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来源:教育部2021-04-06

为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于近日印发《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

《规范》明确了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业务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实现高等学校在信息化条件下育人方式的创新性探索、网络安全的体系化建设、信息资源的智能化联通、校园环境的数字化改造、用户信息素养的适应性发展以及核心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规范》指出,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应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总体设计、标准引领,应用导向、数据驱动,注重融合、体验优先,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积极探索、创新应用的建设原则,按照整体规划、总体设计、项目建设、运行维护、评价改进的建设流程推进。

《规范》对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各方面的内容提出了通用要求。基础设施方面,应确定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性能和容量等指标,选择主流和相对成熟的技术路线和设备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基础设施安全等。信息资源方面,应对学校信息资源建设内容、标准规范、建设方案、技术平台等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参照信息资源已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各类信息资源的学校标准,将相关的标准规范落实到具体的工作流程、业务规范和技术平台中,推进和鼓励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创新应用等。信息素养方面,应融合线上与线下教育方式,开展以学分课程为主、嵌入式教学和培训讲座为辅、形式多样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应用服务方面,应遵循应用驱动、数据融合的原则进行建设,支撑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交流合作、文化传承等业务,为师生校园生活提供智能化服务。网络安全方面,应确保基础设施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终端安全、数据安全和内容安全等。保障体系方面,应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学校统一完备的规章制度、稳定专业的技术队伍、统一规范科学且具有强制性的技术标准、稳定的经费投入、规范的经费管理办法、持续稳定的运维服务和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与体系等。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教育部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2021-04-06 14:12:33 来源: 0 条评论

为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于近日印发《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

《规范》明确了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业务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实现高等学校在信息化条件下育人方式的创新性探索、网络安全的体系化建设、信息资源的智能化联通、校园环境的数字化改造、用户信息素养的适应性发展以及核心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规范》指出,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应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总体设计、标准引领,应用导向、数据驱动,注重融合、体验优先,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积极探索、创新应用的建设原则,按照整体规划、总体设计、项目建设、运行维护、评价改进的建设流程推进。

《规范》对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各方面的内容提出了通用要求。基础设施方面,应确定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性能和容量等指标,选择主流和相对成熟的技术路线和设备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基础设施安全等。信息资源方面,应对学校信息资源建设内容、标准规范、建设方案、技术平台等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参照信息资源已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各类信息资源的学校标准,将相关的标准规范落实到具体的工作流程、业务规范和技术平台中,推进和鼓励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创新应用等。信息素养方面,应融合线上与线下教育方式,开展以学分课程为主、嵌入式教学和培训讲座为辅、形式多样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应用服务方面,应遵循应用驱动、数据融合的原则进行建设,支撑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交流合作、文化传承等业务,为师生校园生活提供智能化服务。网络安全方面,应确保基础设施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信息终端安全、数据安全和内容安全等。保障体系方面,应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学校统一完备的规章制度、稳定专业的技术队伍、统一规范科学且具有强制性的技术标准、稳定的经费投入、规范的经费管理办法、持续稳定的运维服务和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与体系等。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