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是与青春有关、与梦想相牵的日子。
  2017年6月,全国940万考生赶赴考场,他们将为未来全力一搏;
  2017年6月,全国795万大学生毕业,他们将走向社会,承担起立业兴国的责任;
  2017年6月,全国有无数的在校学生,还在为梦想而拼搏;
  2017年6月,你在做什么?
  ……
  2017年6月,记者走进重庆理工大学,历时一周采访了4组学生团队,寻访他们的大学经历,体味他们的青春心得。在他们的故事中感悟到在这样一群“90后”身上充满了社会责任感与自我价值实现的和谐交集,他们用行动证明了唯有青春与梦想不可辜负!
  在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助人自助”为信仰,他们到社区、福利院、救助站,策划服务项目、组织活动、帮助一个又一个人……虽越来越忙,但他们坚信自己所做的会帮助越来越多的人。他们就是社会工作协会里的一群大学生。
  陈燕是知识产权学院大四学生,现在已经在一家专业的社工机构从事相关工作。因为从小看到身边的人受到帮助,她也立志要去帮助别人。
 “小时候我家里很穷,亲戚也很穷,但是有人来帮助他们,虽然不是帮的我,但是心里还是很高兴。”陈燕的老家在开县,因为收入不高,父母只能外出打工,小小的陈燕成了留守儿童,一年到头唯一的新衣服是同学送的,而这位同学没有父母。
 “每年都有爱心人来帮助她···【详情】
  在重庆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进入社会工作协会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理由,有像陈燕这样因从小立志要去帮助别人,也有被项目成功后的成就感所吸引的,更有对这个专业好奇的,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希望能帮助他人。但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
  李清最初接触社工项目时,有过一段迷茫期,严重时她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应该从事这个行业。
  “当进入社区之后,单独面对社区时就惶恐了,迷茫,这个时间要面对社区书记、服务对象的不接受···【详情】
  社工已经进入重庆十年了,但是发展得并不理想,缺人、流动性大、薪资低是最明显的状况。
  在陈燕和李清看来,这是一个需要信仰才能坚持下来的行业。现在她们已经成为了专业社工,但对自己的定位却发生了变化。
  陈燕开始往企业项目发展,她认为个人的力量太过微小,而企业有资金和人力。“凭个人的力量来做这件事,太有限,但是把企业拉进来就不一样,,而且还能为想做社工的人提供平台。我想把这些正能量的东西发挥出来···【详情】
  物联网被视为信息技术的第三次浪潮,确立未来信息社会竞争优势的关键。据美国独立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要比互联网高30倍,物联网将形成下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那么,物联网到底是什么?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生何星霖用一句话向记者描述什么物联网。“就是人能用移动端(比如手机)控制周围的所有事物,达到智能决策。”何星霖举例说,银行自动开关门、电子眼智、智能家居、能城市等等都属于物联网。而他所学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就是让身边的一切变得更智能。
  今年5月15日,重庆理工大学首届“创新驱动 智造未来”计算机文化节在学校静湖广场举行,由物联网创新实验室学生研发的VR驾驶系统吸引了不少人排队体验。在这里,人们只要带上头盔,就能享受“真车驾驶”。
  据了解,这是一项基于VR的模拟驾驶项目,该项目是通过unity 3D开发的VR模拟驾驶应用,项目帮助用户学习开车,让用户在家即可体验驾驶的乐趣。除此之外,还能实现多人赛车竞技的游戏功能···【详情】
  在计算机学院,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撑是学院常做的事情,也是学院的责任之一。2016年12月,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袁明富就接到一项任务,为企业研发一款便携式兆欧表。
  “这款兆欧表主要是供铁路部门测量数据使用,因为他们现在使用的是一款手动的遥表,这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手动摇,手动填写标签、贴标签,然后回到办公室后用电脑录入数据。在铁路运输如此发达的今天,工作量大,效率低。”袁明富说,企业的想法是要便携式···【详情】
  在采访中,秦杨、何星霖、袁明富不约而同的表示物联网工程专业让他们看到了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捷,也让他们坚定了要投身研发的信心。
  “大一时还很懵懂,因为还没有学专业知识,但是到了大二开始学专业知识之后就觉得很有趣,而加入实验室之后,就开始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了。”秦杨说,编程是一个创作过程,它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通过代码就能构造一个世界,这个过程远比玩游戏更有乐趣,而且最精彩之处在于当你解决问题的一瞬间,觉得自己很伟大···【详情】
  2016年10月11日至21日,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C)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BSC)在湖北襄阳举行。首次参赛的重庆理工大学士继方程式与士继巴哈车队,分别取得了新秀车队第四名和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对于第一次参加全国性大赛,队员们说更多的是学习经验,现在,他们正为今年的大赛做准备,希望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近日,记者走近重庆理工大学士继车队,了解这群与车为伍,为车而狂的学生们。
  2015年10月,对廖世龙来说,相当特殊,因为这个月里,重庆理工大学士继车队成立(包含士继方程式车队与士继巴哈车队)成立,而他成为了士继巴哈车队的第一任队长。
  “当时我们院长说有个越野车比赛,谁想负责这个比赛,我一听很兴奋,就举起了小手,哈哈哈。”廖世龙笑着说,决定成立车队后,他到每个班去询问,是否有愿意参加巴哈车队的同学,没想到有50多人参加,更吸引了材料学院与机械学院的同学加入。
  廖世龙所说的大赛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教育和工程实践过程,需要参赛选手···【详情】
  进入装配阶段后,队员们都异常兴奋,因为一个个的零件将在他们手中变成一辆赛车,然而,现实永远不会如想象般顺利。
  “我们是自己画好之后,出图,加工厂加工,因为没经验,全部都靠自己摸索,装车的时候,你要保证你的设计值和装配值差不多,必须误差很小才能保证车辆的稳定性。” 悬架组的钟勇说,因为不知道要考虑焊接夹具,悬架一直装不好,如果悬架精度不好,赛车的操纵稳定性将无法得到保证···【详情】
  2016年10月11日,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C)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BSC)在湖北襄阳举行。士继车队提前到了襄阳,进行练车和调试。
  “每天早上六点去练车,场地有限,参赛的学校又多,必须很早去排队。” 据方程式车队马旭回忆,为了保证车手每天用到的车都处于最佳状态,他和队友通常在晚上对车进行检修,必须在五点前把车调好···【详情】
  现在,士继车队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造车行动,他们将征战2017年的比赛。与去年相比,他们多了一份经验和信心。
  “今年是8月份比赛,我们的目标是一等奖。”现任队长王星月说,去年比赛之后,他们也总结了经验,在集油盘上装了防泥盖。“还有就是从练车方面多入手,跑几十公里之后就会有问题暴露出来,逐步改进···【详情】
  重庆理工大学有一支击剑队,这支队伍连续6年蝉联全国大学生击剑锦标赛冠军,甚至连续三年包揽过该比赛女子全部冠亚季军,建队10年获得14个冠军,是当之无愧的冠军队伍。队员孙晨晨,2015年入选中国大学生击剑队,代表中国参加了在韩国光州举行的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是唯一一个普通大学生加入中国大学生击剑队代表参赛。
  据了解,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支大学生业余击剑队,击剑队的教练是前国家重剑队队员,曾三次代表广东队获得全国击剑锦标赛重剑男团冠军的谢晖。近日,记者走近这支队伍,了解他们关于击剑的点点滴滴。
  “如果你爱一个人,让他去练击剑吧,他会很快成熟并成为一个充满斗志的人;如果你恨一个人,让他去练击剑吧,他会在巨大的压力下面临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崩溃,成为剑道上的匆匆过客。”有网友在击剑论坛里如是感叹。
  在击剑队里,每年都有新成员加入,也会有队员默默退出。当别的同学一起去逛街、吃饭、看电影时,击剑队的队员却会每天下午5点20分准时出现体育馆里进行训练。当别人吹着空调享受假期时,他们却在没有空调的体育馆里,头戴金属面罩、穿着密不透风的比赛服···【详情】
  在材料工程与科学专业的李逸飞看来,队内的积分赛很残酷,因为打的都是自己的队友,尽管如此,队员间的情谊却很坚定。
  “老师们很诧异我们感情这么好,因为我们是竞争关系,没有职场里的那种勾心斗角,我们有什么问题都是一起解决,感情特别好,特别珍惜这段关系,练习击剑认识了这么多朋友。”李逸飞说,教练经常告诉队员传承,学长要教会学弟学妹整个团队的传统,而有什么问题他也喜欢找学长帮忙。 “比如李晨学长跟我比较熟,有什么困难我···【详情】
  徐胜楠是2015年进入击剑队的,大一时,她在队内积分赛中脱颖而出,跟着学长学姐一起参加了当年在天津举行的第二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击剑锦标赛。那年,重庆理工大学击剑队斩获甲组重剑比赛2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
  “每年都会带一个大一的,要让她体验比赛时的心境,看看别人的水平怎样,这种也是一种传承。”徐胜楠说,第一次出去比赛,什么都有学姐撑着,你丢了分,她拼死拼活地争回来,你得了分···【详情】
  
  说起“90后”,很多人都会在脑海里描摹出一幅“素描像”,有人说他们有个性、爱时尚、追新潮,也有人给他们贴上“自我”“叛逆”“享乐”的标签。然而,在重庆理工大学采访中,这群成长起来的“90后”们却以实际行动,用一场场胜利,一个个梦想,展现出这一代人的独特风采。
  他们是一个个平凡而努力着的现代大学生,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追求青春的梦想,不论是坚守“助人自助”信仰的社工团队,还是“沉迷”物联网的创新实验室,他们的“理想主义”并未被“现实主义”打败;不论熬夜造车泥泞中比赛的士继车队,还是经历残酷队内赛依然团结互助的击剑队,他们登高望远的能力从未被“精致的利己主义”所蚕食。在人人都喊迷茫的青春里,他们以最专注、最热烈的态度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与梦想中,让青春与努力结伴而行,让自己主宰着自身成长。从他们的一个个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一股力量,来自现代大学生身上的青春正能量。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未来,尤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