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聚焦南岸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系列报道|智育:科技教育 为青少年播下“创新”的种子
核心导读: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新要求,解决新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进一步发挥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作用,南岸区聚焦核心素养,抓重点、育特色,构建起“书香南岸 幸福教育”的发展体系。
好的教育不仅仅要有分数和升学率,更要有健全的灵魂和坚定的价值追求。
近年来,南岸区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抓手,加快构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落细、落实……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改革画面,一份份沉甸厚重的民生答卷,共同汇聚成了南岸教育“稳稳的幸福”。

学生与机器人互动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22日9时05分讯(韦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人才需要从娃娃抓起。近年来,南岸教育致力于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实现了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高中全学段,从班级到学校到社区的全域覆盖,全区青少年科普率达100%。
目前,该区现有26所区级科技示范校,5所市级科技示范校,2个市级特色科技工作室,1所全国首批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为青少年悄然播下科技启蒙的种子。
机器人、3D打印、模型制作……5月30日,南岸珊瑚小学的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拓展课程。

学生相互交流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近年来,珊瑚小学构建了三级同心圆课程体系,其中既有国家学历课程中的科技课程,还开发了人工智能、机器人、模型等14门体验拓展课程,以及创意发明、DI俱乐部、小实验家等12门特长彰显课程。
每学期有1500余名学生参与到体验拓展和特长彰显的课程中,让学生将废旧材料改造为工艺品、玩具、生活尸品,激发创新思维,培养环保意识;通过学习机器人发明史和团队协作完成机器人组装,让学生感受科技之美。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重庆珊瑚中学组织学生参观科普中心、南山植物园、科技馆、展览馆,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该校通过积极开展科技活动,举办环保征文大赛,搞车模、航模、建模制作比赛等,让学生学会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南岸区既抓普及又抓创新,既抓校内也抓校外,逐步探索并完善了一系列青少年科技工作新举措,培养了青少年动手、动脑的习惯。

学生上课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近年来,南岸区联动各类资源,共同推动科创教育,运用数字智能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改革,整合生态城众多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和科研院所资源,让学校教育过程智慧化和管理智能化,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运用,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学习专注度,了解学生心理健康、体质状况,挖掘潜在的艺术特质,通过“智慧+”的方式促进孩子们个性而全面的成长。
重庆邮电大学与南山珊瑚实验小学,重庆交通大学与南坪实验外国语小学,重庆市第二师范学院与香溪小学、南坪实验幼儿园分别签署《合作协议》,深化和拓展校地合作共建、协同创新。今年南岸区又启动实施了“青英计划”,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5所高校充分发挥高校在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为学生开展科普宣传和培训,发现并重点培养一批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质中小学生,深入指导其培育优秀成果。

学生一起玩耍 学校供图 华龙网发
创新的制高点在科技,科技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办好青少年科技教育,践行“科教育人”“科技强区”“科技兴国”则是当下赋予我们每位科技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近三年(2018-2020年)青少年在科技类获得的奖项有164个国际奖项,337个全国奖项,2849个市级奖项,自2003年引进青少年机器人项目以来,共有30多名学生获世锦赛、亚锦赛、全国赛冠军;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水平连续多年在重庆市排名第一……这一连串的数据背后,昭示着南岸青少年科技教育高质、高速、高位发展态势;闪烁出南岸青少年科技教育从理念到思路、从举措到成效的华美创意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