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应届学生到专业教师 且看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创新创业优秀代表张月如何转变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6日21时34分讯(杨川 实习生 陈瑞琦)如今无论是进入社会职场,还是自主创业,各位学子们都在人生的岔路口面临着选择和挑战。而去年刚从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毕业的张月,已经在母校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从同届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同辈人间的佼佼者。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他在校期间不断精进自身专业技能,积极把握创新创业风口,多次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并在每一次比赛中竭尽全力,最终收获良多。
以张月为核心成员的团队和作品已经在第七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选拔赛中获得了“银奖”的优异成绩。他目前和团队正在积极备赛,争取在重庆举办的第八届创新创业大赛中再获佳绩。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一站服务平台的领跑者
张月领导团队的创业项目《渝润积木——(BIM)建筑信息模型综合性服务平台》力图打造全国首家BIM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平台。其以网站为载体,以“四库四中心”(四库:专家库、人才库、企业库、高校库;四中心:课程学习中心、人才交流中心、素材中心、BIM项目发布中心)为核心组织架构,较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为BIM技术人才和企业提供了更便捷的全面服务。
“‘BIM’就是一种可视化的建筑模型技术。”张月概括到。据悉BIM技术可以在计算机上将施工过程提前演练,在此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传统图纸的设计问题,并直接在图纸上进行优化,以避免在实际的施工操作中再去返工,如此一来便可以节约施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在迷茫中找到方向与同路人
于1999年出生在涪陵的张月,在2018年进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学习,与大部分刚进入大学校园的青少年一样,他也曾经对自己的未来迷茫过,找不到努力的方向。通过专业设置,张月在校内学习中接触到了BIM技术,但最初也只是将其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来学习。但在2018年学校为学生们开设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课堂上,张月在第一次萌生了“将BIM技术作为自己创新创业的发展路径”的想法。
但在当时在张月脑中,该设想仅是轮廓,没有具体的规划,让人无从下手。但后来,他进入了自己班主任同时是专业教师的许汝才的工作室。在那里,张月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拥有了专业指导的机会。于是乎,大家出于对本专业的热爱和对专业技能提升的自我要求,一拍即合,组建了最初的项目团队。
“一条越走越宽的康庄大路”
大学在校的这几年,张月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和团队成员一起推进项目,参加了许多国家级、省部级比赛,多次获奖,其中包括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部级金奖、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市银奖等。
在这其中最令张月满意的一次比赛成果便是2019年时,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的国家级铜奖。这个奖项让他收到了重庆各大高校“免试专升本”的邀请,这对于一个专科学生来讲,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提升自我的机会。但张月犹豫再三后,却拒绝了这次机会,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自己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中。“因为去读本科的话,还要再读两年书,而在这边专研BIM也可以同样地学习相关知识,提升自我”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张月有些羞赧但很坚定地回答道,“我觉得在实践中学习更加有意义。”
在大学三年级时,张月便进入了重庆建工集团设计院实习,一次出题给同行和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是闯出了名气。据许汝才老师介绍:在张月毕业之际,受建工集团的委派,委托他为第七届中国职业技能大赛 “建筑信息模型应用” 赛项编写考题。虽然最终只采用其图纸创意标准等70%内容,但这对这个刚毕业年轻人的专业水平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认可。
专业的水平离不开大量的历练,据了解仅从去年六月至今,张月在建筑信息模型的设计量就在80万平方米以上,“以他的工作效率,他一两年的工作量相当于其他BIM工程师三四年的工作量,这也就是其技术优异的原因。”许老师看着自己的得意门生欣慰地表示。
张月认为,学习BIM技术对自己人生最大的意义是让他找到了与自己契合、并且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钻研的事物,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并且为之奋斗。同时他更感叹自己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
根据相关分析报告预计,未来三年我国各类企业对BIM技术人才的需求总量将达到130万;各级创新创业比赛都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正是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让张月的选择更加坚定,当然其中最大的内在驱动力还是其对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精进,对自身水平的高要求促使其在创业这条路上成为了少数优胜者。
如今已经完成“学生”到“教师”身份转变的张月依然在创业这条路上奋斗,当被问起经验分享时,他毫不犹豫地表示:“注重实践,切忌纸上谈兵。”相信在越来越多这样优秀创业者的引导下,将会把创新创业的这条康庄大道久远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