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幼教看新村”特别报道|探源新村幼教集团“快乐教育”哲学下的教育革命

“重庆幼教看新村”特别报道|探源新村幼教集团“快乐教育”哲学下的教育革命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19-07-12

新村特色的“欢乐谷”课程

在刘静的课程建构体系里,作为快乐教育载体的课程,还有着更为丰富、宽广的内涵和外延。

“时时有体验、处处有学习、人人获成长,让学习自然而然地发生在每一个角落。”刘静说。在新村幼儿园,课程围绕“快乐教育”哲学,构建了“欢乐谷”园本课程。

怎样打破课堂或校园的局限,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无缝衔接”的课程空间,需要教育者用智慧和灵性去创造。

新村幼儿园创办于1958年,在60余年的发展中,一直都是家长口中的优质园。 “我们很早就排队领号了,让我惊讶的是,女儿入学才半年不到,每天根本不需要我们催促,就主动早早入园,每天都带着新鲜的期盼。”小班的一名家长说道。

 “吸引孩子们的,是园里富有童趣的特色活动课程,比如‘重庆小耍坝’。”幼儿园负责教研工作的刘娟笑道。

在幼儿园各个活动区,一共分布着12个项目区,分别模拟出好吃狗厨艺区、谭木匠木工区、洪崖洞搭建区、小茶馆茶艺区等游戏场景,独具地域特色和印记,一个真正属于孩子的“小耍坝”。

与一般的园本课程不同的是,这是真实情境下的学习。让孩子们最兴奋的是,可以自选朋友、自选耍事,在不同的场景中,体验不同的角色,收获不同的快乐。

谭木匠木工区的孩子们正在制作木艺作品

   这不,一个中班的小朋友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谭木匠木工坊,通过钉、拔、拧、锯,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木艺作品。

小茶馆会友吧,孩子们体验手磨豆浆的快乐

    一个大班的小朋友选择了小茶馆会友吧,体验手磨豆浆的快乐,她说,能和小班的小弟弟小妹妹们一起制作美味,并分享美味,觉得非常开心。

搭搭乐建构园

小班的孩子们更是乐在其中,他们发挥奇思妙想,搭建了大剧院、洪崖洞等具有巴渝传统特色的建筑。“还有好多奇特的房子……可好玩了!”

科技馆探究坊

还有更好玩的!寻找蜗牛、探究蜘蛛网、感知风向……从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和天真的笑容中,可以看出,学习在快乐中自然而然地发生着。

 “这些项目区,都是老师和孩子们共同设计的。”刘娟说,首先,老师会带着孩子们到重庆的一些标志性建筑区参观,经过充分感知,自主确定项目内容。师幼们再一起讨论,项目中有哪些耍事,怎么耍,接下来,各个项目互相联动,互帮互助,自己动手把这个项目区布置出来。

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强健了身体素质,懂得了独立思考,锻炼了交往能力,激发了多元思维。他们知道了,不同食材的营养,积木建构的力学现场、风向观测的方法、蜘蛛结网的过程。

万花筒创意屋

好吃狗美食街

每个项目虽有着不同的功能、游戏和任务,但是却相互连通。小茶馆做好的石墨豆浆,可以和其他区域的孩子分享;木工区制作的木屋可以为建构区和科学区提供材料;美工区做好的手工作品可以为表演区提供道具服饰……

这样的课程打破班级,走向园际,让课程的实施空间变得无比开阔。这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打破思维的局限,从更高的视角审视课程,才能够随时随地发现课程、创造课程。

小耍坝升级改良教研活动

这学期,新村幼儿园“重庆小耍坝”课程又作了进一步改革,教师们深入分析游戏区域学习的价值点、功能性,探究深度学习在各区发生的平台,将12个游戏区分为由教师发起学习主题的中高结构游戏区,和完全由幼儿发起学习主题、选择学习材料、制定学习进程的低结构游戏区。

划分类型后,不同性质的区域游戏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教师,有不同的观察指导重点。游戏后期增加幼儿学习经验的回顾、分享环节,进行当天学习结果的小结和概念化。

这样的改革不仅更加注重深度学习,推动各区域的学习价值最大化,还增强混龄格局下的幼儿学习连续性,帮助幼儿从天然的玩中汲取经验,天性自由发展,智性不断生长。

“小耍坝”课程虽建立时间不久,却经历了多次的改革和探索,从最开始的职业体验到现在的区域游戏,从注重混龄交往到如今注重深度学习,始终没有变化的是快乐体验的教育内核。

“说到底,我们希望把整个幼儿园变成孩子的幼儿园,变成孩子的家园和乐园,哪一个角落,孩子都可以尽情地玩耍。游戏是儿童主要学习活动的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这是我们课程的主要核心。”刘静说。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重庆幼教看新村”特别报道|探源新村幼教集团“快乐教育”哲学下的教育革命

2019-07-12 16:20:31 来源: 0 条评论

新村特色的“欢乐谷”课程

在刘静的课程建构体系里,作为快乐教育载体的课程,还有着更为丰富、宽广的内涵和外延。

“时时有体验、处处有学习、人人获成长,让学习自然而然地发生在每一个角落。”刘静说。在新村幼儿园,课程围绕“快乐教育”哲学,构建了“欢乐谷”园本课程。

怎样打破课堂或校园的局限,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无缝衔接”的课程空间,需要教育者用智慧和灵性去创造。

新村幼儿园创办于1958年,在60余年的发展中,一直都是家长口中的优质园。 “我们很早就排队领号了,让我惊讶的是,女儿入学才半年不到,每天根本不需要我们催促,就主动早早入园,每天都带着新鲜的期盼。”小班的一名家长说道。

 “吸引孩子们的,是园里富有童趣的特色活动课程,比如‘重庆小耍坝’。”幼儿园负责教研工作的刘娟笑道。

在幼儿园各个活动区,一共分布着12个项目区,分别模拟出好吃狗厨艺区、谭木匠木工区、洪崖洞搭建区、小茶馆茶艺区等游戏场景,独具地域特色和印记,一个真正属于孩子的“小耍坝”。

与一般的园本课程不同的是,这是真实情境下的学习。让孩子们最兴奋的是,可以自选朋友、自选耍事,在不同的场景中,体验不同的角色,收获不同的快乐。

谭木匠木工区的孩子们正在制作木艺作品

   这不,一个中班的小朋友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谭木匠木工坊,通过钉、拔、拧、锯,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木艺作品。

小茶馆会友吧,孩子们体验手磨豆浆的快乐

    一个大班的小朋友选择了小茶馆会友吧,体验手磨豆浆的快乐,她说,能和小班的小弟弟小妹妹们一起制作美味,并分享美味,觉得非常开心。

搭搭乐建构园

小班的孩子们更是乐在其中,他们发挥奇思妙想,搭建了大剧院、洪崖洞等具有巴渝传统特色的建筑。“还有好多奇特的房子……可好玩了!”

科技馆探究坊

还有更好玩的!寻找蜗牛、探究蜘蛛网、感知风向……从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和天真的笑容中,可以看出,学习在快乐中自然而然地发生着。

 “这些项目区,都是老师和孩子们共同设计的。”刘娟说,首先,老师会带着孩子们到重庆的一些标志性建筑区参观,经过充分感知,自主确定项目内容。师幼们再一起讨论,项目中有哪些耍事,怎么耍,接下来,各个项目互相联动,互帮互助,自己动手把这个项目区布置出来。

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强健了身体素质,懂得了独立思考,锻炼了交往能力,激发了多元思维。他们知道了,不同食材的营养,积木建构的力学现场、风向观测的方法、蜘蛛结网的过程。

万花筒创意屋

好吃狗美食街

每个项目虽有着不同的功能、游戏和任务,但是却相互连通。小茶馆做好的石墨豆浆,可以和其他区域的孩子分享;木工区制作的木屋可以为建构区和科学区提供材料;美工区做好的手工作品可以为表演区提供道具服饰……

这样的课程打破班级,走向园际,让课程的实施空间变得无比开阔。这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打破思维的局限,从更高的视角审视课程,才能够随时随地发现课程、创造课程。

小耍坝升级改良教研活动

这学期,新村幼儿园“重庆小耍坝”课程又作了进一步改革,教师们深入分析游戏区域学习的价值点、功能性,探究深度学习在各区发生的平台,将12个游戏区分为由教师发起学习主题的中高结构游戏区,和完全由幼儿发起学习主题、选择学习材料、制定学习进程的低结构游戏区。

划分类型后,不同性质的区域游戏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教师,有不同的观察指导重点。游戏后期增加幼儿学习经验的回顾、分享环节,进行当天学习结果的小结和概念化。

这样的改革不仅更加注重深度学习,推动各区域的学习价值最大化,还增强混龄格局下的幼儿学习连续性,帮助幼儿从天然的玩中汲取经验,天性自由发展,智性不断生长。

“小耍坝”课程虽建立时间不久,却经历了多次的改革和探索,从最开始的职业体验到现在的区域游戏,从注重混龄交往到如今注重深度学习,始终没有变化的是快乐体验的教育内核。

“说到底,我们希望把整个幼儿园变成孩子的幼儿园,变成孩子的家园和乐园,哪一个角落,孩子都可以尽情地玩耍。游戏是儿童主要学习活动的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这是我们课程的主要核心。”刘静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臧春梅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