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6月12日,重庆中考第一天,初一、初二的学生开始放假。
  这一天,重庆八中宏帆中学学生张云豪没有睡懒觉,而是早早起床,回到了魂牵梦绕母校——育英小学。
  从上午8时开始,育英小学校园门口就陆陆续续出现一群又一群张云豪这样的返校学子。他们重新踏上儿时的乐园,或看望敬爱的老师,谈谈学习情况;或走进恩师的教室,与学弟学妹们共话学习;或来到老师的办公室,帮老师批改作业。
  当然,他们不忘给恩师带来小小心意。一件可爱的摆饰,一个简朴的玩具,一束灿烂的鲜花……敖师怡亲手画了一幅水墨画,胡依桐配上一首诗,诗中暗藏恩师刘琴的名字——留情,谐音刘琴。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次自发的大规模返校背后,是学生对母校校园文化、办学理念、学习氛围以及独特魅力的认可而产生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是一种对学校的热爱、依恋、怀念、思念之情的体现。
  这种返校现象成为了育英小学实施暖记忆课程,通过课程育人,实现学生文化认同的最佳例证。
  课程改革本身的目的就在于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得到与其成长相适应的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质,使每个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能够充分学习、学会学习与发展,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成长。
  在育英小学,无疑教师真正成为了教学的主导,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成为了这一场课程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他们究竟收获了什么?或许从他们对一门课程的感受与一段成长中,可以窥见一二。
  亲自然、近社会、爱生活、要勤奋、须善思、求进取,这是育英小学的传统课程观。字字珠机,代代相循,七十余年,犹酣耳边,体现了历代育英人对教育原点的深刻理解和最质朴的教育追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代要求"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丰富、完善了内涵,让其愈加鲜活和具有时代新意。一代代育英人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求变,通过"术"的探索和实践,提升了对教育之道的领悟。
  打造"暖记忆课程",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带给孩子们温暖的记忆,成为育英人新时代追求的教育理想,亦是守望童心,践行"童心同真"校训的具体实践。这便是育英小学的教育之道。
  正如校长陈丽所言,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应该是一个温暖的家,让其有归属感。学校的教育是否成功,学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是最佳的衡量标准。相信文章开篇那一幕,已经深刻验证了育英教育的成果。
  走极少数人走的路,漫长而艰辛。育英小学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改革中探索,在实践中反思。但我们坚信,有一颗不变的初心,有一批热爱教育并执着投身教育的开拓者、引领者,育英教育定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