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加减乘除”工作法推动“双减”工作取得实效
自“双减”工作开展以来,黔江区聚焦“减”作业总量,“加”课后服务,“除”培训机构,“乘”育人质量,全力推动“双减”工作取得实效。

黔江区“加减乘除”工作法推动“双减”工作取得实效

来源:重庆市教委2022-02-15

自“双减”工作开展以来,黔江区聚焦“减”作业总量,“加”课后服务,“除”培训机构,“乘”育人质量,全力推动“双减”工作取得实效。

第一,重质量,作业布置做“减法”。一是作业总量“减下来”。制发《关于贯彻落实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关于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通知》,各中小学建立健全作业公示制度、学困生帮扶指导制度,学科教师之间常态沟通,班主任统筹协调,严控作业总量和时长。同时,建立家委会监督机制,坚决杜绝随意性、机械性、重复性作业。二是作业质量“提起来”。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统筹纳入科研、教研、培训范围,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集团化办学”作用,以点带面,引领和带动更多学校提高作业管理水平。加强学情调研和年组统筹,利用集体备课、校本研修时间研究作业内容、形式及分层设计,切实做到减量增质、减负增效。三是作业形式“活起来”。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全面实行弹性作业制度,探索“基础+拓展、基础+德育、基础+特色”等多种模式的分层作业。研究开发体验型、实践型、操作型、合作型等形式作业,推进作业管理改革。

第二,重拓展,课后服务做“加法”。一是“+”服务时间。联合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印发《黔江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明确学校是课后服务的主渠道,坚持“一校一策”,学校成立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课后服务工作具体实施方案、课后服务经费核算管理方案、课后服务安全工作预案。遵循学生、家长自愿原则,全区58所中小学落实“5+2”课后服务机制,课后服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参与学生6.2万余人,学生参与率98.5%,参与教师4500余人,教师参与率95.8%。二是“+”服务内容。课后服务内容实行“1+X”模式,即“基础+特色/健康/德育”课程。目前,58所中小学“一校一策”开展优质服务,将作业辅导与自主阅读、文体活动、科普活动、劳动体验、地方传统、红色教育等相结合开展课后服务指导,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是“+”服务质量。课后服务指导老师以本校教师为主体,同时积极争取退休教师、体育教练、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遗文化传承人等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学校通过多种平台积极开展课后服务成果展示活动,如水市小学在“家长开放日”“六一国际儿童节”“趣味运动会”进行课后服务成果展示。

第三,重规范,培训机构做“除法”。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黔江区校外培训机构联席会议制度,制定《黔江区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集中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全面清理规范校外培训户外广告和招牌,发布《关于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集中专项整治的公告》《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引导家长正确认识中小学生成长规律、树立科学育儿观,同时公布举报电话,加强社会监督。二是开展联合执法。会同区市场监管局、区民政局、区文旅委、区消防支队等部门,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聚焦违法违规举办校外培训机构、培训与招生入学挂钩、中小学校及在职教师组织或参与培训、校外培训机构超前超纲培训、侵害消费者权益等五方面内容,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招生行为、教学内容、师资聘任、安全隐患等情况开展联合执法,并签订《校外培训机构承诺书》。截至目前,全区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执法工作小组累计开展执法58次,出动执法人员330人次,开具整改通知书33份,约谈机构举办者8人次,取缔培训机构7所,列入黑名单机构2所,查处广告违法案件3起,核查处理群众举报问题线索2条。三是严格日常监管。启动校外培训机构复核(审批)工作,同步更新系统信息登记,强化对机构资金、从业人员、培训资料、课程等内容的日常监管工作。印发《关于校外培训机构开立专用资金账户的通知》,督促学科类培训机构必须实行专用账户制度。目前,由区教委审批的21所学科类、3所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均已开设监管资金账户,专户余额累计约138万元。

第四,重保障,提质增效做“乘法”。一是强化督导检查。30名挂牌责任督学分6个责任片区开展“双减”工作专项督导,实现全覆盖、齐步走、常态化。重点整治超标布置课后作业、挤占学生睡眠时间和活动时间、学生携带手机入校等问题,重拳整治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教师有偿补课、校外兼课等违规违纪行为。各责任区共发现问题60余条,提出意见建议200余条次,发出整改通知书5份,督导情况通报3期。二是加强教培教研。着力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健全“国培、市培、区培、校本”四级培训体系,开展国、市、区培训6400余人次,各学校结合教学实际,常态化开展全员校本研修。广泛开展教学视导,推门听评课550余节次,查阅备课本1700余册,检查作业本、练习册2400余册,查看学校有关资料、档案460余册,与各学校领导、教师进行反馈交流60余次。根据视导结果,对全区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进行有效评价,确保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三是广泛宣传教育。在政务公开平台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公告》,印制《“双减”工作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10万余份,通过融媒体、“黔江教育”官微、微信群、QQ群、宣传栏、家长会等向广大家长及群众广泛宣传“双减”工作重要意义,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采用“集体约谈+个别约谈”方式,提前做好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思想动员,积极宣讲“双减”精神和民办教育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释放整治信息,营造培训机构规范发展社会氛围。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黔江区“加减乘除”工作法推动“双减”工作取得实效

2022-02-15 06:05:50 来源:

自“双减”工作开展以来,黔江区聚焦“减”作业总量,“加”课后服务,“除”培训机构,“乘”育人质量,全力推动“双减”工作取得实效。

第一,重质量,作业布置做“减法”。一是作业总量“减下来”。制发《关于贯彻落实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关于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通知》,各中小学建立健全作业公示制度、学困生帮扶指导制度,学科教师之间常态沟通,班主任统筹协调,严控作业总量和时长。同时,建立家委会监督机制,坚决杜绝随意性、机械性、重复性作业。二是作业质量“提起来”。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统筹纳入科研、教研、培训范围,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集团化办学”作用,以点带面,引领和带动更多学校提高作业管理水平。加强学情调研和年组统筹,利用集体备课、校本研修时间研究作业内容、形式及分层设计,切实做到减量增质、减负增效。三是作业形式“活起来”。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全面实行弹性作业制度,探索“基础+拓展、基础+德育、基础+特色”等多种模式的分层作业。研究开发体验型、实践型、操作型、合作型等形式作业,推进作业管理改革。

第二,重拓展,课后服务做“加法”。一是“+”服务时间。联合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印发《黔江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明确学校是课后服务的主渠道,坚持“一校一策”,学校成立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课后服务工作具体实施方案、课后服务经费核算管理方案、课后服务安全工作预案。遵循学生、家长自愿原则,全区58所中小学落实“5+2”课后服务机制,课后服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参与学生6.2万余人,学生参与率98.5%,参与教师4500余人,教师参与率95.8%。二是“+”服务内容。课后服务内容实行“1+X”模式,即“基础+特色/健康/德育”课程。目前,58所中小学“一校一策”开展优质服务,将作业辅导与自主阅读、文体活动、科普活动、劳动体验、地方传统、红色教育等相结合开展课后服务指导,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是“+”服务质量。课后服务指导老师以本校教师为主体,同时积极争取退休教师、体育教练、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遗文化传承人等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学校通过多种平台积极开展课后服务成果展示活动,如水市小学在“家长开放日”“六一国际儿童节”“趣味运动会”进行课后服务成果展示。

第三,重规范,培训机构做“除法”。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黔江区校外培训机构联席会议制度,制定《黔江区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集中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全面清理规范校外培训户外广告和招牌,发布《关于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集中专项整治的公告》《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引导家长正确认识中小学生成长规律、树立科学育儿观,同时公布举报电话,加强社会监督。二是开展联合执法。会同区市场监管局、区民政局、区文旅委、区消防支队等部门,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聚焦违法违规举办校外培训机构、培训与招生入学挂钩、中小学校及在职教师组织或参与培训、校外培训机构超前超纲培训、侵害消费者权益等五方面内容,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招生行为、教学内容、师资聘任、安全隐患等情况开展联合执法,并签订《校外培训机构承诺书》。截至目前,全区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执法工作小组累计开展执法58次,出动执法人员330人次,开具整改通知书33份,约谈机构举办者8人次,取缔培训机构7所,列入黑名单机构2所,查处广告违法案件3起,核查处理群众举报问题线索2条。三是严格日常监管。启动校外培训机构复核(审批)工作,同步更新系统信息登记,强化对机构资金、从业人员、培训资料、课程等内容的日常监管工作。印发《关于校外培训机构开立专用资金账户的通知》,督促学科类培训机构必须实行专用账户制度。目前,由区教委审批的21所学科类、3所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均已开设监管资金账户,专户余额累计约138万元。

第四,重保障,提质增效做“乘法”。一是强化督导检查。30名挂牌责任督学分6个责任片区开展“双减”工作专项督导,实现全覆盖、齐步走、常态化。重点整治超标布置课后作业、挤占学生睡眠时间和活动时间、学生携带手机入校等问题,重拳整治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教师有偿补课、校外兼课等违规违纪行为。各责任区共发现问题60余条,提出意见建议200余条次,发出整改通知书5份,督导情况通报3期。二是加强教培教研。着力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健全“国培、市培、区培、校本”四级培训体系,开展国、市、区培训6400余人次,各学校结合教学实际,常态化开展全员校本研修。广泛开展教学视导,推门听评课550余节次,查阅备课本1700余册,检查作业本、练习册2400余册,查看学校有关资料、档案460余册,与各学校领导、教师进行反馈交流60余次。根据视导结果,对全区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进行有效评价,确保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三是广泛宣传教育。在政务公开平台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的公告》,印制《“双减”工作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10万余份,通过融媒体、“黔江教育”官微、微信群、QQ群、宣传栏、家长会等向广大家长及群众广泛宣传“双减”工作重要意义,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采用“集体约谈+个别约谈”方式,提前做好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思想动员,积极宣讲“双减”精神和民办教育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释放整治信息,营造培训机构规范发展社会氛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