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新闻发布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这是五四先驱们对青春的注解。那么你的青春该如何定义?
  在重庆市第三十二中学校,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勇敢、梦想、力量、希望、尝试、激情、绽放……这些青春的关键词活色生香,总有一个又一个饱满的生命用行动去诠释、去演绎,去定义属于自己的青春。
  他们当中有的敢做敢当,有的勇于尝试,有的追逐梦想,有的心怀感恩……一同走进他们的青春,去看一看,那遍地的美好。
  大方开朗、爱说爱笑,即便进入高三的冲刺阶段,王晨瑶依旧故我,是一枚快乐的女子,更是一枚敢做、肯做、乐做的"女汉子"。当班委的三年,雷厉风行的王晨瑶hold住了诸多困难,也hold住了全班同学的心。
  校园课本剧表演是重庆三十二中提供给学生自我展示的创新型舞台,让同学们用艺术再现生活、传承文化、塑造经典,也是对学校自助教育文化的丰富。
  王晨瑶"女汉子"的风格就是在组织班上同学参演校园课本剧时崭露的。
  高一时,班上曾参加过一次校园课本剧的竞选,但在初演时就被刷下来了。
  高二,班主任全权放手由王晨瑶负责课本剧的排演,大家花费了近一个月用心地排练了一部关于李大钊的课本剧。
  "然而总觉得不够精彩",王晨瑶心中依旧忐忑。
  在初演的前两天,王晨瑶看到一档娱乐节目中上演的《暗恋桃花源》,她被紧凑的剧情和细腻的演出所吸引,当下决定要换剧。第二天,王晨瑶把视频、台词都拿到学校,努力说服剧组成员。
  剧组成员虽然很担心临时换剧的风险,但被《暗恋桃花源》的新颖表演和王晨瑶的坚定信心说服了。利用仅剩的一天加强排练,第二天初演成功过关。
  接下来的一个月,大家都非常珍惜这次展演机会,排练得更加勤奋了。
  为了让《暗恋桃花源》得到最完美的展示,剧组对每一个道具、每一件服装都用尽了心。
  剧中需要用到轮椅、输液用品、病服等道具,王晨瑶特地跑到西南医院附近的医药用品店去租借,大冬天里推着轮椅坐公交车、爬坡上坎,回到学校时全身都汗湿透了。剧中老上海韵味的服饰也都是专门从磁器口租来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暗恋桃花源》获得了校园课本剧展演的二等奖。
  在我们的心中,你们已经超越了一等奖,是最棒的!"班主任和同学们都为王晨瑶和剧组成员感到骄傲。
  在课本剧的排演中辛苦了两个月,其间还耽误了一些课业,但王晨瑶觉得非常值得,"特别感谢班主任和同学们的信任,让我从头到尾全权负责。能力得到了锻炼,最重要的是更有自信了!"
  在自助中助人。此后,王晨瑶扛起了班上大型活动的组织工作,让自己更具能力和魄力,也让班主任更省心、同学们更积极,把班级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六年,杨美美在重庆三十二中度过了人生最美的青葱时光,也在这六年中磨砺出她的人生态度——勇于尝试,做每个年华里最好的自己。
  初一刚进校时,12岁的杨美美还处于懵懂之中,但她意识到新阶段要有新的改变,于是参加了班委和学生会的竞选。"小学的时候胆小,害羞,就觉得应该去试一试,练练胆。"不想这一试,她都成功选上了。
  杨美美也很在乎这两份职务,干得很卖力,"既然做了,就得做好。"老师和同学都夸她小小年纪责任心强,有担当。到了初二,她已是班长,也在学生会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这时候,一个新的机会摆在杨美美面前——竞选学生会主席。她没有任何犹豫,报名参选了,她还是那句话:"就觉得应该去试一试。"这一次,她更明白只有尝试才能把握住机会,也才能有结果可言。 确实,敢试才会敢拼,敢拼才会赢。杨美美顺利竞选上了学生会主席。
  这股拼劲在学生会的工作中一直延续着,学校的大型活动杨美美都能全力配合老师弄得稳稳妥妥。
  此外,她那不羁的心又促使着她做出新的尝试,主动向学校提出要举办一场演讲比赛,以学校的"自助文化"为主题。学校非常支持这批青春活力有想法的孩子,由他们自行全程负责组织。
  演讲比赛举办过程中,杨美美遇到不少难题,但都坚持下来了,最终经过初赛和复赛,有10多名选手在全校师生前展示了口才,展现了风采。
  问杨美美为什么要如此"折腾",去做一件学校并没要求,且此前从未开展过的活动。"一方面想考验和锻炼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想为同学做服务,提供展示的舞台。"杨美美坦诚道。
  这不正是重庆三十二中"自助助人"文化理念润物细无声地滋润,所开出来的美丽花朵吗?
  2014年,杨美美进入高中,正值重庆三十二中开设泉源实验班。
  泉源实验班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注重问题驱动、专题研究、融合学习、自我管理和团队合作,打乱传统教材进行模块的重组和教学,并且以游学和师生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杨美美又心动了。通过与父母商议后,她加入了学校的首届泉源实验班,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习。短短的4个月中,她学习了用思维导图、SWOT分析法来进行专题研究;去农场里栽树、插秧、种菜,在亲身劳作中消化生物知识;前往南京游学,实地参观历史遗迹,进行历史活动实践;在磁器口售卖自制的油果子,通过实际的金融活动提升财商……
  "太棒了!"杨美美说她很庆幸做了这次大胆尝试,更为学校的泉源实验班点赞,"视野被打开了,思维被启发了,更敢于挑战新事物了。"
  勇于尝试,是12岁到18岁杨美美人生的主旋律,她说未来的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只有不断尝试,才能成为一个丰满的人。"她将一如既往地勇于尝试。
  听魏小函说话很享受,他的声音浑厚、有力,有着男性的阳刚。魏小函没有浪费这幅好嗓子,高一时,他加入重庆三十二中广播站,成为了一名广播员。
  每周两次播报魏小函都很用心。播报前,他都会反复练习,一一标注好语气、节奏、平翘舌等注意事项。除了学校日常要求播报的内容之外,他还会找些贴切学生生活的时事和故事作分享。
  很快,这名新广播员的成绩获得了认可,高二的师姐邀他做搭档,主持学校课本剧大赛。第一次上台,魏小函很认真地准备了,但依旧不免紧张,主持时多处出现错误,甚至把节目顺序报错了。
  "头一回,已经主持得很不错了。"社团老师不但没有责怪魏小函,还很看好他,"一定会越来越好的",这让他有了信心。
  之后,魏小函常常主持学校的大小型活动。为了在专业上进步,每次主持他在主持稿、服装、台风等方面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尽量做到精益求精。
  在刚刚结束的学校第四届课本剧大赛中,魏小函的主持从容、淡定,又不失风趣和幽默,令不少学生钦慕。
  魏小函的专业能力和学习精神让他在广播站"名声大振",2016年6月,广播站站长换届选举时,加入广播站不到一年的魏小函获得了最高的票数,被选为新一任广播站站长。
  一上任,他就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
  广播站原来没有分部门,主要工作就是每周的校园广播。魏小函与广播站成员商量,把广播站划分成播音部、音乐部、表演部、英语部和策划部。每个部门都有对应的工作,如播音部负责日常播报,音乐部负责背景音乐、点歌栏目,表演部排演节目参加学校大型活动,英语部负责每周四的英语播报等。
  如此一来,各部门的工作明确了,成员们也可根据喜好选择加入某部门,积极性更高了。这样的部门设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广播站,在2016年秋季的社团招新活动中,有近200名学生报名,经过两轮筛选后,广播站从原来的10人充实到了30多人。
  其后,魏小函继续带领广播站的同学们创新工作,开设了《青春秀场》《文学氧吧》两个栏目。《青春秀场》是提供给学生展示才艺的平台,脱口秀、音乐作品、文学作品等都可以面向全校师生展示;《文学氧吧》是发挥老师资源,由师长推荐书目、分享成长经历,给同学们以勉励。
  在校园广播站的近两年里,魏小函不负青春好时光,在专业上求精,在工作中创新,以"人民的名义"想同学们之所想,干同学们之所望,扎扎实实做好了广播站站长的工作,广受同学们的喜爱。
  唱歌、跳舞、主持、表演……高中在重庆三十二中就读后,施毅常常出没在学校的各个舞台上,学校的活动很丰富,她的舞台经验和管理经验也因抓住了每次展示的机会,而变得异常丰富。
  这一切开始于高一她加入了学校广播站之后。"当时就想锻炼下自己。"施毅回忆,却不曾想打开了一扇走入精彩世界的门。
  在广播站里,施毅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做节目时共同策划、播报,平时一起玩耍、畅想未来,"每个人都很有特质,很有想法,也很实干!让我汲取到了许多不一样的东西"。
  在广播站短短的一学期里,施毅也渐渐地展示出了她的特质,开朗、大方、善于主持和表演。高一下期时,施毅决定发挥自己的特长,学了表演。与此同时,她被学校社团老师发掘参加了重庆市沙坪坝区德育剧表演。
  剧中,她要饰演一位老师。"第一次上台表演,虽然开始学这个艺术专业了,但还是把握不住角色的神态和动作。"施毅为此没少下功夫,上课时认真观察讲台上老师的一举一动,课余常常对着镜子练习,找老师进行辅导。
  经过实战后,施毅感觉自己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这之后,她就不断抓住学校、班级举办活动的各种机会,参与班级合唱、班上元旦晚会的主持、课本剧的编导等。
  "不同的活动,不同的舞台,需要的是不一样的素质",经历过多种舞台锻炼后,施毅越来越明白这一点了。到了高二,她开始主动创造条件去进行更多的尝试。
  高二时,学校广播站成立了5个子部门,施毅被选为表演部部长。一个月之后,施毅就为表演部争取到了一次上台的机会,在运动会开幕前表演一个小品,表演部5名成员都上场。
  "学校本来没有安排表演,为了鼓励我们,特意加了一个小品表演。"施毅和表演部的成员特别感动于学校的大力支持。大家也都全力而为,利用午休、晚饭时间反复排练,为全校师生献上了一个很有品质的节目。
  这次成功表演也激励了表演部的同学们,他们又有了新的"谋划",与音乐部的同学们一起排一部歌舞剧。
  "这是一种全新的形式,此前学校的舞台上都不曾上演过歌舞剧。我们想挑战下自己,也想给同学们带来些新颖的东西。"施毅说。
  整整一个学期,她的课余时间都沉浸在歌舞剧的编排中。目前,歌舞剧已经排演成熟,只待一次登台亮相了。
  进入重庆三十二中的近两年时间里,施毅说自己变化很大,成长了许多,"不是一次舞台经历就能促成改变,质的改变是在不断地积累中完成的",所以,她特别感谢学校能提供如此多的舞台让学生去展示,去成长!
  "谢谢您,让我感受到了如母亲般细微的爱!"2016年6月份,在重庆三十二中初中毕业典礼上,柏洁一边说一边忍不住流泪,站在她对面的班主任黄卿莉眼中也是泪花闪闪。
  柏洁原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女孩,进入初中后,母亲忽然生病了,病情恶化得很快,不仅照顾不了柏洁了,还需要由家人照顾她。柏洁的世界也因此坠入灰色,她变得寡言、忧虑。
  黄老师发现了柏洁的变化,向她父亲了解情况后,对柏洁的关爱更多了,但都是悄无声息的,不让柏洁有心理负担。
  上课时,常常抽柏洁回答问题,集中她的注意力,建立她的信心;下课后,总会不经意地与她聊聊天,疏导她的情绪,排解她的忧愁;放学后,也不忘嘱咐柏洁路上要注意安全;生活上,总是嘘寒问暖,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叮嘱柏洁增减衣裳。
  虽然都是些日常小事,但正是这样爱到细微处,让柏洁度过了人生最难的时期。母亲在柏洁读初三时走了,这让她低迷了好长一段时间,但在黄老师和父亲无微不至的关爱下,她顺利完成了初三的学业,被保送进入重庆三十二中高中就读。
  初三毕业典礼上,学校安排每班抽取一名学生,代表全班同学给班主任送花和致感恩词。柏洁成为学生代表之一,对此,她感到既幸运又紧张,"终于可以郑重地向黄老师表达感谢了"。
  柏洁在准备感恩词时,回忆起初中三年黄老师对她和班上学生关爱的点点滴滴,"想写的话太多太多了,因为她给予我们的爱太多太多了"。写好后,柏洁拿着稿子与同学们讨论,又修改了三遍,她想把最美的语言赠予黄老师。
  毕业典礼上,当柏洁读着这些发自内心的感恩的话时,那一幕幕黄老师关爱学生关爱她的片段都闪现在眼前,还没说上几句就哽咽落泪了。黄老师也止不住流下感动的泪水,紧紧地将柏洁拥入怀中。
  现在柏洁在重庆三十二中高中部就读高一,学校高中部与初中部相隔数公里,柏洁还常常步行回初中部看望黄老师。但去了四次都因黄老师有事外出而错过了,柏洁依旧一有空就往初中部跑,"就想看看她,让她也多注意身体,注意嗓子"。
  爱,是相互的。母爱是无私的,老师如母亲般的爱更是如此,但也往往会获得学生由衷的最真挚的爱。
  向丽君爱唱歌,嗓音优美动听,小学阶段常常参加学校的合唱。
  初中升入重庆三十二中就读,向丽君依旧爱唱歌,初一时就得知学校有《校园好声音》,当时想去试一试,却始终没有鼓起勇气,"从来没有在众人眼前独唱过,有些不敢"。
  然而这一段纠结埋在向丽君心中,有时候回想起来还有些后悔。
  到了初二,《校园好声音》又如期而至,去还是不去,这个问题又摆在了向丽君眼前,"依旧有些胆怯,但又想去尝试一下"。
  纠结的同时,向丽君已经在做准备,每天在家中练习《那年夏天》。
  似乎,这首歌选得也深有意味,当向丽君一遍一遍唱着:"想唱就唱/张开翅膀/要勇敢的飞翔/你有多倔强就有多闪亮……"她心中也积聚起越来越多的勇气,终于在截止日期前主动报了名。
  正如歌词里唱的那样"想唱就唱/我的梦想/从没被熄灭的光",向丽君说上台独唱是她小学时就有的从没被熄灭的梦想,进入重庆三十二中后,学校有这样的舞台,她不想一次又一次错过。
  报名后,向丽君非常认真地对待这次挑战自我的机会,练得更勤快了。
  她还请音乐老师进行唱功和着装的指导,又邀来同学当观众,练胆量。
  正式登台时,向丽君依旧不免紧张,"脑中一片空白",她说听到报幕后,自己机械地走上了舞台,不敢看台下的上千名观众,只盯着一个不存在的点。当伴奏响起时,也是本能地唱了起来,直到唱了一段有了些感觉后才稍稍放开。
  唱完,走下舞台,向丽君只觉得身子一阵阵发虚,但心里也涌起了一股欣喜,"我做到了!我做到了!"
  是的,从群体性的合唱中走出来,独自站上舞台,唱出心中想唱的梦想,她做到了!
  虽然只拿到了第二名,向丽君还是为自己骄傲。她回想道,"这就如人生的一道坎,迈过去之前确实是一道坎,迈过去之后,才明白那是自己设的一道坎。"
  这之后,向丽君变得更自信、大方了。尤其是进入高中后,她更积极地参与班级活动,参加班委竞选,现在是班上的地理课代表和学习委员,常常组织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互助学习。家长会上还站上讲台,面对全体学生家长,全面地分析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并能解答家长的疑问。
  向丽君说,那次独唱之后,她经常告诉自己"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正视自己往往会获得莫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