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2个教师节,教师节的主题是: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老师。
  做好今年教师节庆祝工作,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社会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教育大区、教育强区,沙坪坝区教育历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特别是“沙磁文化”更是蜚声中外。
  “十二五”时期,沙坪坝区的义务教育通过了全国首批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的督导认定,实现了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均衡。
  值得一提的是,沙坪坝教育大发展,更离不开教师团队的创新工作,特别是全区通过“导师制”、“名师工作室”等方式强化教师队伍的培训,使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名列全市前茅。
  在全国第32个教师节之际,我们通过选取的部分优秀教师事迹,来窥见沙区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以此见证沙区教师的成长路径,正是他们时刻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教育这块沃土上耕耘、播种、收获。正因为有他们这样一群鞠躬尽瘁、默默奉献的教师,莘莘学子才得以茁壮成长。
  走进重庆69中张艳琳老师的课堂,总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学习共同体”,一起就课堂内容展开探究和讨论。
  69中以培养阳光好少年为育人目标,对学生提出有礼仪、讲诚信、会合作、爱学习的四大要求。在张艳琳老师看来,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来说,懂得合作尤为重要。
  让学生学会合作,对于初中的孩子们来说,光靠讲大道理是不够的。于是,张老师从小事着手,让学生自己来制定班规,在相互的讨论中加深了解,磨合默契。
  新学期伊始,张老师还会在全班公开竞聘班干部、合作学习小组长,全班投票,民主选举。随后再由小组长挑选组员,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每周按照班规对小组各方面情况进行评定打分,每学期期末将成绩做一次评比,对优秀小组进行表彰。
  小组的竞争和合作能极大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和积极性,但有时也会遇上一些小插曲。就在本学期开学时,张老师班上有两名同学因上期表现不好,拖了小组后腿,各组长都不愿意要他。
  这时候,张老师站了出来,她一面鼓励这两名同学大胆站上台公开发表应聘演说,针对自身问题做出公开改正承诺,以诚恳的态度表达自己的决心。另一边,张老师又找到组长们,希望他们能真诚帮助每一位同学进步,对他们的不足进行提醒监督。经过张老师的调和,两名学生最终顺利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除了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更多的时候,张老师更是以身作则,与学生一起接受班规的约束。与学生一样每天上交一篇小字,与学生一起做课间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张老师说。
  张老师对教学和班级管理上的付出学生们也都看在眼里。前不久,在学校“我身边的好老师”征文比赛中,班上37名学生中竟然有35人都写了张老师。“孩子们的感恩让我分外感动。”张老师说,每当以前的学生向她发来节假日的问候,甚至连生活中的琐事都与她分享时,总能感到满满的幸福。
  “哇,大学图书馆好宏伟啊。”“这校园真美。”……风和日丽的周末,重庆青木关中学的洪亮老师带领学生们参观起了大学校园。
  青木关中学毗邻重庆大学城,而洪老师所带的高中生们也正在为考取大学而作最后的冲刺。
  “很多孩子对大学生活比较模糊。”洪老师说,“所以让他们提前走进大学,对大学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目标和信心。”
  除了参观校园,洪老师还有意识地带学生进行户外的拓展训练。信任背摔、同心杆、毕业墙……每一个游戏项目都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考验。“我希望以此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勇气。”洪老师说。
  课堂外的活动够丰富,而回归课堂,洪老师在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从微观到宏观,也让化学概念不再抽象。
  洪老师坦言,就化学学科而言,初中和高中在教学方式和难度上都有所差异。高一新生刚入学,面对“物质的量”这一庞大而抽象的概念,往往觉得摸不着头脑。
  而这时,洪老师就会用时间、长度等生活中学生熟悉的量进行形象地类比。以这些量之间看得见的转换关系,引出“物质的量”的转换公式。
  作为十年的班主任,洪老师在不断融入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过程中,也逐渐让自己所带的班级形成出了直爽、较真的班级气质。
  “因为我本身性格比较直爽,在和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自己的率真可能也无意中影响到了他们,”洪老师说,“有时候我就发现,我们班的学生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时,都能理性思考,自己做错了就道歉,对方的原因就用心去包容。绝不会因为小事斤斤计较。”
  “我被重庆大学录取了,老师,高兴吧!““我考上了西南大学,谢谢你,老师”“老师,我考上了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以后接您到海上去玩!”……在整个暑假中,洪老师最幸福的事情便是不断接到学生报喜的电话。在今年的高考中,洪老师所带的班级共有25个学生考上了重点大学,其余的30名学生,也都考上了本科。
  从2002年教书到现在,曾经青涩稚嫩的小伙子也早已过了而立之年,洪老师也满是感慨。洪老师说,虽然自己也曾很辛苦,特别是进入了高三之后,日历中便没有了周末,也没有了节假日,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学生。但当看到学生顺利毕业,并取得理想成绩的时候,他真切的感受到了作为一个老师的幸福和自豪。“所有的艰难,所有的委屈,都被满满的幸福和快乐淹没了”。
  今年,是欧杰从教的第三个年头,经过几年的沉淀与蜕变,他已然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小学科学老师。如今的他,课堂上有着一套独特新颖的教学方法,课下则是深受孩子们喜欢的“大哥哥”。
  刚进入沙区森林实验小学教书时,欧杰多少有些无所适从。由于实习时教得都是中学生,第一次面对这些天真活泼的小朋友,欧杰坦言,我把他们都当成大孩子来上课了,导致课堂很无趣,领导也提来了建议。
  从那以后,欧杰在教学上开始更加注重对象感,创新课堂形式,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
  对于科学世界,孩子们总是保留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巧妙地利用这份热情培养孩子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此,欧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增添趣味性、生动性。在他的课堂上,会采用卡通角色扮演、动手大赛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课堂内容也延伸到课外,让孩子们印象深刻。
    一堂“磁铁的两极”课程,为了让孩子们理解到位,欧老师亲自设计脚本、拍摄视频,短短两分半钟的一段视频,足足花了他一周的准备时间。但当他看到微视频深受到孩子们欢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时,欧老师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此外,欧老师执教的“测量水的温度”一课 ,也在全国第五届小学科学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除了课堂教学上的独具匠心,欧老师也逐渐摸索出一些与学生的相处之道。
  一次,欧老师带领学生参加科技模型比赛。赛场上,有位小朋友把自己的模型赛车遥控器电池盖借给了其他学校的孩子,但是那个孩子忘记了还,导致这位小朋友没参加成比赛。当下,这个孩子表现得非常失落。面对这种情况,欧老师蹲下身来,轻拍孩子的背,耐心地宽慰他,帮助他调整心情。欧老师说道,其实,小朋友内心是很看中比赛结果的,本是好意帮助他人,却连累自己,他心里一定很委屈。这时候最重要的,其实是帮助他调整心情。
  正是有着这样的耐心和包容,欧老师每次带队参加科技模型大赛,都会有许多孩子获奖。一次,参加区里的科技模型比赛,欧杰所带的孩子全部获奖,而且获得一等奖的比例占到全区的一半左右。
  “当成人放弃对儿童的压制,试着去研究和了解儿童精神世界的外在表现时,就能够清楚地体会到,儿童的内心世界远比成人认定的要丰富而成熟得多。”欧老师一直践行着这句话的真谛,身体力行地传递沙区森林实验小学“自由呼吸、自在生长”的办学理念,他愿意蹲下身来,带着更多的爱和宽容,走进孩子纯粹无比的内心世界。
  “唱歌老师好!”这是1997年中师刚毕业的黄燕君来到学校后听到的孩子们对她的称呼。
  那时的西永第一小学还是一所地地道道的乡镇小学,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唯一的教学乐器是脚踏式风琴,上课时需要师生合力才能抬到各个教室。
  “孩子们根本不懂什么是音乐,以为音乐课就只是教他们唱歌。”孩子们的对音乐浅显的理解让黄燕君惊讶,更让她心疼。
  因此,黄老师作为学校唯一的专职音乐教师,充分利用每一节音乐课对孩子进行音乐知识的普及,让他们知道音乐不仅是唱歌,还有表演、器乐等等丰富的内容。
  随着后来学校的翻新和扩建,音乐课的设施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孩子们的音乐素养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这时,一直坚守在西永一小的黄老师又有了教学上的新思路。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识谱能力和音准是一直困扰黄老师的一个问题,直到2005年参加一次区里的教师培训,黄老师发现了一个“宝贝”——口风琴。
  口风琴价格相对便宜,而外形又和钢琴相似,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手指,又能帮助学生提升乐感。“我立马就觉得非常适合我们的孩子。”黄老师说。
  从学校的兴趣班开始,黄老师逐步在学校普及口风琴,然而推广的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
  黄老师用中午的休息时间为孩子们无偿教学,但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休息不够影响学习,并不支持。黄老师知道后,主动关心孩子们的学业,并积极与任课老师沟通。
  同时,在学校领导和任课老师的支持下,黄燕君继续认真教学,指导学生参赛。在看到部分孩子频频获奖之后,家长们渐渐认可了这个不只教唱歌的黄老师。
  从年级到学校,再从沙区到重庆市。短短几年,口风琴已经成为西永第一小学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去年,学校选送的课堂器乐作品还荣获了第七届中小学生展演活动学校教学成果班级展评合奏小组的一等奖。
  “每学期学三首歌,六年下来就能学会36首歌。”这是黄老师为孩子们列出的“收获账单”。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黄燕君一直坚守在西永第一小学,从事着最基础的音乐教学工作。一届又一届的孩子们也在黄老师的带领下享受着音乐带来的魅力。
  上世界九十年代,小学体育教学的环境远不及现在。刚从学校毕业周韦就来到陈家桥镇小学,也就是现在的大学城第一小学,成为了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当他看到孩子们在不够平整的操场上撒欢儿地奔跑时,他开始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条件内,让体育课得到规范,合理增强学生的体质等问题。
  通过跟老教师的沟通,以及一段时间对学校学生具体情况的了解。周老师在自己的体育课上提出了“三个一”,即人手准备一根跳绳、一个鸡毛毽、一个沙包。
  “这些都是孩子们自己带来,没有统一的要求,有些还是学生和家长自己制作的。”周老师说,当时条件虽然简陋,但还是希望学生能使用合适的运动器械。
  2011年学校整体搬迁,有了崭新的塑胶操场,体育教研组也购进了不少新式的运动器械。足球、篮球等集体运动项目逐步进入课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也由单一的体能训练,变得更多元起来。“现在的体育课除了锻炼身体,对趣味性也有了新要求。”周老师说。
  学生们并不知道,这个整天在操场上陪着他们奔跑、嬉戏的周老师,在课下其实也是一名安静的“文艺青年”。
 闲暇时,周老师总喜欢随手练练字。“周末有时间就练毛笔,平时课间就用钢笔随便写写。”而坚持阅读,也是周老师的一大爱好,《读者》、《意林》等文摘类杂志都是周老师的“爱”。
  2003年,遇上学校用人调整,学校把曾经“普师”出身的周老师临时调到了语文老师的岗位上。这在外人看来,无论是工作环境和性质上都有着非常大的跨度。但正是周老师平时对于文学点滴的积累,让他的“跨界”并没有太吃力。
  “当我拿着语文书走上讲台时,孩子们觉得惊讶,我也能感到他们的欣喜。”周老师说,他当时并没有考虑太多,而是忘记自己以前的身份,完全以一个语文老师的姿态进行教学,逐步把学生带入了常规的学习状态中。
  在语文学科教学三年之后,周老师再次被调回了自己更熟悉的体育教师岗位。但周老师依然坚持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师素养,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我希望自己各方面都有所涉猎,只要学校和学生有需要,我都愿意为此效力。”周老师说。
  有人说,遇见一位好老师,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如果遇见,那应该是一种幸福!
  所以说,在学生时代,遇见一位好老师,是每个学生乃至家长的最美愿景。
  短短几天,通过走访沙区部分中小学校的不同教师,透过他们的话语,让我们看到沙区好老师成长的发展路径有迹可循。
  当然,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好老师的形象。
  不得不说,好老师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与容貌无关,更多的是内在的涵养或渊博的知识。也许在不经意间他、她的一句话,或一个眼神,甚至一个动作,就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人生轨迹。
  这也足见好老师的价值所在。
  其实,好老师也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而作为一个好老师,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扎实过硬的学识,要有广博的仁爱之心。
  值得一提的是,沙坪坝区拥有全市一流的教育氛围和一流名校资源。不可否认的是,和普通学校相比,名校有一大批好老师,名校的光荣也在于此。
  而我们走访的部分教师,相对而言,更多的是快速发展中的中小学校,他们也代表着一个基层教师群体的印象。
  可喜的是,作为全市教育大区、教育强区,沙坪坝区一直“以最强的师资支撑最大的民生”和“让每位教师都优秀起来,让优秀的教师更卓越”为理念,全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同时,随着学区制、集团化办学的推进,让我们感触到全区打造一流师资队伍的魄力,这既是普通一线基层教师的福利,也是全区中小学生的福祉。
  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优质均衡教育的全面铺开,沙区“好老师”会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遇见好老师”成为更多人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