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在巴南⑦ | 实践中心:活用“支点”,推进区域劳动教育
核心导读:
2021学年是中小学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第一个学年。“双减”政策之下,巴南区基础教育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有效推进课后服务?如何提高孩子作业效能?……即日起,华龙网特别策划推出《“双减”在巴南》系列融媒体报道,学校聚焦“双减”下的校园“新风景”,看巴南区如何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在教育变革中乘势而上、聚力而为。
【本期走访学校:重庆市巴南区教育综合实践中心】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8日21时23分讯(唐纯)“双减”背景下,劳动教育如何为学生成长“赋能”?如果说巴南区教委是撬动区域劳动教育发展的“力点”,那么重庆市巴南区教育综合实践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便是区域劳动教育杠杆的一个“支点”。这样的一个“支点”,在“双减”之下,如何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区域劳动教育
立足地域特色,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中心在充分调研巴南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名优特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依托各级课题、中央项目资金等,调动市、区内教学名师的力量,先后开发了具有地域性和文化特性的劳动课程资源,共计108门,初步形成了“123456”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理论结合实践,探索劳动教育课程模式。中心在项目化教学理论和源生学习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现已形成情景导入、掌握劳动知识与技能、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总结与评价四大环节的劳动教育模式。该模式强调项目化学习的任务(问题)要来源于真实生活、来源于学生,课程的学习结果能够服务于学生的生活,特别注重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性和沉浸性,要求学生在课程实践中动手又动脑。
全方面体系化建设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库。为确保开发的劳动教育课程的可传播、可验证,中心对课程资源内容做了系统化、规范化的要求。从资源形式上来讲,不仅需要文字内容,对操作性较强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要求有微课辅助,因此一般需包括课程说明、教学案、学生读本、学习单、教学课件、录课、微课、物资清单以及其它音视频资源。从资源内容来讲,不仅包括面向传统的劳动技能,还包括面向未来的创造性劳动。
调用地域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形式
充分利用周边高校资源开展短途研学。中心A区地处重庆市巴南区高职城,周边高职学校新罗密布,众多的专业,先进的教学设备,繁荣的校外店铺等,丰富了学生的劳动教育形式。走进青年职业技术学校,深入学习党史知识,促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认识和了解。路访高职城美食街老板、消费者,让学生懂得劳动不分贵贱,培养学生的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请进行业精英开展名师大讲堂。中心邀请巴南区美发、美食、科考、文化艺术等方面的11名匠人,开设了《逐梦南极》《舌尖上的奥秘》《我是剃头匠》《木洞山歌》等课程,引领学生掌握过硬劳动本领,感悟。劳动模范身上的“鲜活的劳动品质”
加强社区合作,丰富服务性劳动课程形式。中心与周边社区展开了合作,开发了《对话社工》《生涯规划》《走进养老院》《关爱留守儿童》等课程,开展了“做一名垃圾分类员”、“创文宣传志愿者”等公益活动。
从课程、教师、学校三方面构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立足5C核心素养构建课程评价体系。中心将“合作、创新、表达、审辨、艺术”五项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和评价贯穿于每一个活动的始终,对某一项或几项能力表现优秀的同学加以奖励,获得了活动学校、带队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
劳动教育教师考核标准。一是教师定制化发展,坚持“一专多能·纵深发展”原则制定个人成长计划;二是制定“教师星级晋升考核”办法,从任教时长、课程实践、技能认定、课程研发和竞赛获奖等维度设置评定标准。以此提高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中心课程建设。
活动学校评价。基地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活动学校评价方案:一是学校的美誉度和组织力;二是带队教师的协同度以及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责任心;三是活动学生的养成度、自控力、合作力、思维力、创造力和表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