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2020-09-16 06:05:00 来源: 人民网 0 条评论

题材怪异,画面狰狞,看后引人不适——此类画作被称为暗黑画风。前不久,有媒体发起微博调查:你遇到过暗黑画风网络视觉暴力吗?1.4万余人参与投票,其中1.2万人表示见过不少

“暗黑画风”打着艺术创作的旗号,从小众圈子向网络空间扩散。一些暗黑画作通过弹窗、评论留言等形式诱导用户点击观看。就其传播动机和效果而言,这类画作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艺术创作的范畴,构成网络视觉暴力。

要看到,经典艺术作品也有对邪恶、恐怖形象的塑造,但大多是以邪恶映衬正义,以丑陋衬托美好。这与暗黑画作有本质区别。随着互联网的勃兴,内容生产门槛降低,视觉文化进一步助长读图需求,消费文化追求新鲜、新奇。在这种背景下,出格的“暗黑画风”潜入漫画创作等领域,成为视觉暴力的新形式,具有一定隐蔽性。

传播学者研究发现,长期观看电视暴力节目,很可能会对心理产生消极后果。青少年如果频繁接触此类画面,无疑会影响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据报道,暗黑画作的网上评论区,频繁出现流露悲观、偏激情绪的文字。对个体来说,也许只是出于好奇的偶然点击,但结果却是在纯洁的心灵中留下阴影。

防范网络视觉暴力侵入青少年成长空间,具有现实紧迫性。图片诉诸直观感受,于潜移默化中影响价值观。青少年群体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阶段,追求个性,视觉文化对他们有天然吸引力。调查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32.9%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因此,对于那些试图靠近青少年的网络视觉暴力形式,必须严密排查和防范。

让青少年远离网络视觉暴力,需要对症下药,疏堵结合。一方面,加大治理力度,在涉及未成年人的网络平台上,对花样不断翻新的有害信息、伪装成各种面目出现的视觉暴力,坚决打击、防患于未然。今年7月,国家网信办启动了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深入清理网站平台少儿、动画、动漫等频道的不良动画动漫产品。对于家长、老师而言,也应提升互联网素养,消除认知盲区,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

与此同时,还应正视青少年对视觉文化的多元需求,多提供易于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优秀视觉文化产品。每一段青春,都难免经历成长的烦恼。关键时刻,一个收藏在手机里的动漫形象、一则仿佛在写自己的校园故事,也许能给予孩子独特的温暖。优秀的艺术作品总能给人以阳光和启迪。增加社会关爱,加强优秀文化产品供给,有助于让青少年自觉远离文化糟粕,实现健康成长。

让我们携手努力,筑牢防护堤坝,净化网络生态,共同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