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很多种,有人说是育人,有人说是启智。对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而言,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向公共运输行业输送人才,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公共运输业关系到民生和经济,可谓任重道远。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把目标定得如此高,是否有"炒作"之嫌?
  事实永远是最好的注脚。
  2016年9月18日,在全国"公交出行宣传周"视觉设计大赛活动中,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人文艺术系学生团队的作品,获得了唯一的一个全国入选奖,而且该设计将在全国投放使用。
  该活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主办,可以这样说,设计能够获奖说明该设计不仅展现出了美感,更准确地把握住了国家公共运输行业的脉搏。
  此次参赛作品近万件。为什么由一家重庆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拔得头筹?为此,我们走进重庆公共运输职业院校,试图找寻答案。
  忙,是李亚萍对9月的唯一感受。
  李亚萍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人文艺术系的辅导老师,整个9月她都在忙着迎接新生。编写新生攻略,制作宣传展板,"如果不是有大二的同学们帮忙,我根本忙不过来。"
  9月1日下午,当学校通知李亚萍带领产品设计专业大二学生参加全国"公交出行宣传周"视觉设计大赛活动时,她内心是拒绝的。因为时间实在是很紧张,活动主办方要求9月4日就提交设计方案,也就是说,学生们只有3天的时间完成设计。
  作为一名工业设计老师,李亚萍心里很清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LOGO设计是不可能的任务。但同时,对学生们而言,能参加这样全国性高规格的比赛不失为一次锻炼。更何况,这次比赛的主题是"优选公交,绿色出行",和学校一直倡导的"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的精神契合。
  "我们最开始就没想过获奖,"李亚萍说,"想着也算能为行业做出贡献就很好了。"可以这样说,带着"服务行业"这样的赤子之心,李亚萍带领着产品设计系的6名学生在匆忙中开始准备比赛。
  陈佳是班长,她还记得第一次设计理念讨论会,是在迎接新生的现场举行的。同学们就"优选公交,绿色出行"这个主题展开了讨论。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就常常提到公共运输行业是服务于人民的行业。所以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想到用"人民群众"和公交拼音"GJ"作为设计元素。
  如何把两种元素完美的融合成为了同学们讨论的焦点。
  斑马线、公共汽车、红绿灯......创意像一口喷泉,不断地涌出。一遍遍的画稿,一次次的推翻重来。最后,同学们通力合作确定了最后的版本——
  手拉手的三个小人走向"GJ",象征人民群众选择公共交通,幸福和谐。整个设计选择用红黄绿的三个颜色,看起来活泼生动有朝气。
  9月4日,李亚萍提交了最终设计稿。半个月后,当得知获奖时,李亚萍和学生们都觉得,之所以能获奖,就是因为自己的设计紧扣了"人们群众"这个要素。
  这样想来,此次比赛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能够获奖,也在情理之中了。因为"服务行业,服务人们"这个理念,已经种在了每一个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人的心里。
  高职学生应该怎么教?
  这是李亚萍来到重庆公共运输学院任教前,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单纯地传授职业技巧?不行。每个学生都是有无限地可能,要尽可能地点燃他们内心对知识的欲望。
  只讲授理论?不行。当下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只会纸上谈兵,脱离实操的人才会被淘汰。
  当李亚萍正式成为重庆公共运输学院的一名老师时,她找到了答案——与行业结合,从行业的横切面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成为适应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李亚萍现在是工业设计课程的授课老师。"一般来说,学设计的只管外观,但我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李亚萍介绍。
  数学、机械原理、基本的汽车制造原理......这些在其他人文学院学不到的课程,都出现在了重庆公共运输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的课程表上。学生们平时做的作业,不管是雕塑,还是手绘,多数都以汽车等与运输业相关的产品为模型。这背后都体现出"为行业输送人才"的教育理念。
  不仅如此,注重实践是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的另一大特点。
  整个产品设计专业有4间实训室,就是为了让学生不断的进行实际操作。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为了让学生们接触到最新的技术,专门购置了一台高配置的3D打印机。
  "整个重庆高职院校,只有我们学校有哦!"同学们骄傲地说。
  除了与行业结合,注重实操,学校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大型赛事。这次设计团队的队员们都有参加全国性大赛的经验,这或许也能解释为什么他们在3天里做出的设计就能获选全国唯一的奖项。
  杨林源是这次获奖团队的一员。她还记得才进校时,有一点点的"不服气"。因为自己是艺术生,一直练习的是高大上的艺术技巧。所以进入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时,她很担心自己的专业水平不能得到提升。
  很快,她这样的疑虑就被打消掉了。
  首先,是班上的同学都是艺术生,整个班级的专业水平不输艺术院校。再者,"学校的老师都好厉害!"杨林源由衷地感叹。
  杨林源所在的产品设计专业属于人文艺术系,该系的任课老师都来各大专业艺术院校,不仅专业过硬,还都拥有在行业领先设计公司的从业经历。这样的师资配置能传授学生专业技能,又能带给学生专业的职业技术。
  不仅是杨林源所在的人文艺术系,整个学校的师资配置都体现着同样的理念。强大的师资和教育资源,让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有了公共运输业"黄埔军校"的美誉,为整个公共运输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一个高职院校需要这样强大的师资吗?
  答案是肯定的。
  从一个更大的层面上看,高职教育与整个国家的战略发展不谋而合。现阶段,我国的廉价劳动力的人口红利正在慢慢消失,急需一批高素质的专业行业人才进行人口转型。李克强总理就曾提出:"让职业教育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
  采访时,当问及对未来的打算,此次获奖的设计团队成员都显得胸有成竹。汽车制造业、轨道公司、设计公司......
  "现在整个公共运输业都在蓬勃发展,人们对设计的要求也在提高。"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采访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是在一个初秋的早上。可能和微凉的天气有些关系,整个设计团队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给我淡定温和的感觉。记者是抱着"为什么一个高职院校能够获得全国唯一奖项"的疑问去的。这应该是一个很抓眼球的标题,但在采访结束后,浮现的答案实在是平凡。
  如果一整个院校都把力气用在了"为行业服务"这个大目标下,那他们的学生在参加行业比赛时,不获奖反倒不合常理了。或许也正这种服务精神,让学生们都有了一股质朴的气质。
  这样的理念,应该就是职业教育的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