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每个人成长甚至成功,都离不开曾经的启蒙老师,正是在那个懵懂的岁月,启蒙老师充当了知识和能力的引路人,充当了引领我们成长并走向成功的角色,他们以默默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每个人的品格。多年以后,他们虽然老了,青春不再,但这份师恩显然不该被人们忘记,不该被冷落。
  九月,重庆市第三十九中学校发起了“致我心中的启蒙老师”主题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展现了三十九中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让教育的温暖深入每一个师生的心中。
  在重庆三十九中,有这样一位老师,她被学生视为他们人生的引路人,她就是即将退休的喻萍。
  从教35年,担任多年班主任工作,她遇到的“特殊”学生数不胜数,而对待这些学生,喻老师却很少用批评教育的方式来约束他们,她一直坚信,教育是慢的艺术,春风化雨式的引领比批评说教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唤醒、引领和陪伴是她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教育内涵的具体理解。
  “班主任老师是最具情怀的人,拥有一种敏锐而丰沛的审美意识,用赏花的心情去面对学生;识得学生的心,能够打破大人与孩子之间的隔膜,聆听来自学生的声音。”喻老师希望自己做一个有情怀的老师,去温暖每一个孩子。
  已经上了大学的邓燃,至今仍然对喻老师满怀感激。进初中以来,邓燃一直是一个乖巧的好学生。初三时,邓燃无意中结识了一群混社会的朋友,开始跟着这群朋友抽烟、打架。面对邓燃的问题,喻老师并不急着批评教育她,而是循循善诱地告诉他学习的重要性,并在学习生活中有意无意给他更多的关注。偶尔邓燃听不进去,冲喻老师发火,喻老师也丝毫不介意,继续温柔地坚持。正是在喻老师的潜移默化的引导下,邓燃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彻底和那些朋友断了联系,专心学习。
  邓燃说,“喻老师总是这么温柔而坚定地教育我们,当时并不能理解她的良苦用心,等到真正懂事了,才知道她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有为人处事的态度。”
  明年是喻老师教书的最后一年。喻老师说:倒计时了,每一次课我都很珍惜,比年轻的时候讲得更投入更认真。在学生的眼里,年过半百的喻老师依旧那么年轻,那么有风采。她的学生唐佳说:“喻老师就像一株白玉兰,典雅而芬芳,但同时她又是一棵树,坚韧而平和。”
  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兴趣往往比较浓厚,求知欲比较旺盛。但随着各种抽象概念、基本理论的接踵而至,很多学生对化学就产生了抵触心理。当了22年化学老师的刘祥玲,在处理这样的问题上,已经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
  1995年,刘祥玲老师初踏工作岗位,她坦言自己最初的教学仍以提高学生分数为主,随着教学经验的增加,她发现化学在初中阶段属于启蒙学科,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更加重要。
  “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走进化学,趣味无穷。”这是刘老师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她化学课堂一以贯之的教学原则——学以致用。早上吃的鸡蛋、牛奶满足身体所需的6大元素了吗?为什么减肥时不吃脂肪会胖得更快?为什么洁厕剂和去油污剂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为什么菠菜和豆腐一起吃会产生结石?为什么吃药不能喝茶……在刘老师深入浅出的教学中,化学课被上成了生活百科课,内容涉及吃穿住行的方方面面,让学生们真正在化学中懂生活、在生活中学化学。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蕴含着化学知识,很多化学理论、化学规律都是生活现象的总结,结合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化学教学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刘老师说,“我希望学生能在我的课堂上了解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而不单单把化学当成一门学科来学习。”
  已经上了大学的石玉茹到现在都还清楚的记得当年刘老师教的哪些有趣的知识,化学也一直是她引以为傲的一门学科。而刘老师的很多学生现在正在从事环境保护、医学研究等和化学有关系的工作。而他们对化学最初的热爱都来自于刘老师,这也是刘老师最想得到的结果。在刘老师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在教学中回归科学本质,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热爱化学的种子。
  47岁的赵亮,是重庆市三十九中学美术一级教师。有着24年的美术从教经验的她,是同事们眼中的教学能手,更是学生们眼中的良师益友。
  在大多人眼里,美术就是“豆芽科”,可在赵亮眼里,美术课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美育心、画创新”这是她的教育理念,其意义在于用美术培育学生的美好心灵,塑造其健全人格,在实践绘画的过程中激发创新的思维,她是这样规划的也是这样实践的。为此,她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探索创新,逐步形成了新颖、自主、独特的教学风格,将学校的美术特色活动定位为版画课程。赵老师还专门编写了校本教材《启明版画》,在课堂上面向全校学生普及推广版画。
  在她的引导下,孩子们学会了大胆创作,通过画、刻、印等一系列的创作活动,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在她的指导下,孩子们学习激情高涨,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也取得骄人的成绩。
  在版画特色课程建设过程中,赵老师还引导学生把视点关注在生活中,从本土资源入手,具有地方特色的人物风情、美食美景都成为学生版画创作的重要题材,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版画的魅力,让每个学生都找到学习美术的乐趣。
  “每个人的启蒙老师都是每个人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是她们指引我们进入人生的道路,一起乘风破浪。”在版画课上,赵亮作为学生的启蒙老师,更是对学生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学生张爽说,“学这门艺术技巧并不简单,但如果你有一个耐心,技艺精湛的老师,那就容易许多。任何学习过程都是很枯燥的,可是学习版画,让我不但没有厌烦的感觉,反而越学越有趣,这都是赵老师的功劳,是她让我感受到艺术带来的美,同时感受到人与人交流的快乐,是赵老师为我打开了艺术的大门。”张爽回忆,还记得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看见赵老师坐在同学们中间与他们一起制作版画,那其乐融融的画面真的很温馨。
  “有人说,教育是爱的事业,那我愿意倾我一生的爱来书写教育人生。”三十九中的陈静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陈静从教23年来,担任班主任工作18年,一心扑在教学和学生身上。她说,身为一名教师,就要对学生倾注所有的爱。多年来,陈老师始终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影响着学生。
  已经毕业多年的况超曾经在各科老师那里都是“免检”学生。面对这样的情况,陈老师并没有放弃他,把他其他同学一样对待。陈老师天天去班级、宿舍找况超谈心,鼓励他不要自暴自弃,并发动班里的学生一起帮助况超,最终使他顺利毕业。
  “她经常和我们沟通,发现我们有困惑及时帮助我们解决,同学们都很信任她。”况超说。在他看来,陈老师更像是一名人生导师,不仅传授知识,还培养他们如何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后来,况超自己也成为了一位人民教师。他始终记着陈老师对他的教诲,立志做一个像陈老师这样对差生也一视同仁的老师。
  陈老师是英语老师,而她的班里,有很多区县农村来的孩子,有的学生以前并没有任何英语基础。陈老师对他们没有半点轻视,而是从26个英文字母开始给这些学生“开小灶”。
  从四川农村来的张冲,从一个英语零基础的“后进生”到英语成为他最擅长的一门学科。最后张冲还凭借良好的英语水平考进了航空类专业。在张冲的眼里,陈老师是一个特别细心的老师,很注意细节。她能从一张纸条、一则短信、一幅漫画等细节中敏锐捕捉每个异常学生的蛛丝马迹,像母亲一样给他们爱的回归。
  担任班主任以来,陈老师给贫困学生买衣服,为患病学生捐钱,帮助学生转变思想,帮助后进生跟上学习进度。23年来,她像是一本充满内涵与诗意的书籍,吸引学生阅读,影响他们的人生;像是一座照亮方向的灯塔,帮助迷途的孩子走向光明;像是充满智慧和温情的生命守护者,指引对人生失去信心的孩子获得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