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在重庆沙坪坝区井口后街,有一所学校伫立于青山之上,掩映在丛林之中。沿着几经弯曲的水泥路,走得越远、越高,越能感受到一种幽美与静谧。不去想还有多远还需多久,一心专注脚下,猛一抬头,校园大门赫然出现在视线中——重庆市第六十四中学。
  有人说,教育是一种诗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的过程。六十四中的老师用他们的教育经历为我们验证了,教育的确是一场诗意的修行,需要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这群教育人,从大学毕业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至今已十余年。从懵懂到成熟,从浮躁到沉稳,他们早已与这片大地融为一体。他们眼看着每天经过的那条山路从淤积的泥淖变成坚实的水泥路,也欣喜于校园的设施设备一天天变好,更乐见学生一天天的进步。
  在现实与理想的格斗中,他们也曾想过"逃离",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守。似乎在这片土地呆得越久,越能明白一个道理:诗与远方,皆始于硅步。仰望星空给予他们梦想,而脚踏实地则给予他们实现梦想的可能,他们就这样用成熟和坚忍风雨兼程,一步一步去完成实现梦想的征程。  
  作为一名政治老师,蒲晓静对社会时事特别敏感。无论是最新发生的世界大事件,还是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亦或是流行的网络术语、当红的明星八卦,她都能第一时间掌握讯息。
  课堂的前五分钟,蒲晓静从不讲课,而是留给学生做"新闻播报"。同学们以组为单位,每堂课一个组,以几个当下热点为关键词,播三到四段新闻,内容涵盖国内外的实时、政治、经济等。她说,希望学生关注社会时事,依次培养他们的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识,做一个与时代接轨的人,而不是只会埋头读书。
  不止让学生"蹭热点",蒲晓静自己也喜欢"蹭热点"。她特别留心学生接触的事物、网络流行语,并以此来交流。学生喜欢的、热议的,都有可能变成她教学的一部分。
  课上,"洪荒之力"、"小目标"等,是她与学生互动的词汇。课下,她也会和学生开玩笑,"你们再这样,我们友谊的小船就要翻了哈"。面对如此fashion的老师,同学们喜欢不已。
  十三四岁的年纪,常常被影视剧和影视明星吸引,不少学生因此树立偶像、追星。为了引导同学们正确、理智追星,蒲晓静也关注着娱乐圈的事,并经常在班上分享正能量的人和事。
  她的学生都知道,无论是追星还是看待身边的人,都不能只看外表。彭于晏为了演员梦,把自己从小鲜肉锻炼成了型男;古天乐成名后不忘社会责任,悄无声息地建了近百所希望小学……这些才是他们的偶像。
  蒲晓静还清楚地记得初来六十四中的情景。那时候,刚大学毕业的小丫头制不住调皮的学生,总是生闷气;她也记得校外那一条泥泞的山路,每到下雨天,准不能穿心爱的白衣白鞋。
  如今12年过去了,她学会了心平气和,学会了与学生平等对话。而校外那条让人狼狈的泥泞路,也早已变成了平滑坚实的水泥路。最让她欣喜的,是社会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虽然学校生源依然以农民工子女为主,但家长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家校默契度也越来越高。
  每年教师节,都是蒲晓静幸福感爆棚的一天。毕业多年的学生回校看自己,或是陆陆续续收到世界各地发来的祝福信息,那一刻,她感觉付出的所有汗水和泪水都绽放出了一朵朵绚烂的花儿。    
  记得来六十四中的第一年,学校安排22岁的大学毕业生张毅任高中班主任。尽管心里忐忑,他还是硬着头皮接下来了。那天,他先是联系了学校为他安排的老教师导师,然后直奔书店,买了一堆关于当好班主任的书,一路抱着"啃"回了家。
  虽然年龄比学生大不了几岁,但张毅"治"调皮学生可是有一套。"我自己学生时代也调皮,所以懂得他们在想什么,知道他们易于接受哪样的教育方式。"那时候,张毅觉得学生守规矩、成绩好,就是他作为班主任最大的幸福。
  13年过去了,张毅的教育理念早已发生了变化。在这一届初一班级的家长会上,张毅告诉家长们,比起眼前的成绩,养成良好习惯才是最重要的。他引导家长多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自信心和积极生活的态度。
  任了这么多年班主任,张毅见证了很多学生的成长。他越发明白,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自己必须给很多机会,让他们去改变。他常常告诉学生,与其跟别人比较,不如跟自己比,"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有进步就是成功"。
  曾经有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中考后,张毅鼓励其去读职高。学生很有主见,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汽修专业。这名学生现在在一家4s店工作,一直和张毅保持联系。他说,很感谢张老师当初的鼓励,帮助他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张毅的教育方式带有明显的学科特色,他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利用长跑告诉学生什么叫坚持,带领他们战胜眼前的困难与惰性。
  张毅用教育小孩举例:孩子摔了一跤,这时候如果家长大惊小怪,孩子就会因为感觉严重而大哭。如果家长告诉孩子跌倒并不可怕,而是鼓励他站起来,并提醒以后如何避免跌倒,孩子肯定会是另一种表现。
  他也常常以自身经历为学生举例,希望学生能从他身上吸取经验或教训。他说自己在班上就是一瓶"调和剂",班级气氛沉闷的时候,他要出来讲笑话、加油打气,活跃气氛;氛围太放松时,他则要严肃起来,引起大家的警觉性。
  与学生亦师亦友的关系,让他获得了诸如"老大"、"老黑"等昵称。"不知道这一届孩子又会给我取个什么'爱称'呢?"张毅暗自期待着。
  一袭简约红裙,时尚齐肩短发,脸上画着赏心悦目的淡妆。余翔洁既有英语老师的时尚范,又有传统师者的匠心。
  在她看来,做教育与创作诗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诗是艺术,教育亦然。"诗歌往往需突出一个点,做教育也是,或许孩子有许多不足,但我们要去发现其闪光点并放大。"
  很多学生没有英语基础,上了初中才开始学习26个英文字母。面对这种情况,余翔洁没有着急,而是故意多搞读写活动。只要学生能写出两三句完整的句子,她就会进行表扬,还要在全班进行展示。
  英语是语言,语言背后是文化,没有文化的语言是枯燥的。余翔洁深知这一点。所以在教学中,她总是将英语知识与西方文化结合起来,一方面利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则是借此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讲宾语从句时,余翔洁用迪根斯的《圣诞颂歌》作素材,还对作者和作品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做了详细介绍。
  书中讲到节日时,她将中、外节日进行对比。各种新潮、稀奇的节日,让孩子们好奇不已。
  初一讲水果食物这一章节时,她组织了一个美食party。同学们带来水果、蔬菜、土司等,在教室里做起了三明治、水果沙拉。
  课下,余翔洁还会给学生推荐合适的英文歌、原声电影。在作品的选取上,以皮克斯、迪斯尼、梦工厂的作品为主,"首先这些作品大部分台词是学生能懂的,其次是希望他们能在正能量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对于学生的试题,她更是亲自动手,从各种英语报纸上剪切、拼贴、修改,形成试卷。有学生曾做到关于《中国有嘻哈》里吴亦凡的阅读理解,开心道:"余老师,这篇我看都不用看都能填出来。"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引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是余翔洁的惯用策略。
  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在指缝中溜走,余翔洁已经来六十四中10年了。教的第一届学生都有孩子了,还把孩子带回学校给她看。余翔洁感到既美好又恍惚。
  有学生当兵了,还会定期打电话来问候,短短的假期都会抽出时间来看望她。刚刚过去这个教师节,余翔洁收到了很多祝福,其中一个女学生在微信上留言道:"余老师,我好想你哦!"瞬间让她热泪盈眶。
  不到160的个子,瘦削的身型,政治老师齐秀敏时常收到外行友人的疑问,"你管得住学生吗""你的学生怕不怕你"。每每听到类似的问题,她都很惊讶:"我的学生为什么要怕我?他们喜欢我、信任我不是很好吗?"
  "当家长将孩子送到我手中,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告诉我,要爱护他们、尊重他们、对他们负责。"齐秀敏觉得,只要学生进步,自己付再苦再累都值得。她的理想就是帮助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实现他们的理想。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齐秀敏十分注重对学生的理想教育。"这是很有必要的,从小树立理想,能够给孩子一个方向的指引,帮助他找到前进的动力。"她说,可能以后孩子的理想会发生变化,但每个阶段都应该有一个努力的方向以及前进的动力。
  思想品德课中有一个板块,专讲理想信念。当被问到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时,很多孩子说要"考好大学"、"挣很多钱"。只有一个学生明确表达想成为一名厨师,给齐秀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以后,齐秀敏经常在课堂上给这名学生表达的机会,让他大声说出自己的理想,并用赞赏的语言鼓励他。
  "孩子能够把内心的真实想法分享给老师,我们就应该鼓励。"对她来说,在不违背道德和法律的前提下,学生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把爱好做成事业,就是一种幸福和幸运。  她希望学生能够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无论在他人看来是多么渺小、不值一提的事。
  课堂上,齐秀敏也总是将课本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
  学习世界经济时,她和学生分享近几年中国取得的成绩。学生的表情和语气里,满满都是为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而生出的自豪。
  前段时间讲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的成就,除了大事件,她特意提到了中国"新四大发明",即共享单车、支付宝、高铁、网购,"这些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近,他们感兴趣,所以学得进去"。
  齐秀敏说自己在学生时代遇到了许多好老师,促使她儿时便立下了做老师的志向。进入教育行业并在这条路上坚守,则是因为爱天真、纯朴的学生。她希望政治这门学科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能够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热爱生活、有理想、有道德修养的人。
  龚雯琳平时的穿着较休闲,跟孩子们一个风格,这天以为要录视频,特意穿了一身知性优雅的黑色套装。五年级的孩子们眼睛都看直了,在教室里"奔走相告":"龚老师今天穿裙子了!好漂亮!"
  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中,只要聊到学生的事情,龚雯琳就会打开手机相册,翻出当时的照片,"这是儿子,乖惨了""这是我们班上的娃儿""这是家长""看这些女儿,乖惨了"……   年轻的时候,龚雯琳整天琢磨怎么把课上好,怎么让课有新意,一刻也不愿停歇地探寻专研。做了28年教育,如今,她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陪伴,只想陪着他们开心地度过每一堂课、每一天,让孩子拥有一个充实快乐的童年。
  儿子读大学时曾对龚雯琳说了一句话:"你造就了一片森林,误了一棵树。"埋头备课的她当时没反应过来,还夸奖儿子这句话说得很深奥。等她忙完再想起时,才明白儿子是在怨自己将爱都给了学生。如今儿子已经24岁了,龚雯琳常常为没有陪伴到他而自责,就越发将对儿子的亏欠转移到了学生身上。
  她也常常教育学生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娃儿长大快得很哟,长大了就不得理你了"。开学第一天,龚雯琳在路上遇见一个熟人,知道对方的孩子今年上一年级,开口便问到:第一天去了没有?拍照没有?第一天很重要,一定要陪伴哦!
  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中,龚雯琳和她的孩子们将校园生活过成了《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巴学园,用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六十四中天然的地理优势造就了清幽秀丽的环境。每到春天,同学们都能在树下捡到不小心掉出巢的雏鸟。龚雯琳就和学生一起喂养、照顾小鸟,等它能飞的时候,再将其送回大自然。也有因小鸟不吃食而饿死的情况,同学们就为它举办葬礼,将其埋葬。
  有一次,同学们担心不吃食的鸟宝宝饿死,就将鸟宝宝放在空旷的地上,等鸟妈妈将其接走,他们则躲在暗处观察。直到晚上七点,鸟妈妈也没办法将鸟宝宝带回巢,急得只打转。孩子们就向附近居民借来凳子,爬山树才将鸟宝宝送回鸟巢。
  有时候孩子们在花坛边上玩,也能在低矮的绿植中发现鸟巢。一年级的小朋友爱不释手,想捉回家养。龚雯琳班上的学生准能从四面八方得知消息,匆匆赶来阻止,并对不懂事的弟弟妹妹教育一番,顺带宣讲一堂爱护大自然、保护小动物的课。
  长期下来,以至于校园里谁捡到了小鸟,都往龚雯琳的班上送。同学们也在全校发出倡议书,呼吁大家爱鸟护鸟。
  关于大自然,关于生命教育,龚雯琳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些亲身体验,有更深的感悟。正如这个班教室外面那一排生机勃勃的蔬果,须亲手种植,才越发能体验到其鲜美。
  诗意的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教育的前提是呵护,让孩子们沐浴在充满爱的阳光里享受学习,享受生活,体验成长。
  诗意的教育是保持宁静的教育。不浮躁,不张扬,不轰轰烈烈,而是很平静,很充实的为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
  诗意的教育是成就最好自己的教育。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独一无二的,相信每一个孩子,赏识每一个孩子,据其"异趣"悉心发掘其独特智慧,让每个孩子各展其采,各美其美,成就风采独特的最佳自我。
  高晓松说,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但其实这句话还有另一层含义:生活不仅也要诗与远方,也要有眼前的苟且。
  100年前,中国有过这样一场空前的辩论:谈主义重要,还是研究问题重要。在笔者看来,二者本是一体两面,缺一不可。
  生活如此,教育亦然。
  每天,老师们在三尺讲台上,进行着平凡而伟大的事业。之所以平凡,因为每天的课、每天的事都很小,都很普通。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育,是慢的艺术,是慢的修行,是日积月累的积淀,是润物无声的绵长。
  六十四中的老师们,在日常的修行中,向着心中的教育理想国度,走好教育每一步,收获沿途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