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重庆市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重庆市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1-1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12日13时12分讯 为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扩大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加快构建技能型社会、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日前,市人力社保局结合我市技工教育实际,制定《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重庆市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全市技工教育工作深入贯彻中央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大力实施“巴渝工匠2020”计划,坚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推动技工教育迅速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一是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开展“规范建设”“项目建设”“质量提升”等主题年活动,制定出台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等实施意见,部门办技师学院在编制部门完成登记注册,第4学年及以上学生生均拨款妥善解决,高职分类考试、成人高考政策顺利落地,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率先出台“1+9”配套管理制度,强化分级分类管理,实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零”感染,服务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二是办学水平逐步提高。新增高级技工院校5所、技师学院2所,在技工院校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9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4个、职业技能竞赛基地37个。全市开展招生技工院校41所,在校生9.9万人,年均招生3万余人,社会培训16.7万人次。

三是办学特色日趋浓厚。坚持专业对接产业需求,建成专业182个、专业点609个、精品特色专业106个、实训基地117个,90%以上的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合作企业超过1000家,建立技工教育联盟3个,专业对接产业发展匹配度达到83%。3所技师学院成功试点职业训练院建设,7所技工院校11个专业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

四是师资队伍不断增强。年均开展师资培训及教学教研30余项,累计评出教学教研奖项650余个、优秀教师200余名、先进教育工作者400余人,累计评出正高级职称教师46人,先后选派60名教师赴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培训。开展“专家带专业、大师带教师”活动,30多名大师112次走进校园。连续两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获得8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综合成绩首届全国第三、第二届全国第四。五是办学成果较为丰硕。年均就业3万余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两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全国职业教育学生创新创业大赛,30余名学生获得奖项,特别是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分别摘得世界技能大赛第一枚奖牌、第一枚金牌。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所重点技工院校与33个区县接对帮扶,年均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2200余人,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4.3万人次,技工教育办学质量及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十三五”时期,我市技工教育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面临一些发展困难和问题:一是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需进一步加强,技工教育财政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较为突出。二是办学层次尚未完全贯通,技师学院高层次办学定位还有待进一步落实,毕业生成长通道需持续拓展。三是自身办学能力不足,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和办学特色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受传统观念束缚,社会上重学历、轻技能,重普教、轻职教的观念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工教育快速发展。

从《计划》获悉,到2025年,基本形成技工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布局更加合理、特色更加突出、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成效更加显著的良好局面。技工院校发展成为开展学制教育和职业培训服务技能人才成长的重要平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构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依托。技工教育办学模式更加成型,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更加符合产业需求、企业需求,立足产业链,打造人才链,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较高水平,面向社会开展学制教育、职业培训、公共实训、技能评价、竞赛集训、就业服务、创业孵化等技能人才全方位服务。技工教育吸引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服务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功能进一步增强。

——环境更加优化。法律和政策环境逐步改善,资金项目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技工院校地位及师生待遇逐步提高,技工教育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

——布局更加合理。技工院校发展布局更加均衡,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结构比例更加合理。

——功能更加健全。拓展技工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积极承担职业培训、就业创业指导、乡村振兴、人才评价、技能竞赛等任务。

——特色更加突出。坚持校企合作、高端培养,继续实施精品专业、特色专业建设,90%以上的专业实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成效更加显著。办学规模更加扩大,办学质量和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大幅提升,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持续提高。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重庆市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2022-01-12 13:32:17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12日13时12分讯 为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扩大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加快构建技能型社会、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日前,市人力社保局结合我市技工教育实际,制定《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重庆市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全市技工教育工作深入贯彻中央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大力实施“巴渝工匠2020”计划,坚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推动技工教育迅速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一是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开展“规范建设”“项目建设”“质量提升”等主题年活动,制定出台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等实施意见,部门办技师学院在编制部门完成登记注册,第4学年及以上学生生均拨款妥善解决,高职分类考试、成人高考政策顺利落地,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率先出台“1+9”配套管理制度,强化分级分类管理,实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零”感染,服务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二是办学水平逐步提高。新增高级技工院校5所、技师学院2所,在技工院校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9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4个、职业技能竞赛基地37个。全市开展招生技工院校41所,在校生9.9万人,年均招生3万余人,社会培训16.7万人次。

三是办学特色日趋浓厚。坚持专业对接产业需求,建成专业182个、专业点609个、精品特色专业106个、实训基地117个,90%以上的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合作企业超过1000家,建立技工教育联盟3个,专业对接产业发展匹配度达到83%。3所技师学院成功试点职业训练院建设,7所技工院校11个专业开展一体化课程改革。

四是师资队伍不断增强。年均开展师资培训及教学教研30余项,累计评出教学教研奖项650余个、优秀教师200余名、先进教育工作者400余人,累计评出正高级职称教师46人,先后选派60名教师赴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培训。开展“专家带专业、大师带教师”活动,30多名大师112次走进校园。连续两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获得8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综合成绩首届全国第三、第二届全国第四。五是办学成果较为丰硕。年均就业3万余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两届全国技工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全国职业教育学生创新创业大赛,30余名学生获得奖项,特别是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分别摘得世界技能大赛第一枚奖牌、第一枚金牌。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所重点技工院校与33个区县接对帮扶,年均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2200余人,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4.3万人次,技工教育办学质量及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十三五”时期,我市技工教育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面临一些发展困难和问题:一是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需进一步加强,技工教育财政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较为突出。二是办学层次尚未完全贯通,技师学院高层次办学定位还有待进一步落实,毕业生成长通道需持续拓展。三是自身办学能力不足,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和办学特色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受传统观念束缚,社会上重学历、轻技能,重普教、轻职教的观念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工教育快速发展。

从《计划》获悉,到2025年,基本形成技工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布局更加合理、特色更加突出、发展环境更加优化、成效更加显著的良好局面。技工院校发展成为开展学制教育和职业培训服务技能人才成长的重要平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构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依托。技工教育办学模式更加成型,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更加符合产业需求、企业需求,立足产业链,打造人才链,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较高水平,面向社会开展学制教育、职业培训、公共实训、技能评价、竞赛集训、就业服务、创业孵化等技能人才全方位服务。技工教育吸引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服务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功能进一步增强。

——环境更加优化。法律和政策环境逐步改善,资金项目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技工院校地位及师生待遇逐步提高,技工教育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

——布局更加合理。技工院校发展布局更加均衡,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结构比例更加合理。

——功能更加健全。拓展技工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积极承担职业培训、就业创业指导、乡村振兴、人才评价、技能竞赛等任务。

——特色更加突出。坚持校企合作、高端培养,继续实施精品专业、特色专业建设,90%以上的专业实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成效更加显著。办学规模更加扩大,办学质量和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大幅提升,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持续提高。

精彩推荐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