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新闻发布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低谷,这个词缠绕了渝北中学高2016级全体教师整整三年。三年前,渝北中学遭逢生源"低谷",原计划招回500优生,可实际只招回来266个联招600分以上的"优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每一位教师都屏息静气,眺望前方,踏实脚下。
  三年过去了,这个夏天,学校一片欢欣鼓舞。2016年高考,渝北中学创造了崭新的辉煌:重点本科上线436人,本科上线969人,清华北大上线5人,石景宜同学以695分的绝对高分获得渝北区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
  数据振奋人心,故事温暖人心。
  老师们说,教育是事业,是科学,是艺术,应做到"呈人之美"亦"成人之美"。今天,让我们翻开渝北中学教师的故事,看他们如何奉献、求真、创新,如何书写"低谷中的神话"。
  作为年级副主任,姚秀林除了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管理好自己的学生,还要管理好教师团队及整个年级。在管理过程中,虽然制度严格,但她却游刃有余、灵活自在。
  在姚秀林眼里,从青年教师到老教师,这个团队的每一位老师都十分敬业。老师有考核制度,达到相应的指标会奖励100元,相反则会扣50元。每每公布数据的时候,老师们都很激动。姚秀林说,对他们来说,这与经济上的奖惩无关,老师在意的是自己的学生是否进步、自己是否成功。
  渝北中学的所有考试,24小时内必须出成绩。有时候周考在晚上进行,老师们第二天还有繁重的课程,就会在当天晚上加班阅卷,最多时一位老师要阅150份试卷。若是周末周考,50多岁的老教师还会专门开车到学校阅卷。
  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年级层面进行分析后,各备课组会进行更精细地分析。细到什么程度?渝北中学的每次月考,都是电脑阅卷,所以各项数据都很细致。其中有一个项目叫做"小题分",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科目每一道题目,得了多少分,都能在"小题分"上清晰地看到。备课组开成绩分析会时,对每一个问题都必须点出来。例如:某次考试中,×班数学的三角函数题目,得分率明显低于其他班级。那么,相应的老师必须再出两套单项练习题给这个班的学生,以便查漏补缺。
  此外,"小题分"还便于科任老师分析学生情况。学校给每个科任老师都划分了希望生。首先,老师要从思想状态上去关心这些学生;第二,分析该生在自己所教的科目中哪个环节相对薄弱,老师需斟酌是否需要单独出题,利用自习课为其单独补课。
  其实,"小题分"只是渝北中学老师们众多工作中的一项。能在生源"低谷"中书写出如此辉煌的成绩,除了布好"大局",他们还需要在众多细微处躬耕,所以姚秀林在管理过程中十分灵活。
  "清水要想保持永远的清澈洁净,就必须随时有新鲜泉水注入,流动不止。"渝北中学的老师永远不会停止学习的步伐,每学期每名教师必须上一次教研课。此外,学校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还专门设有青年教师研修班,每一位新教师都有一位老教师做导师。
  作为领导层,姚秀林很少批评年轻老师,尽管他们有时处理问题不当,但更多的是鼓励、引领和支持。14班是一个难管理的班级,对于年轻班主任曹俊的很多做法,年级都给予默默支持。严厉也好,松散也罢,姚秀林都在一旁关注,适时配合班主任作出相应动作。前期学生不服从管理时,年级会直接出面干预。后期班风改善,则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情景:某节课上,同学们含着棒棒糖、吃着小零食,气氛融洽地上课。姚林秀说,那是因为同学们获得了奖励,或者是在为某个学生庆祝生日,也有可能是在庆祝某个节日。文科生有文科生的浪漫,文艺小青年不适合太过严苛的条条框框。当然,这需要特别的氛围和特别的约定。
  作为2016级数学备课组长,于奇全称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数学。他说,老师要站得高、看得远,教学才能少走弯路。
  2008年,于奇全从云阳县一中学选调到渝北中学。作为一名新到学校的教师,他却一心想改变这所学校的教学节奏。早在上一届,于奇全就提出了"变法",他认为,原来的第一轮复习战线拉得太长,应在一诊考试前结束。但一所学校多年的复习模式,不是一个人说改就能改变的。这一想法遭到了组内成员的反对,许多老师都认为这是第一遍应该注重基础,战线拉长才对,和于老师的想法背道而驰。
  2016年,重庆高考使用全国卷,这一变革无疑会打破各个学校的教学节奏。借助这个契机,于奇全再一次提出了"变法",经过商议,老师们下决心革新尝试。一边是学校"不能抢进度,要把概念复习到位"的指导思想,一方面是必须跟上全国卷的步伐,在双重压力下,渝北中学的老师们风风火火地开启了创新模式。
  于奇全说,执行了新的复习节奏之后,就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第二轮复习。而第二轮复习,各项工作则更加系统、复杂。一二类班级、文理班级,各个层次班级的老师分别制定规划、实施。命题、印试卷、分析学生情况……老师们团结协作,工作更加主动,面对学生的问题也更有针对性。
  在一系列的改变下,自一诊考试以来,学生的各科成绩,特别是数学,迅速在渝北区崭露头角。于奇全说,能够带领数学组从生源"低谷"走出来,是因为自己站在"巨人"的肩上,"除了归功于大形势,还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正确指挥,以及团队的协作精神,这些都是促使这一'变革'成功的重要因素。"
  从宏观策略到精细操作,从全年级教学到个人教学,于奇全都有自己的一套。在命题的时候,他与老师们将学生的薄弱知识点藏在简单的题目中,以不经意的方式对其加强练习;作为文科班的数学老师,他善于利用文科生信息交流的特长,以玩笑引导他们做出正确反应……他用"润物细无声"来形容以自己为首的数学组的种种措施,那些举动与话语,看似无心,实则都是独具匠心的智慧。
  如今,于奇全又在思考学生的培养方向与专业引导问题。自己女儿的事例,让他明白专业选择对一个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所以这个把每一个学生当做自己孩子的老师决定,要在这方面多学习、多思考,以期在日后的教育过程中,能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及看法,为他们的未来负责。
  在郑如彩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她坚信这一点,并不断实践,用爱去唤醒那些"沉睡"的种子。
  高一分班时,班上转来了调皮学生曾达康(化名),学习热情不够、习惯不好,导致他的成绩一度在班上垫底。
  曾达康家住大渡口,是一名住校生。一次,他翻墙出去上网,被学校保安人员抓了个现行,按照规定,是不能继续在校住宿了。考虑到曾达康的家离校较远,并且临近期末考试,郑如彩便把他接到了自己家去住。
  每天,郑如彩都带着曾达康一起上下学。近距离的相处,让师生之间有了更多沟通的机会。生活中,她坚持引导、鼓励这个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每一个学生的本质都是好的,老师应该善于挖掘。"郑如彩明白,曾达康的内心深处正在发生着改变。学习中,她更是特意安排"互助小组"内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帮助他补习。
  郑如彩后来才知道,由于离家较远,孩子又调皮,曾达康的父母准备下一学期把他转到家附近的学校,已经在筹备中了。但是,渝北中学这个班主任的种种举动打动了他们,更打动了曾达康,转学的事不了了之。
  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曾达康逐渐发生了改变。他不再整天想着游戏,而是投入到学习中,与同学们探讨题目,互帮互助。虽然过程中有反弹,但都很好地克服了。在今年高考中,曾达康考了470多分,足足高出二本线50余分。要知道,高三上学期,他还因担心自己的实力而准备报考单招。
  一路上,郑如彩不断鼓励、陪伴,促使曾达康逐渐觉醒,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耐心、爱观察,是郑如彩最基本也是最拿手的技能。因此,学生都觉得这个班主任很"神", 什么事都逃不过她的眼睛。要知道学生所想,除了平时细心观察,她还有很多渠道。
  高一、高二时,她通过周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那些平时不爱找老师聊天的学生,更是把周记当成了一种倾诉渠道;班会课上,她通过组织节目让学生展示自己,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晚上查寝,她总是找话题了解大家的生活情况,到后来,每每查寝室,女同学都舍不得她走,拉着她在学生宿舍睡。
  "彩彩",是家人对郑如彩的称呼,如今,学生也都这样亲昵地唤她。一如她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早就是亲人一般的存在了。能做到如此,源于她对学生的宽容博爱,学生对她的信任喜爱。
  2016年高考,石景宜同学以695分的绝对高分获得渝北区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作为其班主任的袁伟谦虚地表示,这是学生"顺其自然"的发展结果。他所谓的"顺其自然",并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尊重学生的选择、爱好,自己充当引导人、鼓励者的角色。
  石景宜的入校分数为687分,离南开中学录取线还差1分。清秀、阳光、精明,这是袁伟对这个学生的第一印象,尽管成绩有些危险,但根据袁伟的经验,这是清华、北大的苗子。此后,石景宜成了他重点关注的对象。会学、会玩、记忆力好、喜欢研究问题、爱好广泛,这些都是袁伟观察的结果。
  在排学生座位这件事上,袁伟一直都很民主,让学生自己找学习伙伴。但为了保证石景宜的学习环境,他曾破例出面干扰,安排班上第二名与石景宜同桌。可一学期下来,两位同学都来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性格沉稳的第二名表示自己压力太大,爱玩的石景宜则"吐槽"对方太无趣。最后,石景宜选择了好朋友做同桌,一个爱玩游戏、唱歌麦霸、小说兴趣浓厚的学生。袁伟担心之余却也还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在一旁默默关注。
  事实证明,袁伟的担心是多余的,两个爱玩的伙伴聚在一起,并没有造成负面影响。相反,两人合理安排娱乐时间,上课时集中精力,效率很高。今年高考,这名同桌也以610分考取了自己心仪的高校。
  高一到高二,石景宜的成绩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状态。袁伟表示,这与精神动力和学习方法分不开。一路上,袁伟一直鼓励着他,"很多时候我自己心里都没有底,毕竟生源不是700分以上的绝对'好苗',但还是要对他表现出信心满满的样子,给他足够的心理暗示。"他认为,教师对学生自信心的塑造至关重要。
  今年2月28日,为了帮助高三学子减压,渝北中学全体高三学生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素质拓展训练。水到渠成、击鼓颠球、团队合拍、蛟龙出海等项目,让大家在游戏中收获了人生道理。
  其中,"击鼓颠球"让袁伟印象深刻。最初同学们颠一个都成问题,最后却以250余个打破了全国校园记录。"这场训练来得太及时了,"几个月后再次谈论起来,袁伟仍难掩激动,"看似不可能,最后却实现了,这与石景宜的高考经历如出一辙。"袁伟回忆,当天教官还组织同学们分享了感悟,大家都表示,许多看似不可能,其实并没有那么难。还有同学表示,自己的目标应该定得更高。这次活动,让石景宜坚定了考名校的决心,全班的学习氛围也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一头齐肩短发,扎成一个半丸子头,黑框眼镜下的一双大眼与其温婉的外表有些不符,透露着机警。29岁的曹俊坦言,自己是一个"套路"颇多的班主任。
  2016级14班成立之初,便在学生中引起了一阵"轰动",因为它聚集了这一届的"风云人物"——艺体生。由于各种原因,本届艺体生几乎全都聚集在了这个班级。在不少人眼里,艺体生是不爱学习、调皮闹事的代表,14班也曾不例外地被其他学生贴上"最差"标签。
  接手的第一天,曹俊就接二连三地收到了来自学生的"下马威"。来到教室安排座位及扫除,看见墙上有一块破旧的张贴木板,她便安排学生将其拆下来。一名学生立即反驳道:"拆下来放哪里?拆了我们的东西贴哪里?我们不拆!"说完就大摇大摆走出了教室。曹俊没有放在心上,对一旁的同学说,"新班级新面貌,我们把它拆下来换新的吧!"几个学生虽然将木板拆下,但却将其随手扔在走廊上后扬长而去。面对又一个"下马威",曹俊依然没有多言,而是默默地将木板捡回,放进了教室的垃圾桶。
  随后,曹俊招呼同学们进教室排座位、讲解班级事宜。几名男同学却伫立在后门外,说自己喜欢站在外面听。几番询问,他们仍表示自己就在外面听。"那你们就在那里听吧!" 曹俊温柔的话音一落,只听"砰、砰"两声,她迅速将前、后两道门关上。
  "原本想以一个温柔的形象和同学们处好关系,看来原有的'套路'行不通了,必须要有'新套路'才行。"曹俊坦言,自己看似弱不禁风,其实骨子里是一个要强的人。回到讲台,她一巴掌重重地拍在讲桌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后,就开始"立规矩"。
  当一群调皮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时,状况难免较多。有一个月,班上连续得了九张处分。"我不生气,我只是很难过。接触大家的这段时间,听到了一些流言蜚语,我怕这几张处分,会让其他学生认为我们就是他们口中那样的班级。我觉得我们不是!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我知道你们都是善良的、讲义气的,希望大家不要因为这几张处分,就对这个班失去信心,毕竟我们是新成立的班级,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扭转在大家心目中不好的印象,逐渐把具有特色的班级建立起来……"一番肺腑之言结束,曹俊早已泪流满面,同学们也纷纷低下头抹眼泪。其中,"套路深"的曹俊对学生撒了一个慌。"因为这几张处分,年级领导认为我管理不得力,可能后面没有机会再任大家的班主任了。"这让同学们哭得更凶了。
  这一次事件之后,14班的班风发生了质的变化,甚至班上最调皮的男同学成为了"管理者",带领大家走向"正途",这个班也逐渐摘除了"最差"的标签,各种转变,成为了老师们时常表扬的对象。
  分班时,14班与总平均分最高的文科班相差近60分。两年半的时间,差距缩小到了20分,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期。
  "只要以心换心,班主任工作其实很幸福。"曹俊于学生,如水,或柔情或严厉,她随物赋形。为了赋予最适合这个班级的形态,她费劲心思与学生"比套路",但所有"套路"都是真心,收获了孩子们的成长,收获了自己的成长。
  有人用水来形容教育。首先,教育如水,渗透在空气中、土壤中、生命体里,无形无色,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再者,教育如水,具有无限生命。
  我想,教师也如水。
  宽容博爱的郑如彩,润物无声的于奇全,随物赋形的曹俊,灵活自在的姚秀林,顺其自然的袁伟……他们纯粹清澈,他们执着坚韧,他们以滴水的力量去打磨原石,滋养生命。这,不就是如水般的智者吗?
  三尺讲台,清水清淡的生活,因博爱而变得深邃,因学习而变得丰裕,因一片丹心而变得绚烂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