出台《黔江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具体措施》,全面推进学生评价改革,严禁提前超标教学、抢赶进度、频繁考试、考试排名等应试做法,优化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过程性成长和全面发展。二是实行电脑随机编班。严格实行“双随机”原则,即电脑随机编班、教师随机安排,从源头上杜绝实验班、重点班等班级的设置,实现“零择班、零择师”,营造公平公正的教育生态。三是推进家校协同育人。全面推进家校共育工作,搭建校内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和社区家长学校“三个平台”,常态化开展“千师访万家”“校长接待日”活动,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发动“五老”志愿者、党员教师、机关干部等,家访3万余人次,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黔江区四举措全面推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

2022-08-23 19:47:22 来源:

黔江区认真落实国家、市级关于“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把“双减”工作列为重大教育民生工程,坚持校内减负提质与校外培训整顿治理两个手抓,强化统筹部署,加强部门联动,注重工作实效,推动“双减”工作走深走实。

第一,把稳减负提质“方向盘”。一是坚持高位推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双减”工作,将“双减”纳入区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和区政府工作报告重要内容,列入15件区级重点民生实事之一。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全区22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黔江区“双减”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总体推进、审批登记、执法监管等7个专项小组,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二是健全部门联动。制定《黔江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区教委牵头,区委政法委、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局等多部门和乡镇街道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根据工作开展情况适时召开联席会议,相关单位分工负责,协调联动。三是强化督导考核。成立区级“双减”督导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黔江区2022年“双减”督导工作方案》,将“双减”作为2022年教育督导“一号工程”,采取专项督导与经常性督导、线下督导与线上督导相结合的方式,责任督学每月至少到校督查1次,推动“双减”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第二,筑牢学校教育“主阵地”。一是确保教育质量再提升。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健全作业管理制度,分类控制作业总量,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学科、不同内容,设计分层作业、多样化和实践性作业,在全市作业设计评选活动中获奖15个,实现学困生“吃饱”、学优生“吃好”。推进教、练、考一致,以作业减负倒逼质量提升。二是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制定《黔江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各学校结合校情、围绕“五育”,“一校一案”分年级、分层次设置多元服务项目,开展“菜单式”课后服务。全区59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惠及学生6.3万人,参与率97.2%。三是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深化基础教育 “1+N”集团化办学,以管理、科研、质量为核心,实现资源共享、研训联动、捆绑发展。推进“三个课堂”建设,建成专递课堂14个,累计授课750余课时。8个名师工作室累计开展名师课堂“进乡村”190余次。依托校本课程和优势学科,累计开发名校精品课程100余门,城乡教育教学资源更互通。

第三,打好校外治理“攻坚战”。一是构建治理体系。全面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常态长效监管,区教委成立校外培训监管科,教育、市场监管等12个部门建立校外培训治理专班,开展联合督查检查。压实地方党委政府责任,依托乡镇、街道和社区网格化管理,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校外培训治理体系。二是规范办学行为。组建校外培训机构备案审核鉴定专家组,累计排查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283家,其中25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有18家转型、7家注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在渝东南率先清零,全区校外培训机构整体压减率达70%以上。搭建校培通第三方资金监管平台,实施校外培训机构专用账户制度,规定收费时限,明确转账流程,坚决防止培训机构“卷钱跑路”。三是开展专项整治。制发《黔江区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集中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开展联合执法检查29次,各类培训机构全覆盖。同时,全方位公开“黑名单”信息,让违规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第四,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圈”。一是推进学生评价改革。针对“唯分数”“唯升学”顽瘴痼疾,出台《黔江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具体措施》,全面推进学生评价改革,严禁提前超标教学、抢赶进度、频繁考试、考试排名等应试做法,优化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过程性成长和全面发展。二是实行电脑随机编班。严格实行“双随机”原则,即电脑随机编班、教师随机安排,从源头上杜绝实验班、重点班等班级的设置,实现“零择班、零择师”,营造公平公正的教育生态。三是推进家校协同育人。全面推进家校共育工作,搭建校内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和社区家长学校“三个平台”,常态化开展“千师访万家”“校长接待日”活动,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发动“五老”志愿者、党员教师、机关干部等,家访3万余人次,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