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生 品大田湾体育人物故事(第二期)
核心导读
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山城人走爬坡上坎的路,过运动健体的生活。
你若想听山城故事,就去大田湾吧。
倚落市中心,70年历史,诉说70年故事,运动员曾在此拼搏,哨声、呐喊声中,它是赛事场地;市民们常在此锻炼,晨练、夜跑的运动身影中,它是惠民设施。走进大田湾,走近大田湾体育人物故事,探寻重庆市井生活的缩影,细说那“生活中有运动、运动中有生活”的山城故事。
“源于热爱”“服务至上”“传递能量”
运动是一种生活态度
收获一颗“上进心”
“运动是我生活的一大部分”。这是初识陈钢时,他说的最多的话。从乒乓球馆到羽毛球馆,多年来,他一直投身在大田湾体育场日常管理的“第一线”。
谈到从业初衷,他笑道:“源于热爱。”运动可以愉悦心情,减轻压力;运动还可以结交到各行各业,各个年龄阶段的朋友;更重要的是,运动让他收获了一颗“上进心”。
“喜欢运动的人总是有一颗上进、乐观的心。”陈钢解释,体育竞技的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更加努力,更好的打好配合。尤其是球类运动,是对自身意志的磨练。
运动强身健体,他在工作中总是富有干劲,“饱含热情,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笑!”爱好运动不仅改变了他的生活习惯,更使他拥有了“积极”“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在他看来,这是一份难得的人生财富。
“专业”“贴心”
把最优质的服务带给大家
作为大田湾体育馆的一名管理人员,陈钢每天都会接待许许多多来大田湾运动的体育爱好者。“很多人都是下班后来这里健身放松的,要让他们感到就像在家一样的愉快和自然”。陈钢为每一位来大田湾羽毛球馆的运动的人,都提供了最贴心、优质的服务。
“陈钢啊,认识,很亲切!我们老年人最喜欢和他打交道。”来打羽毛球的大爷们经常会有许多问题,他总是不厌其烦的为大爷们讲解,演示。不知不觉,竟收获了一群爱运动的“爷爷粉”“奶奶粉”。
其实在体育运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要是面对心梗病人怎么办?“一定要争取黄金救护时间,立即服下速效救心丸,第一时间拨打120救护电话。在我们场馆,这些常用药品都是随时必备的。”陈钢还说,“要准确区分不同的症状,比如夏天最容易中暑,像藿香正气水这样常见药一定要熟知,及时帮助中暑的人冷敷,对我们来说都是家常便饭了。”
不仅如此,大田湾还专门举办了“大田湾论健”专题活动,通过系列讲座、专业培训、各项赛事、大众活动,分别面向大田湾的工作人员和社会体育爱好者们,进一步提升了大田湾管理者的各项专业技能,为大众普及了体育知识,丰富了群众的生活。
做大田湾体育精神的传播者
现在,大田湾羽毛球馆已经拥有24片专业场地,超过3500平米的面积。虽然地处于重庆的中心地带,但多年来一直以较低的价格,最优质的服务,赢得了体育爱好者“倾心”,是全市羽毛球爱好者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羽毛球馆实行的是阶梯价格,早上只需要15元便可以打一小时,中午时段,更是免费为大家提供的。下午和晚上最火爆的时段,也只需要30、40元。”他介绍道,不同时段不同的价格,有利于把场馆资源更有效率的用起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现在,我觉得我肩负了更多。”通过这些年在大田湾体育场馆的工作经历,除了日常的设备维护和管理,他还把传播体育精神,让大田湾运动场馆的便利惠及大众作为了自己长期坚守的一项事业。
传播和弘扬体育精神,已经成为了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责任。
欧道义,一位老体育人的信仰与坚守
“我叫欧道义,80岁,以前是搞军事体育无线电的,退伍后回到体委,再到大田湾体育场工作,可谓一辈子都在跟体育打交道。”欧道义老人回忆道。
米白色的遮阳草帽、湛蓝色的棉麻衬衣、黑色休闲裤与深色运动鞋,配上一张快乐的笑脸,这是对欧道义的第一印象,自然、亲切与健康。
生命不息:体育人与体育的缘分
1960年,重庆市体委从市内多个重点中学调来80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搞军事体育无线电,欧道义便是其中一位,以此开启了与体育相伴的人生。
1961年,20岁的欧道义自愿参军;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同志;1966年退伍返回原工作单位继续从事体育工作,后调至大田湾,担任体育场下属党支部宣传委员,负责宣传报道有关赛事活动及体育场职工的好人好事。
“1921年建党好不容易,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知道,都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欧道义说,参军那一年刚好遇到中印交战,为反击印度侵略我国领土,部队从难从严进行千里拉练,每个人背着米、带着水、扛着电台从璧山一直走到永川、铜梁,转到四川安岳,再回到九龙坡发电厂附近水流最急、旋涡最大的地方横渡长江,整个训练过程十分艰苦。
正是因为这些艰苦的训练,为欧道义的顽强的体育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运动不止: 革命精神永不忘
“大田湾是重庆的名片,是刘伯承、邓小平、贺龙在世时修建的场地,在大田湾工作会感到骄傲与幸福。”欧道义说,“以前大型比赛的演出都是在大田湾体育馆这儿,90年代后,因体育场年久失修,再加上为了缓解两路口的交通压力,市政府决定不在大田湾体育场馆搞大型的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现在主要为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服务。”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管是在什么岗位都要为人民服务。“身为体育人,不仅要做运动员的坚强后盾,为训练服务,还要为群众身体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欧道义说。因此,当下的新体育人要继承老体育人不求回报、埋头苦干的革命精神,用体育延续红色革命的血脉。
1990年,张明敏在大田湾体育馆举办中国首次亚运会义演,体育馆的工作人员特别是中共党员不计报酬,不计时间,始终战斗在第一线,甚至冒着大雨布置场地。赛事结束后,全体工作人员坚持打扫干净场地才离去。时至今日,老体育人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仍然值得赞扬与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退休20年的欧道义坚持每天早中晚锻炼,从不间断。在78岁的高龄登上黄山、庐山、五指山,真正做到了把体育精神融入生命。
欧道义表示,他会一直坚持运动。因为,生命不息,运动不止。
学习不停:不做时代的掉队者
欧道义喜欢写作与思考,从到大田湾工作以来,在《重庆日报》《重庆体育报》等主流刊物上发表过300多篇文章。其中,“他默默贡献着”“平凡岗位上的闪光人”“孜孜以求,为国争光”“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等文章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这篇述评中,生动展现了在那个国家经济困难的年代,张明敏不取分文,为中国亚运会集资义演13场的行动感动了热爱祖国的山城人民,爱国者必然受到人民热爱与拥戴。
“以前科技不发达,日子也苦,新闻报道繁琐复杂,现在互联网多方便,一个手机就可以直接发表和阅读新闻,人民的生活条件也变好了,不挨饿不挨冻不用担惊受怕,这都是前辈们拼下来的好日子,要懂得感恩和珍惜!”欧道义回忆道。
殴道义喜欢用微信,他表示不能因为年龄大了就和社会脱节,要积极接受社会的新事物,融入新时代的新征程,多问、多学、多用,不做科技进步的掉队者。
最后,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作为一名老党员,欧道义期望更多的年轻党员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当做自己的崇高使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终身奋斗目标。这既是党对人民的承诺,也是每个党员的职责。
羽毛球爱好者在运动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初见蒋二哥(化名)时,他正在坐在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的羽毛球馆休息区看球友们打球,手里还拿着羽毛球拍,身上的运动背心已经被汗浸湿了。蒋二哥是交通运输公司的一名职员,从前年开始爱上羽毛球运动之后,便成为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的常客,周一到周五他都会约上自己的球友在馆内切磋球技。
“结缘”羽毛球 开启健康减肥生活
“我第一次打羽毛球是和同事一起,后面就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这项运动。”蒋二哥回忆道,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的羽毛球馆场地面积大,设备齐全,又有专业的医护人员,中午还免费提供场地,他也习惯在这里打球了。
馆内工作人员表示,蒋二哥每天中午都会抽空来打羽毛球。在不断的练习中,他掌握了高远球、吊球、挑高球等各种发球技术,发球的力量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除了羽毛球,蒋二哥还坚持每天晨跑。通过日积月累的锻炼,他的心肺功能、腿部力量得到了很好的加强,速度也得到了提升。蒋二哥表示,以前他跑一公里需要8分多钟,现在只需要6分多钟了,每当速度有所突破时,他都会有满满的成就感。
自从开始锻炼到现在,他已经从过去的160斤瘦到了现在的130多斤。他欣喜地表示,通过运动,他的身体变得更健康了,之前的小肚腩瘦下去了,睡觉也不打呼了。
蒋二哥瘦下来后,大家都会把他作为运动减肥的正面例子。蒋二哥讲到,每当大家问他怎么保持身材,说他气色变好了的时候,他心里都会很满足。但更重要的是,他自己能够感觉到他的状态在不断变好。
羽毛球小分队 跨越年龄的友谊
“二哥,今天我就先走了哟,明天再约。”一位背着球拍的男生拍了拍他的肩,笑着说道。蒋二哥便很自豪地向大家介绍起他的球友:“我们就是在大田湾这个羽毛球馆认识的,后面就一起打配合。这个娃娃还在读大学,羽毛球打得很好。”两人交流时,如同认识已久的老友一般,互相开玩笑。
除了年龄比自己小很多的球友,蒋二哥还结交了球界“老前辈”——80岁的羽毛球爱好者。“老前辈”虽然已经80岁高龄,在球场上,无论是发球技巧还是力度都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老前辈”年轻的时候是专业打羽毛球的,参加过很多大赛,是他们这的羽毛球“明星”,除了和他们一起打球,有时还会指导他们这些年轻人一些专业的打球姿势。蒋二哥表示,他希望自己到了80岁也能像“老前辈”一样保持活力,坚持热爱。
据蒋二哥说,球友们有一个羽毛球运动微信群,大家在群里相互督促,每天都会约时间一起到大田湾体育馆打球。“我们一般是四个人进行双打。”蒋二哥表示,虽然赢了没有奖励,但大家都很享受这个过程中挑战自我的感觉。
除了日常的锻炼,蒋二哥还会和球友一起参加比赛。前年,蒋二哥才开始接触羽毛球不久,就和球友们一起参加了羽毛球双打比赛,并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在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每天都有熙熙攘攘的市民前来锻炼身体,他们在这里邂逅了同样热爱运动的球友,收获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积极向上的心态,也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择一运动成趣 得一爱好终老!
“自从2013年退休后,我每周都到重庆市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打乒乓球,今年都是第八个年头了。”杨国华笑着说。常年的运动不仅带给了他健康的身体,也给他带来了年轻的心态。
热爱、坚持
“运动常伴左右”
杨国华的一生都和体育运动息息相关,学生时代,他便是一个体育运动的狂热爱好者,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都不在话下。
后来步入工作岗位,他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运动比赛。退休后,他和体育运动的联系就更加紧密了,平均一周要到重庆市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打4次乒乓球,每次至少1.5小时,还曾经在“夕阳红中老年坝坝球”比赛中获得了前四名的好成绩。
他说:“虽然我现在的体力不如年轻的时候,但我选择了乒乓球,就会一直坚持下去,一直打到打不动为止。”
安全、有趣
“乒乓球是最佳选择”
在问及为什么会选择乒乓球作为终身运动时,杨国华表示,他年轻的时候擅长很多项运动,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在做像篮球、足球这类对精力和体力要求高,而且比较容易受伤的运动时会有些吃力,可乒乓球不会,相较于其他运动,乒乓球的安全系数较高。
作为一项国民运动,乒乓球能够锻炼全身,对人的反应力,身体敏捷程度和协调性要求较高。杨国华也认为乒乓球运动既有竞技体育的对抗性,又有体育锻炼的趣味性。
“目前,对于我来说,既能锻炼身体,相对安全,又比较有趣的乒乓球是最佳选择。”杨国华说道。
健康、友谊
“退休生活丰富多彩”
运动带给人的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馈赠。“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在同龄人当中,我的身体素质那可是数一数二的。”杨国华自豪地说。
在重庆市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打球的这些年,杨国华收获的不仅是健康的身体,还有众多挚友。他们在乒乓球场馆里“以球会友”,在茶馆品茗谈心。
杨国华坦言:“我的这群老朋友是我退休生活里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让我的退休生活变得鲜活、丰富起来,我们不仅在球场上交流,私下里我们也会聊聊家常,如果有人需要帮忙,我们也会义不容辞。”
这些年,除了家,杨国华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重庆市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了。“我和重庆市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是相互陪伴,它见证了我的丰富多彩退休生活,我也看着它不断发展。希望未来有更多像重庆市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一样,为咱们中老年提供便利的运动场馆。”杨国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