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滨江实验学校建校80周年校友寻访录⑩宋乃庆:在教育之路“跋涉”出人生的“不寻常”足迹

重庆滨江实验学校建校80周年校友寻访录⑩宋乃庆:在教育之路“跋涉”出人生的“不寻常”足迹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6-16
IMG_8879
宋乃庆 李晓慧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韦燕)6月上旬的重庆,尚不算炎热。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宋乃庆与昔日玄坛庙小学(现重庆滨江实验学校)同窗毛朝伦、徐融、束嘉惠、邹开曼、邓世模等好友应邀回校参观,他们带着对重庆滨江实验学校80岁的生日祝福,在学校领导的陪同下,重温美好的小学时代。

座谈会间,这位年过七旬的滨江学子谈到人生各个阶段,依旧能很快闪烁出“那时那景”的片段。面对同学,他说,学校现在变化很大,旧貌换新颜,从操场、校舍到图书馆都很漂亮,但是我们还是更怀念读书时候的样子,因为那是我们的童年岁月;面对老师,已经作为当代教育名家的他说,我将终身铭记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导,师者如光,微以致远……

记忆里的“玄坛庙小学”

“玄坛庙小学,是我的母校。1956-1960年间,我在这里度过了小学4年的美好时光。”说起玄坛庙小学,宋乃庆总能滔滔不绝,眉眼间竟是如少年一般的神采奕奕。他说,在孩提时期,能够就读玄坛庙小学,那是非常不错的。在那个时候,学校里有美丽的荷花池,池边上有几棵柳树、槐花树、桃树,果子成熟后同学们都能品尝到毛桃的香甜;离荷花池不远的地方,座落着庄严的中山堂,它虽不大但却有一个干净、整洁、美丽的小花园,放学后成了同学们玩耍的地方,学校自然也是南岸区最好的小学,而他们都是当时若干学生中的幸运儿之一。

当时的教学条件比现在差了不少,进入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没有标准跑道的运动场,还有石头板子搭起来的乒乓球台,学校地盘不大,都是陈旧的平房,教室安排在中山堂里。宋乃庆谈到,即使在当时那样的环境里读书,大家还是觉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虽然条件艰苦,但是老师们都很负责。”时至今日,让宋乃庆印象深刻的还有张碧英、陈永强、邓信君等老师,宋乃庆如数家珍似地说着老师们的故事。

7daa8835f044f62b4de3df30daa0151
宋乃庆回母校 李晓慧 摄

“在我的学生时代,老师更像是父母,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对待,生活中关爱着学生,教学上也非常负责认真。就像当时我们的大队辅导员张碧英老师,不仅培养我做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还让我有机会在人民大礼堂为时任市长系红领巾。”那从那之后,宋乃庆就非常感谢张老师给了自己一个锻炼胆量的机会。同时,张老师也会积极鼓励每一个少先队的干部积极做事,让他们参加校园活动,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人生最重要的是自信心,可以说,我的人生自信就是从小学奠基的,是玄坛庙小学的老师们用爱和细节温暖了我的整个童年。”宋乃庆谈到,自己怀着感恩之心回到母校,在这里感受到了回家一般的温暖,期盼学校能够站在新的起点,不断向前迈进。

不寻常的知青之路

像很多在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人一样,宋乃庆也有过一段艰辛的知青生活。如果说有什么不寻常的话,那就是他的知青生活除了苦和累,还有多数人可能未经历过的生命安危之忧以及对农民兄弟饱含的特殊情感。

db800bcd1899acb1ddb1c0c904341de
青年时期旧照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a4a3b68176a61380999218a25729b90
宋乃庆回忠县看望农民兄弟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宋乃庆常说,他能有今天,应感谢当年在贫困乡村当知青的那段经历,感谢忠县金声大堡八队农民对他的信任和关照,感谢那段曲折坎坷的岁月造就了他不屈不挠、追求上进的意志和精神,为此,他始终对知青一代人的新生充满着万分感激之情,始终用实际行动回报着那些朴实无华的农民给予的无私关爱。这段艰辛的日子不仅赋予了他吃苦的精神、坚毅的性格、朴素的作风和一颗感恩的心,也使他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学习、视为生命的教育事业和幸福美好的生活。他对工作尽善尽美的追求,更是激励着他成为一条不寻常之路的艰苦跋涉者。

思己育人 乡村教育的跋涉者

经历了下乡插队生活的艰苦磨砺,1978年宋乃庆考上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开启了崭新的人生。

582f1bf9ef1508c571d3360cb3e638a
青年时期旧照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当知青、上大学、做大学老师、做教研室主任、做数学系副系主任、做校长、做教育家……今年1月,宋乃庆荣获重庆市关工委终身成就奖。而这背后,更源于他为教育事业奋斗近50个春秋,与乡村教育结下深深的情缘。虽然他现在已退休了,可心里始终惦记着西部山区的学校和孩子们,不顾年高和身体疲劳,长年累月奔走在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每年工作不下200天,为西部乡村教育振兴呐喊助威。

“我在农村当过知青,我知道那里的情况是什么样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自己肩负教书育人的责任重担,所以我常常用自己艰辛求学的经历向乡村的孩子们传递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的硬道理,教导孩子们在任何艰难时刻内心都要充满希望!充满阳光!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改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希望用我的绵薄之力为乡村做点贡献。”2011年下半年,宋乃庆退出领导岗位后,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学术影响力,全身心投入乡村教育的调查研究、帮扶支教、教学研究工作。针对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状况,先后主持编写《小学数学文化读本》《小学数学文化丛书》和《小学数学教育概论》《中学数学教育概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义务教育改革开放40年》,开展《教育对经济贡献度的研究》《西南农村地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研究》等课题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国家制定西部教育政策、提升教育对经济的贡献、普及数学文化教育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6年,宋乃庆再次受教育部委托,毅然承担起“西藏教学改革支持活动”任务,为提炼第一手教学经验,先后带领团队20次深入藏区中小学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和教学交流,进行名师培训、建立基地,顺利完成了《西藏教学改革支持活动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有力配合西藏完成了首届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为推动西藏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举措,受到教育部领导和国内顶级知名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任何一个人的人生追求都会以不同程度、从不同层面在他的人生轨迹上反映出来。有教无类是教人者的成就境界;知非即舍、当仁不让是求学者的成就境界;宋乃庆的思己育人以及他对自由学术氛围的追求将教育者与学者的成就境界演绎得淋漓尽致。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重庆滨江实验学校建校80周年校友寻访录⑩宋乃庆:在教育之路“跋涉”出人生的“不寻常”足迹

2022-06-16 19:38:47 来源:
IMG_8879
宋乃庆 李晓慧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韦燕)6月上旬的重庆,尚不算炎热。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宋乃庆与昔日玄坛庙小学(现重庆滨江实验学校)同窗毛朝伦、徐融、束嘉惠、邹开曼、邓世模等好友应邀回校参观,他们带着对重庆滨江实验学校80岁的生日祝福,在学校领导的陪同下,重温美好的小学时代。

座谈会间,这位年过七旬的滨江学子谈到人生各个阶段,依旧能很快闪烁出“那时那景”的片段。面对同学,他说,学校现在变化很大,旧貌换新颜,从操场、校舍到图书馆都很漂亮,但是我们还是更怀念读书时候的样子,因为那是我们的童年岁月;面对老师,已经作为当代教育名家的他说,我将终身铭记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导,师者如光,微以致远……

记忆里的“玄坛庙小学”

“玄坛庙小学,是我的母校。1956-1960年间,我在这里度过了小学4年的美好时光。”说起玄坛庙小学,宋乃庆总能滔滔不绝,眉眼间竟是如少年一般的神采奕奕。他说,在孩提时期,能够就读玄坛庙小学,那是非常不错的。在那个时候,学校里有美丽的荷花池,池边上有几棵柳树、槐花树、桃树,果子成熟后同学们都能品尝到毛桃的香甜;离荷花池不远的地方,座落着庄严的中山堂,它虽不大但却有一个干净、整洁、美丽的小花园,放学后成了同学们玩耍的地方,学校自然也是南岸区最好的小学,而他们都是当时若干学生中的幸运儿之一。

当时的教学条件比现在差了不少,进入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没有标准跑道的运动场,还有石头板子搭起来的乒乓球台,学校地盘不大,都是陈旧的平房,教室安排在中山堂里。宋乃庆谈到,即使在当时那样的环境里读书,大家还是觉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虽然条件艰苦,但是老师们都很负责。”时至今日,让宋乃庆印象深刻的还有张碧英、陈永强、邓信君等老师,宋乃庆如数家珍似地说着老师们的故事。

7daa8835f044f62b4de3df30daa0151
宋乃庆回母校 李晓慧 摄

“在我的学生时代,老师更像是父母,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对待,生活中关爱着学生,教学上也非常负责认真。就像当时我们的大队辅导员张碧英老师,不仅培养我做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还让我有机会在人民大礼堂为时任市长系红领巾。”那从那之后,宋乃庆就非常感谢张老师给了自己一个锻炼胆量的机会。同时,张老师也会积极鼓励每一个少先队的干部积极做事,让他们参加校园活动,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人生最重要的是自信心,可以说,我的人生自信就是从小学奠基的,是玄坛庙小学的老师们用爱和细节温暖了我的整个童年。”宋乃庆谈到,自己怀着感恩之心回到母校,在这里感受到了回家一般的温暖,期盼学校能够站在新的起点,不断向前迈进。

不寻常的知青之路

像很多在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人一样,宋乃庆也有过一段艰辛的知青生活。如果说有什么不寻常的话,那就是他的知青生活除了苦和累,还有多数人可能未经历过的生命安危之忧以及对农民兄弟饱含的特殊情感。

db800bcd1899acb1ddb1c0c904341de
青年时期旧照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a4a3b68176a61380999218a25729b90
宋乃庆回忠县看望农民兄弟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宋乃庆常说,他能有今天,应感谢当年在贫困乡村当知青的那段经历,感谢忠县金声大堡八队农民对他的信任和关照,感谢那段曲折坎坷的岁月造就了他不屈不挠、追求上进的意志和精神,为此,他始终对知青一代人的新生充满着万分感激之情,始终用实际行动回报着那些朴实无华的农民给予的无私关爱。这段艰辛的日子不仅赋予了他吃苦的精神、坚毅的性格、朴素的作风和一颗感恩的心,也使他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学习、视为生命的教育事业和幸福美好的生活。他对工作尽善尽美的追求,更是激励着他成为一条不寻常之路的艰苦跋涉者。

思己育人 乡村教育的跋涉者

经历了下乡插队生活的艰苦磨砺,1978年宋乃庆考上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开启了崭新的人生。

582f1bf9ef1508c571d3360cb3e638a
青年时期旧照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当知青、上大学、做大学老师、做教研室主任、做数学系副系主任、做校长、做教育家……今年1月,宋乃庆荣获重庆市关工委终身成就奖。而这背后,更源于他为教育事业奋斗近50个春秋,与乡村教育结下深深的情缘。虽然他现在已退休了,可心里始终惦记着西部山区的学校和孩子们,不顾年高和身体疲劳,长年累月奔走在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每年工作不下200天,为西部乡村教育振兴呐喊助威。

“我在农村当过知青,我知道那里的情况是什么样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自己肩负教书育人的责任重担,所以我常常用自己艰辛求学的经历向乡村的孩子们传递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的硬道理,教导孩子们在任何艰难时刻内心都要充满希望!充满阳光!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改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希望用我的绵薄之力为乡村做点贡献。”2011年下半年,宋乃庆退出领导岗位后,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学术影响力,全身心投入乡村教育的调查研究、帮扶支教、教学研究工作。针对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状况,先后主持编写《小学数学文化读本》《小学数学文化丛书》和《小学数学教育概论》《中学数学教育概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义务教育改革开放40年》,开展《教育对经济贡献度的研究》《西南农村地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研究》等课题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国家制定西部教育政策、提升教育对经济的贡献、普及数学文化教育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6年,宋乃庆再次受教育部委托,毅然承担起“西藏教学改革支持活动”任务,为提炼第一手教学经验,先后带领团队20次深入藏区中小学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和教学交流,进行名师培训、建立基地,顺利完成了《西藏教学改革支持活动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有力配合西藏完成了首届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为推动西藏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举措,受到教育部领导和国内顶级知名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任何一个人的人生追求都会以不同程度、从不同层面在他的人生轨迹上反映出来。有教无类是教人者的成就境界;知非即舍、当仁不让是求学者的成就境界;宋乃庆的思己育人以及他对自由学术氛围的追求将教育者与学者的成就境界演绎得淋漓尽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肖启术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