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如何才能做到“活、实、新”?重庆四十二中“双新”课例展示成果获好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8日20时30分讯(韦燕)“告别老师从头到尾唱‘独角戏’,学生应该成为课堂上最‘忙碌’、最勤奋的人……”4月8日上午,重庆四十二中体育馆内,掀起一场“双新”讨论热潮。
台上,体育教师与学生神采飞扬,做着篮球热身游戏训练;台下,教育专家、一线教师齐聚一堂,围绕“如何实施新课程、新教材,落地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学生?”“如何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等问题展开讨论。
这是重庆市渝中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课例展示活动的其中一幕。


尚美启新:课堂是“双新”改革的主阵地
普通高中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新课程、新教材如何实施,是新时期高中教育面临的关键课题。
重庆四十二中基于“文明其精神 野蛮其体魄”办学理念,形成“滋兰、树蕙、竞美、启新”四大校本选修课程群,提倡“人人成功多元成才”。

活动现场,重庆四十二中体育教师、国家青年女篮前队员么祺以《篮球—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接交叉步突破》作为课例展示,运用情境、活动、案例、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法,让体育学科的趣味性得以充分体现,也让学生们获得美的直观感受。“虽然体育训练很累,但再累也要坚持,因为在体育锻炼中能塑造我们坚韧的品格。”活动现场,谈及课后感受,学生表示“这是一堂‘上爽了’的课”。教师么祺坦言,通过体育锻炼,可以“赋予”孩子们无限的精神力量,遇到挫折劈波斩浪,在适度的个性张扬与团队合作中获得成功。

重庆四十二中体育教师、校篮球队主教练段洪喜进行《篮球模块—设计与实施》的说课。他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体育“四位一体”的目标达成、教育部“教会、勤练、常赛”的具体要求四个维度,进行模块课堂设计。在他看来,教学内容的设计,不会追求面面俱到,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每节课扎扎实实学练赛,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通过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来培养核心素养。
聚焦引领:打造育人方式改革的“四二样本”
在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督导评估中心主任,中学体育教研员,正高级教师,重庆市特级教师王政看来,“双新”中的“新”,除了指“新课程、新教材”,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让学习真实发生。
活动现场,重庆市教科院体育教研员、重庆市特级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屈明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高中体育课堂?”“今天的体育课堂进行得如何?”“今后还需要哪些改进?”三个方面进行点评。他强调,体育课堂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实践,注重学练赛评,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真正感受体育的价值。“教法灵‘活’、环境务‘实’、教学设计‘新’颖”,屈明用“活、实、新”三个字充分肯定了重庆四十二中的体育学科课例展示。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汪晓赞,从课程标准角度对模块课堂进行了事例并举的详细阐述,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从学生解决问题的表现、学习实现的过程和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体验等独特的角度,阐述了“双新”背景下的模块教学实施路径。汪教授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区分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实现模块化的教学、把握教育教学的重难点做更多的探索和实践。

渝中高中教育全面进入“双新”时代,如何应对“双新”挑战,推动课程改革?构建独具学校特色的“启美”课程体系,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和育人方式改革……作为重庆市重点中学、渝中区“双新”示范学校,重庆四十二中一直在思考、探索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