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科技创新“加强版” 重庆交通大学召开科技创新大会

打造科技创新“加强版” 重庆交通大学召开科技创新大会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9-30
image001
大会现场 郭晓彤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30日18时21分讯(黄琴 郭晓彤)打造科技创新“加强版”,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蓄势聚能,重庆交通大学在行动!昨日下午,重庆交通大学科技创新大会在学术交流中心举行。

大会强调,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旨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重大需求,大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努力创造更多科技成果,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科技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吴序,重庆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政委徐志强,重庆市城管局科信处处长苏继申,重庆市交通局处级调研员邱娟等出席会议。会议由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建庭主持。

打头阵、当先锋

重庆交大科技创新成果“亮点”足

围绕“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要求,体现“科技创新中心”的特征,重庆应如何调动一切创新资源,激发一切创造活力,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image002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唐伯明作报告 郭晓彤摄

对此,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唐伯明作了《重庆交通大学科技创新工作报告》,他着重介绍了重庆交通大学建校源起“共和国一号工程”川藏公路,以首任校长穰明德为代表的创校先辈,通过科技创新攻克“世界灾害博物馆”筑路难题,成功修筑通往雪域高原的神奇天路……重庆交通大学的创设与发展,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紧密相连,一代代交大人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祖国的伟大事业中。

据了解,围绕科技创新,学校国家级平台实现历史性突破,历经8年的艰辛培育,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落户交大校园。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优异成绩通过科技部评估验收,行业影响力日益扩大。顺应交通行业发展大势,联合空军工程大学、同济大学等先后成立重庆航空学院、重庆智慧城市学院,形成了3个国家级、41个省部级创新平台和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科研平台集群。

  高水平科研成果实现新增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长远布局科研方向,五年来,学校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周建庭教授牵头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排名第一;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87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35项。2020年学校科研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倪晋仁院士团队完成的全球黄金航道可持续性综合评价成果首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公开发表,有力彰显学校科技实力。

image003
表彰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郭晓彤摄

创新团队建设量增质升。近年来,学校年均投入近5000万元引进人才,汇聚了两院院士12名,长江、杰青、国家百千万人才等46名,形成了郑皆连、杜彦良等院士领衔的山区桥隧智能建造维护创新团队,王光谦、倪晋仁等院士领衔的生态航道建养创新团队,李应红院士等领衔的绿色航空科技创新团队。近五年,新增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13支,构建了一支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队伍。

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持续增强。面向大战略、服务大工程,“十三五”期间签订科技服务合同近2500项,科研经费近10亿元,参与一批世界级超级工程重大科研攻关,80%以上直接服务交通行业。承担了长江、珠江流域70%以上的航道试验,攻克了三峡水利枢纽通航和船闸建设等技术难关,率先突破水—沙—鱼动力学与生态航道建设技术瓶颈,支撑涪陵至朝天门4.5米生态航道立项建设,服务打造“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沙漠生态恢复技术享誉海内外。易志坚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历经十多年艰辛探索,攻克了沙漠生态恢复技术,在内蒙古、新疆等地成功中试应用,总计近2万亩,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成果一等奖。

聚焦三大方向、六大领域

全面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image004
党委书记李天安 郭晓彤 摄

据了解,学校“十四五”时期科技工作主动融入新时代人才强国、科技强国、交通强国、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智慧、生态和数理科学三个重点发展方向,突出智慧交通、生态环保、传统学科强基提质、交通装备智能制造、智能建造、交通文化艺术等6个创新重点领域,努力实现“一个领先、二个转变、三个提高”。

其中,一个领先是保持交通类传统学科的特色优势,在山区特大跨拱桥领域实现国际领先;二个转变是推动科技成果由量的扩张到更加重视质量的转变;科技创新实现由分散式的“单兵作战”向协同合作的科研团队攻关的转变。三个提高是高层次学术领军人物和科研团队的引进培养成效显著提高;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度显著提高;服务交通运输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著提高。

image005
大会现场 郭晓彤摄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学校立志打造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实施学术领军人才引培计划。用好建好各类平台,把博士学位点授权学科、国家级平台打造成汇聚高端人才的平台,全力打造引领创新风尚的高端人才队伍,切实打造一批能带动本学科方向、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的学术精英队伍。

推动跨界融合,打造一批优势学科增长点。按照“强特色、优结构、促交叉、提内涵”的发展思路,逐渐形成一流学科专业引领、各类学科专业协同发展的生态格局。力争土木、水利、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进入B+类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B类学科,到2025年1-2个学科跻身或接近全国一流学科行列。

同时,围绕“十四五”重点研发领域与主题,组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实体化运行智慧城市学院,推动传统学科改造升级,大力支持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生态力学、绿色航空等交叉学科建设,打造学科新的增长点。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注重发挥创新引领,全面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山区桥隧国家重点实验室二期建设,做大做强桥梁健康诊断创新团队。推动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中心转型升级为国家生态智慧航道技术创新中心,积极申报建设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实施重大专项支持计划。积极参与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三峡水运新通道等国家重大工程,取得一批国家级重大研究成果。

学校党委书记李天安在《聚智汇力,蓄势赋能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强化使命担当》报告中表示,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未来要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解放思想,精准发力,狠抓落实,勇于创新,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重庆交通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在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重庆创新驱动发展中展现更强使命担当。”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打造科技创新“加强版” 重庆交通大学召开科技创新大会

2021-09-30 18:28:38 来源: 0 条评论
image001
大会现场 郭晓彤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30日18时21分讯(黄琴 郭晓彤)打造科技创新“加强版”,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蓄势聚能,重庆交通大学在行动!昨日下午,重庆交通大学科技创新大会在学术交流中心举行。

大会强调,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旨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重大需求,大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努力创造更多科技成果,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科技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吴序,重庆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政委徐志强,重庆市城管局科信处处长苏继申,重庆市交通局处级调研员邱娟等出席会议。会议由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建庭主持。

打头阵、当先锋

重庆交大科技创新成果“亮点”足

围绕“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要求,体现“科技创新中心”的特征,重庆应如何调动一切创新资源,激发一切创造活力,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image002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唐伯明作报告 郭晓彤摄

对此,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唐伯明作了《重庆交通大学科技创新工作报告》,他着重介绍了重庆交通大学建校源起“共和国一号工程”川藏公路,以首任校长穰明德为代表的创校先辈,通过科技创新攻克“世界灾害博物馆”筑路难题,成功修筑通往雪域高原的神奇天路……重庆交通大学的创设与发展,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紧密相连,一代代交大人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祖国的伟大事业中。

据了解,围绕科技创新,学校国家级平台实现历史性突破,历经8年的艰辛培育,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落户交大校园。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优异成绩通过科技部评估验收,行业影响力日益扩大。顺应交通行业发展大势,联合空军工程大学、同济大学等先后成立重庆航空学院、重庆智慧城市学院,形成了3个国家级、41个省部级创新平台和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科研平台集群。

  高水平科研成果实现新增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长远布局科研方向,五年来,学校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周建庭教授牵头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排名第一;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87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35项。2020年学校科研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倪晋仁院士团队完成的全球黄金航道可持续性综合评价成果首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公开发表,有力彰显学校科技实力。

image003
表彰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郭晓彤摄

创新团队建设量增质升。近年来,学校年均投入近5000万元引进人才,汇聚了两院院士12名,长江、杰青、国家百千万人才等46名,形成了郑皆连、杜彦良等院士领衔的山区桥隧智能建造维护创新团队,王光谦、倪晋仁等院士领衔的生态航道建养创新团队,李应红院士等领衔的绿色航空科技创新团队。近五年,新增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13支,构建了一支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队伍。

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持续增强。面向大战略、服务大工程,“十三五”期间签订科技服务合同近2500项,科研经费近10亿元,参与一批世界级超级工程重大科研攻关,80%以上直接服务交通行业。承担了长江、珠江流域70%以上的航道试验,攻克了三峡水利枢纽通航和船闸建设等技术难关,率先突破水—沙—鱼动力学与生态航道建设技术瓶颈,支撑涪陵至朝天门4.5米生态航道立项建设,服务打造“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沙漠生态恢复技术享誉海内外。易志坚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历经十多年艰辛探索,攻克了沙漠生态恢复技术,在内蒙古、新疆等地成功中试应用,总计近2万亩,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成果一等奖。

聚焦三大方向、六大领域

全面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image004
党委书记李天安 郭晓彤 摄

据了解,学校“十四五”时期科技工作主动融入新时代人才强国、科技强国、交通强国、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智慧、生态和数理科学三个重点发展方向,突出智慧交通、生态环保、传统学科强基提质、交通装备智能制造、智能建造、交通文化艺术等6个创新重点领域,努力实现“一个领先、二个转变、三个提高”。

其中,一个领先是保持交通类传统学科的特色优势,在山区特大跨拱桥领域实现国际领先;二个转变是推动科技成果由量的扩张到更加重视质量的转变;科技创新实现由分散式的“单兵作战”向协同合作的科研团队攻关的转变。三个提高是高层次学术领军人物和科研团队的引进培养成效显著提高;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度显著提高;服务交通运输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著提高。

image005
大会现场 郭晓彤摄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学校立志打造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实施学术领军人才引培计划。用好建好各类平台,把博士学位点授权学科、国家级平台打造成汇聚高端人才的平台,全力打造引领创新风尚的高端人才队伍,切实打造一批能带动本学科方向、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的学术精英队伍。

推动跨界融合,打造一批优势学科增长点。按照“强特色、优结构、促交叉、提内涵”的发展思路,逐渐形成一流学科专业引领、各类学科专业协同发展的生态格局。力争土木、水利、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进入B+类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B类学科,到2025年1-2个学科跻身或接近全国一流学科行列。

同时,围绕“十四五”重点研发领域与主题,组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实体化运行智慧城市学院,推动传统学科改造升级,大力支持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生态力学、绿色航空等交叉学科建设,打造学科新的增长点。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注重发挥创新引领,全面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山区桥隧国家重点实验室二期建设,做大做强桥梁健康诊断创新团队。推动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中心转型升级为国家生态智慧航道技术创新中心,积极申报建设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实施重大专项支持计划。积极参与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三峡水运新通道等国家重大工程,取得一批国家级重大研究成果。

学校党委书记李天安在《聚智汇力,蓄势赋能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强化使命担当》报告中表示,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未来要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解放思想,精准发力,狠抓落实,勇于创新,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重庆交通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在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重庆创新驱动发展中展现更强使命担当。”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