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走在重庆的大街小巷,一切都那么熟悉。
然而,你可知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解放碑,是全中国唯一的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战胜利的国家纪念碑;南滨路慈云寺旁边那片破败的仓库,是抗战时期秘密保存故宫国宝的安达森洋行;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里那座略显陈旧的办公楼,是当年的苏联大使馆……
数不清的历史文化印记,每天擦肩而过,你又是否注视过?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你的身边不是缺少历史文化的印记,而是缺少你追寻的脚步。
为此,重庆巴蜀中学的两位老师周刘波、吴树才,从身边的历史文化资源出发,开设了校本课程《巴渝文化探究》和《重庆古迹、遗址寻踪》,带领学生畅游在重庆母城的历史文化中,唤醒学生内心的激情,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主动了解、热爱、传承、传播家乡历史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2017年11月27日,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论证调研会举行,巴蜀中学2016年、2017年立项的六门市级精品选修课程都顺利通过论证调研,《巴渝文化探究》便是其一。
重庆教育科学研究所原副所长、特级教师、研究员唐果南点评说,“巴蜀中学的校本课程,体现了学校的格局和大气。”
确实如此!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
巴蜀中学却走在了前面,2013年,巴蜀中学教科处副主任、课改处副主任周刘波即开设了《巴渝文化探究》,从学生身边的巴渝传统文化资源出发,构建具有实践性、体验性、探究性学习过程,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孙志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孙庆伟等领导、专家对课程及其活动都予以了肯定。
2017年12月5日,星期二的下午,巴蜀中学30余名学生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导游吴树才老师的带领下,从勖艾亭出发,沿着巴蜀中学上世纪30年代建成的老厕所拾阶而上,穿过学校后门,走进了一段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中:棫园(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巴蜀中学老校门——国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蒙藏委员会旧址——抗建堂(1941年扩建,是专供演映抗战戏剧电影的著名剧场),最后落脚菩提金刚塔。
一个小时的旅程,同学们每到一个“景点”,都会发出类似的感叹:“原来这栋建筑背后隐藏着这样一段历史!”
17年前,吴树才也发出过这样的感慨,那年,他在渝中区七星岗的一个家具店里面找到了巴蔓子墓(巴蔓子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巴国的将军)。此后,他便没有停下过“寻寻觅觅”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