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教育部: 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中宣部、教育部: 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22-05-28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充分发挥高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作用,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更好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更好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中长期规划。

《行动计划》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育人育才为中心、体系构建为主线、能力提升为重点、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落实“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总体思路,充分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推动新发展阶段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为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战略支撑。

《行动计划》明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根本保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服务需求,提升科研活动的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坚持交流互鉴,加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建设。

《行动计划》强调,要以育人育才为中心,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和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材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特色案例建设,引领新时代社会文化风尚,更好发挥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

《行动计划》指出,要以体系构建为主线,将党的创新理论引领贯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知识体系,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打造一流学科专业群,构建适应国家需求支撑知识创新的学科体系;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中国推进理论创新,创新研究方法手段,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提升教育出版水平,构建有效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学术体系;提升话语体系创新能力,推进学术话语的大众传播,强化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构建融通中外开放自信的话语体系。加快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体系,建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打造国际学术品牌等一系列举措,以有组织科研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创新。

《行动计划》提出,要以能力提升为重点,统筹推进高校智库建设,优化高校智库发展环境,打造专业化创新型高质量高校智库矩阵,加强和改进国别与区域研究,建强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坚定“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的自信,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育,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强政治素质过硬、专业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师风学风清正的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有力支撑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行动计划》提出,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遵循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和科研管理规律,推进评价体系改革,推动组织方式变革,实施学风清源行动,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加强各地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机构和工作队伍建设,继续通过倾斜政策提高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均衡发展;完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建立适应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项目经费管理、绩效管理和科研财务服务体系,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学术研究自主权。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中宣部、教育部: 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2022-05-28 22:56:39 来源: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充分发挥高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作用,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更好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更好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中长期规划。

《行动计划》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育人育才为中心、体系构建为主线、能力提升为重点、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落实“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总体思路,充分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推动新发展阶段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为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战略支撑。

《行动计划》明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根本保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服务需求,提升科研活动的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坚持交流互鉴,加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建设。

《行动计划》强调,要以育人育才为中心,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和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材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特色案例建设,引领新时代社会文化风尚,更好发挥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

《行动计划》指出,要以体系构建为主线,将党的创新理论引领贯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知识体系,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打造一流学科专业群,构建适应国家需求支撑知识创新的学科体系;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中国推进理论创新,创新研究方法手段,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提升教育出版水平,构建有效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学术体系;提升话语体系创新能力,推进学术话语的大众传播,强化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构建融通中外开放自信的话语体系。加快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体系,建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打造国际学术品牌等一系列举措,以有组织科研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创新。

《行动计划》提出,要以能力提升为重点,统筹推进高校智库建设,优化高校智库发展环境,打造专业化创新型高质量高校智库矩阵,加强和改进国别与区域研究,建强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坚定“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的自信,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育,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强政治素质过硬、专业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师风学风清正的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有力支撑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行动计划》提出,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遵循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和科研管理规律,推进评价体系改革,推动组织方式变革,实施学风清源行动,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加强各地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机构和工作队伍建设,继续通过倾斜政策提高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均衡发展;完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建立适应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项目经费管理、绩效管理和科研财务服务体系,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学术研究自主权。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