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如果不是诗人,至少也要具有诗的气质,包含诗的魅力,语文课堂更应该让诗意飞扬。”杨国灿一直坚信,以一颗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热爱语文的心去拨动孩子们灵动的心弦,打开孩子们智慧的心扉,激发孩子们自由的、活泼的思想,让学生以诗心学语文,生活以诗心用语文。
  有着17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杨国灿有意在学习、生活、作文中强调学生适时适地运用所学诗歌,经常用诗化语言来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说到母爱的时候,情不自禁地吟诵孟郊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讲到面对人生困境时脱口而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赏析大家熟悉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片尾曲《凉凉》的歌词,寻找其中唯美诗词的倩影;在学习现代诗歌的时候,和同学们一起创作诗歌……心口相连,吟之于口,会之于心,这样的语文,诗心清纯。
  除了课堂教学中联系学过的诗歌,生活中也要有诗意。平时,杨国灿还鼓励学生自己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将生活里的故事写进诗里。
  “鸟瞰远方,两江游船来来往往,山城错落有致,那地上的银河,指引方向,解读千年的涛声。”“听——东边响起了歌谣,西边奏起了乐章,歌颂着青春的美妙,空气溢满了欢快,吟咏着奋斗的力量,笑容显示着铿锵,寝室生活——妙不可言!”……在杨国灿的影响下,班上的学生随手都能写上几句诗。走进诗意而美好的生活,杨国灿希望他们拥有一双敏锐而明亮的眼睛,看到更远更深的地方。
  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孩子们充满诗的情怀,让我们的语文教育拥有诗的境界,让每一个人的诗心美丽地绽放!这是杨国灿对语文教育的理解,她说,“生活是充满诗意和情趣的,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审视语文,在语文中感悟诗意的生活。”
  2013年,杨英从大学毕业进入了重庆三十七中担任一名高中生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杨英逐渐认识到生物的教学本质是一场生命教育。“我希望我的学生走出我的课堂时,不仅取得满意的成绩,还是一个关爱生命的人,一个崇尚自然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人。”
作为“90后”的年轻老师,杨英深谙学生的想法。她和学生亦师亦友。杨英说,她愿意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这样彼此相处起来更融洽。除此之外,杨英更喜欢探索、尝试富有创新的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课堂更有活力,让这些“00后”的大朋友主动爱上学习。
  在杨英看来,生物学科作为一个窗口让学生认识自然,不仅在于启发学生该如何去改造自然,关键还在于挖掘生物自身的魅力,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生物上来。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物知识更应该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知识活起来,就要使教学过程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杨英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冬日的暖阳里,带一群学生在草坪上晒着太阳,将一些随堂小知识。或者和同学们一起在校园里“闲逛”,了解身边的生物环境。
  生物知识里经常有比较抽象的概念,杨英常常将生活实际与课堂重难点联系,使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形象化,运用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进行启发教学,帮助学生由此及彼通过联想和比较去理解和记忆知识。
  课堂上,杨英也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哪怕是天马行空的想法,也能得到杨英的肯定和认可。杨英说,课堂绝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课堂就应该让学生的生命得到最自然的舒展,用生命润泽生命,才会有智慧的生成、生命的发展。“教育是帮助每一个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寻求自己的幸福。”
  上课幽默风趣,语言活泼生动,不搞题海战术,他让枯燥的数学课都变得轻松、活泼了很多。三十七中的初中数学老师胥洪波让很多学生改变了对数学这门课的印象,同学们期待着他的数学课。
  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胥洪波认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着科学的探究方法,感受着成功的喜悦与合作学习的快乐。
  当了20年数学教师,胥洪波一直在琢磨,如何把枯燥、抽象的数学课讲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而非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抽象、概括、严谨,让学生主动学会发现问题是需要过程和时间的,教师应以足够的耐心,真诚地等待学生的发现。等待是尊重,等待是艺术,胥洪波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潜力可以挖掘,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学好数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胥洪波善于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每堂课都让学生有所收获。课后也主动邀请学生去办公室找他探讨“问题”,胥洪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他探讨不同的观点。在他看来,“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学习的核心,而探究学习正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教学的艺术就是要萌发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对他的评价是:“幽默的您让数学不再那么枯燥!”学生刘健豪说,胥老师上课的时候幽默风趣,又不失严肃认真,善于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喜欢和学生互动,一堂课下来轻轻松松就让学生掌握了知识点。
  课堂上,胥洪波喜欢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希望以真诚耐心去享受教育的诗意。生活里,胥洪波也是一个颇会享受生活的人,游泳、跑步、读书、旅游……他希望以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享受生活中的诗意,也希望能向学生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在重庆三十七中,每一位普通的教师都深爱着教育事业。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中,他们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满腔热情地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虽然每一批学生在他们身边的光阴有限,但他们却愿在这有限的时段里,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行为和情感融入为人师的“责任”之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心灵的交融中,他们体会着为人师的神圣与伟大,为人师的欣慰与幸福。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和学生在诗意的教育中一起幸福地走过,成就学生诗意的人生,不留下一丝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