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多措并举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自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落户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以来,学校坚持以“开展协同创新、完善支持体系、创新发展模式”为主线任务,积极探索跨区域教师协同发展试点项目实施路径,在对万州区、开州区、云阳县的小学语文教师情况充分调研基础上,创新构建“三地三段”递进式培训模式,着力培育区县学科带头人,多措并举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多措并举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重庆市教委2022-03-22

自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落户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以来,学校坚持以“开展协同创新、完善支持体系、创新发展模式”为主线任务,积极探索跨区域教师协同发展试点项目实施路径,在对万州区、开州区、云阳县的小学语文教师情况充分调研基础上,创新构建“三地三段”递进式培训模式,着力培育区县学科带头人,多措并举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集聚多方优质资源,精心打造专家团队。在国家基地办统筹下,集聚高校、网络机构、区县教师发展机构、一线学校专家。高校专家团队充分发挥理论引领作用,网络机构专家提供个性化课程资源,学科教研员负责指导学员提升科研能力,一线名师则以课堂教学为抓手,重点解决课堂教学实践问题。团队成员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整体提升专家团队问题诊断力、课程建构力、培训实施力、反思评价力和跟踪指导力。

二是研发诊断调研工具,精细分析学员需求。根据培训对象特点,专家团队论证梳理访谈提纲,研制问卷调研表和课堂观察表,对万州区、开州区、云阳县的教育部门、学校相关领导,小学语文教研员等进行个别访谈,对语文教师、语文名师、参培学员开展课堂观察、网络问卷,通过需求分析工具,系统分析3个区县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关注的热点,精准把握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难点、影响学科核心素养有效落地的焦点,以此确立研修主题和学员发展目标。

三是聚焦课程改革难点,精准设计核心课程。根据学员关注的学科热点,项目定位于实施大单元整合的深度学习。围绕这一培训主题,一体化构建师德养成、课程改革、语文学科建设、语文核心素养、单元整合教学、深度学习等核心模块课程,其中将“单元整合教学”研修环节分为相互关联、递进推进的8个小专题,通过实践体验不断改进和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提升了培训效度。

四是根据协同实施特点,精巧建构培训模式。项目创新运用“三地三段”递进式培训模式。第一阶段着力师德涵养和课程改革理论引领,第二阶段重点进行学科课程建设和学员教学风格凝练,第三阶段聚焦大单元整合教学的理论建构和课例实作体验。围绕学员发展的“认知升级”和“行为改进”两个核心要素,形成“宏观—中观—微观”三级发展与“理论引领—反思建构—实作体验”三级提升的递进式模式,符合认识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回归教师发展的主阵地,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五是拓展项目培训时空,精确设置研修任务。根据“目标任务化、任务成果化”培训理念,将培训目标转化为可操作、可达成、可检测的“训前、训中、训后”三个环节:“训前”自主理论研学,制作主题性研修成果,在备课组备课试课,鼓励学员突破教学关键问题;“训中”以PPT形式展示自主研修成果,进行研课磨课展示体验,总结提炼破解教学问题的方法策略;“训后”在学校进行微讲座分享交流研修成果,在课程实践中应用成果学课仿课,优化改进教学行为和方式,激发学员研修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推动集中培训项目实施与校本研修无缝对接,激活并引领校本研修。

六是整合四方主体职能,精要培育协同机制。教师培训项目涉及主体多元、结构复杂,亟需深度整合各方主体的职能和优势,构建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的协同机制。项目聚合高等师范院校、网络培训机构、区县教师发展机构、优质中小学在资源、人力、平台、基地等各方面优势,开展协同诊断调研、协同方案设计、协同课程研发、协同组织实施、协同考核评价、协同跟踪指导,培育起 “高校+网络机构+区县教师发展中心+优质中小学”四位一体的协同机制。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多措并举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03-22 22:58:12 来源:

自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落户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以来,学校坚持以“开展协同创新、完善支持体系、创新发展模式”为主线任务,积极探索跨区域教师协同发展试点项目实施路径,在对万州区、开州区、云阳县的小学语文教师情况充分调研基础上,创新构建“三地三段”递进式培训模式,着力培育区县学科带头人,多措并举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集聚多方优质资源,精心打造专家团队。在国家基地办统筹下,集聚高校、网络机构、区县教师发展机构、一线学校专家。高校专家团队充分发挥理论引领作用,网络机构专家提供个性化课程资源,学科教研员负责指导学员提升科研能力,一线名师则以课堂教学为抓手,重点解决课堂教学实践问题。团队成员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整体提升专家团队问题诊断力、课程建构力、培训实施力、反思评价力和跟踪指导力。

二是研发诊断调研工具,精细分析学员需求。根据培训对象特点,专家团队论证梳理访谈提纲,研制问卷调研表和课堂观察表,对万州区、开州区、云阳县的教育部门、学校相关领导,小学语文教研员等进行个别访谈,对语文教师、语文名师、参培学员开展课堂观察、网络问卷,通过需求分析工具,系统分析3个区县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关注的热点,精准把握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难点、影响学科核心素养有效落地的焦点,以此确立研修主题和学员发展目标。

三是聚焦课程改革难点,精准设计核心课程。根据学员关注的学科热点,项目定位于实施大单元整合的深度学习。围绕这一培训主题,一体化构建师德养成、课程改革、语文学科建设、语文核心素养、单元整合教学、深度学习等核心模块课程,其中将“单元整合教学”研修环节分为相互关联、递进推进的8个小专题,通过实践体验不断改进和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提升了培训效度。

四是根据协同实施特点,精巧建构培训模式。项目创新运用“三地三段”递进式培训模式。第一阶段着力师德涵养和课程改革理论引领,第二阶段重点进行学科课程建设和学员教学风格凝练,第三阶段聚焦大单元整合教学的理论建构和课例实作体验。围绕学员发展的“认知升级”和“行为改进”两个核心要素,形成“宏观—中观—微观”三级发展与“理论引领—反思建构—实作体验”三级提升的递进式模式,符合认识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回归教师发展的主阵地,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五是拓展项目培训时空,精确设置研修任务。根据“目标任务化、任务成果化”培训理念,将培训目标转化为可操作、可达成、可检测的“训前、训中、训后”三个环节:“训前”自主理论研学,制作主题性研修成果,在备课组备课试课,鼓励学员突破教学关键问题;“训中”以PPT形式展示自主研修成果,进行研课磨课展示体验,总结提炼破解教学问题的方法策略;“训后”在学校进行微讲座分享交流研修成果,在课程实践中应用成果学课仿课,优化改进教学行为和方式,激发学员研修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推动集中培训项目实施与校本研修无缝对接,激活并引领校本研修。

六是整合四方主体职能,精要培育协同机制。教师培训项目涉及主体多元、结构复杂,亟需深度整合各方主体的职能和优势,构建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的协同机制。项目聚合高等师范院校、网络培训机构、区县教师发展机构、优质中小学在资源、人力、平台、基地等各方面优势,开展协同诊断调研、协同方案设计、协同课程研发、协同组织实施、协同考核评价、协同跟踪指导,培育起 “高校+网络机构+区县教师发展中心+优质中小学”四位一体的协同机制。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