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同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一起并列为体制改革中需要解决的三大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
30年过去了,中国正在举办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它成为了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教育形式。
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有一群人功不可没,那就是我们的职教老师。无论是花甲之年的老教师,不惑之年的中年教师,还是而立之年的青年教师,他们坚信职业教育之重要,倾心守望,为职业教育的春天播种希望。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无言地守候着职业教育,他们不仅是教授技能的老师,更是人生的教育者,是学生的生活导师和道德引路人。
他们年近花甲,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深谙职业教育之道,相对于高等教育而言,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性,除了教好一门技术,职业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004年,张光跃来到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那时候学校地点还在袁家岗奥体中心,占地仅两百多亩,学生不到八千人。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启动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按照“地方为主、中央引导、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遴选100所高职院校进行重点建设。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入选,是重庆市首个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学校。
在此机会下,学校新建多个特色专业,组织教师编写教材,大量老师到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职业教育走在世界前端的国家进修,师资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校硬件设施也得到大力加强。
2010年,学校搬到渝北空港新校区。经过五年发展,现占地面积达到1000多亩,学生规模12000人,教授50多人,博士30余人。
10年时间,张光跃恰好见证了学校的几个重要转折。
60岁的张光跃原本即将退休了,但是作为教授,学校延后了他的退休年龄。这也如了他的意,在教学岗位上坚守了34个春夏秋冬,他舍不得。
不少来到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应试教育的失利者,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为此,张光跃经常找学生交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道德意识、责任观念。
罗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高考时因为一分的差距与本科院校失之交臂,不想过早出身社会的他来到了职业学院。来到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由于对专业的陌生,罗飞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后来又被网络吸引,产生了厌学情绪。<查看详情>
1993年,赵计平踏上了教育之路。来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之初,这里的一切不似如今这样繁荣,特别是落后的教学设备,让她只能着重书本上的知识讲解,赵计平回忆,那时候有一幅挂图作为教学道具就很不错了。
20多年的时间,一路走来,赵计平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和变迁。如今,学校教学资源丰富,多媒体技术、实训基地应有尽有,学生的课堂也从单一的听课、记笔记变成了小组讨论、头脑风暴、互动学习、案例分析、实训操作等。
这让赵计平感到惊喜,因为自己所崇尚的职业教育模式一直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标。“能力培养不单单是说教,那些都是空的,我们需要的是动手,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工作中。”
赵计平总是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上健康安全课的时候,她给学生一个模拟情景:公司发生了严重火灾,大家应该怎么逃生?是直接跑出去,还是捂住口鼻有序匍匐出去?她还让同学们分别扮演企业领导、组长、同事、受伤员工,大家在这时候应当怎么办?火灾结束后,各自又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
全班同学立即展开了激烈地讨论,一堂原本枯燥无味的健康安全课就这样有声有色地进行完了。
“听懂了不见得就是会做了。”赵计平说,高职要求动手能力强,很多同学怕动手,就是因为害怕动手错了被老师批评,“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鼓励”。<查看详情>
他们年近不惑,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个年纪的他们对前路已经看得很透彻,从迷惑走进了坚定区域。他们授课方式、评价方式的变革,是为了赢得学生的认可,发挥教育的最大效能。他们说,为学生服务,自己很乐意,不仅在学生在校期间传授技能,也乐于为毕业后的学生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赵宇枫最注重对学生未来的规划和引导,每一门的课程的第一节课,她都会先告诉同学们这门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有哪些。在课程学习中,赵宇枫也时不时地向同学们补充相关行业里的其他技术上的信息。
上课时她会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写在黑板上,便于同学们咨询问题,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她鼓励同学们多提问。大家也因此信任她,和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甚至有同学毕业多年后有问题还要来请教赵老师。
2009年毕业的吴亚(化名)至今还跟赵老师保持良好的联系。
吴亚是一名来自重庆万州的女生,在课下的聊天中,她向赵宇枫表示,作为一名重庆人,加上不太自信,自己打算毕业后就留在重庆。赵宇枫听后鼓励道:“你想不想去外面呢?如果有想法就一定要去尝试,你学习的软件开发专业北上广等城市才是最能锻炼提升能力的地方,趁年轻最好出去闯一闯。”
大三的时候,吴亚去到了无锡,因为实在不习惯那边的生活,三个月后回到了重庆。
回到重庆没几个月,她发现赵宇枫以前的鼓励是正确的,IT行业还是应该出去看看。在赵宇枫的推荐下,吴亚再次离开重庆,来到了成都。
投了中英双文的简历之后,一家新加坡和中国合资的公司通知吴亚面试。“赵老师,我好害怕呀!英语简历就是在你的鼓励下写的,要是面试要求用英语怎么办?”赵宇枫笑道:“咱们学校不是专门开设了外教课吗,其实你们的口语能力都挺好的,好好准备一下,要相信自己。”<查看详情>
重庆新逸居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基于微信服务号在线预订、线下服务的O2O高端家政服务平台。创始人冉逸舟是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的学生,也是李乐的学生。
2014年,毕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冉逸舟经过与李乐反复讨论,决定将机场集团稳定的高薪工作辞掉,全身心投入从大学时代就开始着手创办的公司事务中来。
短短两年时间,冉逸舟的公司业务已经覆盖重庆主城各区,有在职员工40余人,以服务高端、员工素质高端为特色,目前在业界已经颇有名气。
提到创办公司的初衷,冉总回忆道:“那是在李乐老师的《物流电子商务》课上关于互联网思维,也就是现在的互联网+,引起了我的思考。”
学生时代,每次课后冉逸舟都与李乐老师探讨相关行业的发展动向。毕业后也一直与李乐老师保持联系,并在李乐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创办了如今的企业。
在李乐的指导下,公司逐渐发展壮大,冉逸舟说李乐老师的很多建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感谢李老师良师益友般的无私指导,这是学校和老师对我们已经毕业的学生的一种后续服务,感谢学校,感谢李老师!”<查看详情>
“传说不如现实来得真实。”学生曾这样形容郑丽老师的严厉,久而久之,她就被学生称为“灭绝师太”。
其实,郑老师刚到校对学生并不严,后来发现他们就业过程中由于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会面临很多问题。毕业生的诸多抱怨让她决定以规则管教学生,切实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为此,郑老师设立了教学助理、博客管理员、总监等,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模拟公司运作。期末成绩要自己挣,作业质量、日常行为等都是考核标准,犯了错会连累“科长”写1500字检讨.......第一学期,苛刻的要求让学生大为不解。面对质疑,郑老师不得不顶住压力,“我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适应这些制度。”
一个月后,很多学生渐渐适应了郑老师的模式,学习和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他们已经不再畏惧郑老师,更多的是敬畏和感激。
可是,仍然有男生在班上“兴风作浪”,李武(化名)就常因为打架斗殴没少受郑老师管教。后来,他被安排担当课代表,不仅要出题,还要组织同学考试、阅卷,没有完成任务就会连累同学受罚。重重压力曾让李武红了眼眶,但他不言放弃。如今,李武成了公司老总,回忆当年,他说:“感谢老师给了我锻炼的机会,而这份坚持不懈的精神最终助我成功。”<查看详情>
“当老师很快乐,和学生相处很轻松。”对詹华山老师而言,每一届学生都是他的朋友。他会介绍历届学生彼此认识,周末约上大家一起聊天。
在学生眼里,詹老师没有一点架子。上课时,他喜欢把自己设定为学生的老板,带他们深入企业,尝试着独立完成一个项目,甚至直接和甲方交谈。为了便于教学,他们还有专门的工作室供学生画图纸。
温柔老师也会遇到调皮捣蛋的学生,詹老师表示,要“顺着他们的毛捋”,否则适得其反。甚至在实践过程中,有些人心情不好就翘课或者不完成任务,詹老师再生气也不会骂学生,而是让他们有事提前告知。学生也能理解他的用心,久而久之也就不那么任性。
慢慢地,詹老师就在学生中树立了大哥哥的形象。不仅如此,詹老师自由不羁的性格也让人印象深刻。
“当老师不能束缚学生的思想,绝不把他们培养成‘匠人’。”他希望学生拥有自由而轻快的灵魂。
只有思想自由才能行为自由。设计过程中,詹老师发现大多数幼儿园只注重学生安全而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他们筑起高高的铁栏,将孩子与大自然隔离。”每一次,詹老师都会跟园长沟通,让他们在学校中添加更多童趣元素。这成了詹老师教学的案例,在课上被加以分析。他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自己的设计初衷,也能做一个不被条条框框束缚的人。<查看详情>
初涉职业教育时,他们对这个领域是陌生的,只知道是教技能育人,与其他教师没有区别。随着时间的推移,汗水在这个平凡岗位上越积越多,或柔情或严厉,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感悟,具有了一种叫做“情怀”的东西,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之重。
31岁的刘蘅特别喜欢跟学生交流,除了专业知识,人生、理想、感情,刘老师也可以和你聊得很嗨。
但同时,刘蘅对学生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上课不允许迟到,交作业过时不候,作业量远大于其他老师,每次作业会被“遣返”修改很多次……
之所以严格,是因为自己在离开校园来当老师的时候,出发之前研究生导师叮嘱道:“宁可学生现在骂你,也不让学生将来恨你。”刘蘅一直把这句话作为从教准则,为了对学生的将来负责,他从不为一时的轻松而降低自己的教学标准。
“虽然同学们当时会抱怨作业太多,但都会认真完成。”一学期下来,大家纷纷表示,在刘老师课堂上学到了很多知识。
教学五年,刘蘅把学生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自己有着准确的定位,一心跟着老师学好一门职业技术;第二类是因为高考失误来到高职院校,心有不甘;第三类是彻底否定了自己。
三类学生各有特点,需要分类教学、引导。刘蘅说,第一类学生只需要加强他们的学习即可;第二类需要老师的疏导;第三类则需要更多的关注,让他们认识到,成绩不好只是在高中,语数外等成绩方面,来到高职,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需要重整旗鼓。<查看详情>
步履矫健,声音洪亮,做事雷厉风行,这是温娇老师给人的印象。当班主任亦如此,她对学生一贯严厉。
温娇老师“严”在哪里?第一堂课时,她就立了规矩:“我不会包容你们任何小脾气。”温老师要求学生上课不能玩手机,随意聊天,否则扣除他们的操行分,严重者期末考试挂科重考,她说:“学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错事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同时,温老师还要求学生在公共场合注重形象。上课第一天,她看到男生佳明(化名)穿拖鞋上课后,开玩笑说:“同学们,如果你们是公司老总,招聘员工时会接受穿拖鞋的人吗?”同学齐声回应:“不愿意!”男生顿时羞愧难当,从此班上没有人敢衣衫不整。
温老师主张给学生树立威信,她的“强”还表现在教学方面。
工程造价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温老师利用四年半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数学公式,学生用它演算可以提高精确性。除此之外,温老师也会着重讲解重点,教他们如何规避错误。<查看详情>
“同学们,做实验就像做菜,加热烧瓶像烧火......”化学课上, 屈琦超老师一边指导学生如何操作各种器皿,一边给用生动的比喻讲解每一个步骤。
其实,屈老师生活中本来就爱做菜。所以在上课时,他总会不自觉把课堂当成了“厨房”。上课和做菜一样,要想做出一道可口“饭菜”,就要调足学生的胃口。
上屈老师的课,总是生动活泼,没有一丝刻板。“很多复杂的、抽象的知识,经过他这样形象的比喻,就变得更加浅显易懂了。”同学们评价道。
屈老师的课,除了有“菜香”,也可以有很多其他“味道”。除了喜欢把做菜引入到课堂上之外,多才的他还喜欢在课堂上做宝石,做肥皂......娴熟的手工活总让他的实验课焕然一新。
一次合成硫酸铜的过程中,学生因操作不当而始终不能完成任务,情绪有些低落。屈老师立马动手,协助他们完成。合成的硫酸铜,颗颗呈蓝色颗粒状,闪闪发光。他灵机一动将两个小组的成品合在一起加上棉线串成“珠宝”,让所有人为之惊叹。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又起来了。
教师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查看详情>
守望职业教育,守望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不管三年、五年还是三十年,他们用无言地守候向世人宣告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职业教育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样一群人的坚守,愈加显得不可或缺。
他们不仅是学生学习阶段的良师益友,在学生毕业之后更是自动担起职场新人的“顾问”,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职业教育担负着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的重任。如今,在整个社会的推动和他们的奉献下,职业教育即将迎来属于它的春天,感谢有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