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国语大学市级课程思政名师团队将课堂搬进秀山乡村

四川外国语大学市级课程思政名师团队将课堂搬进秀山乡村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7-27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7日12时34分讯(刘洁)夜灯微照,溪流声声,蚊虫鸣叫。7月18日晚,12名来自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和4位老师围坐在饭桌旁,分享“三下乡”两天来的见闻和收获。

这场特殊的互动交流在师生们入住的秀山县隘口镇太阳山村农家乐的小院坝展开。此前,同学们经过一周的准备后,从歌乐山川外校园出发,乘坐了六七个小时的火车和汽车来到隘口镇,一路参观调研,将文艺表演、智能手机培训、儿童暖心辅导送到乡村舞台和老人孩子的心中,还为五保老人和困境儿童送去生活用品和一片关爱。

IMG_257
入夜,师生在交流分享乡村见闻和感受
IMG_258
第一晚的联谊会,村里的人都来了

细心的人发现,在4位带队老师中,除具体负责“三下乡”的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团总支书记任晓丽外,另外三位川外老师系重庆市2021年高校课程思政(《新闻策划学》)教学名师杨清波及团队成员倪颖军、宋瑾。被选入“三下乡”实践团后一直很激动的2020级编导专业的李若冰同学说:“这两天就像上了一堂生动的课,今晚的交流就是课堂的互动分享和认知提升。”

乡野里的第一课,从见闻开始

山路蜿蜒、道路不平,房屋破落、环境脏乱……这是不少学生脑海中对中国农村的刻板印象。但同学们却意外地看到了大山里的别有洞天——

山路虽然曲折,但都经过硬化处理,不见泥泞状态;房屋修缮整齐,甚至见到不少很有品味的“洋房”,当地人戏称农民建起了“白宫”;沿途道路整洁,几乎见不到垃圾,只要看见一片餐巾纸,就有村民或村干部主动拾起,还设立了垃圾分类投放点;镇里建起了乡村扶贫产业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电商农产品基地无缝对接,生产加工销售正在形成产业链;历经三次航天搭载后脱胎换骨而成的“太空莲”被成片种植,美丽的荷花池正在成为网红打卡点……

IMG_259
新农村的新面貌,令同学们“很意外”
IMG_261
垃圾分类走进乡村
IMG_262
倾听“山水隘口"脱贫攻坚的故事
IMG_263
平所村的“太空莲”基地惹人爱

今天的12名大学生们走了一遭后,以往对农村的认知被颠覆,美丽乡村的许多人和事皆已埋进心底。2020级4班冉思淇同学在晚间的“圆桌讨论”中说,她最难忘的有两点:“东坪村支书叶茂提起带领百姓种植黄精时的滔滔不绝及满脸笑容,让我直观感受到通过扶持产业发展的‘造血式扶贫’比直接发补贴的‘输血式扶贫’,更有生命力与可持续性。”

IMG_264
师生一起调研黄精大棚生产基地
IMG_265
黄精大棚藏着真“黄金”

面对同学们通过参观和提问获得的对今日乡土中国的认知,处在思政工作最前沿、同时也是课程思政名师团队核心成员的新传党总支书记倪颖军高兴地笑了。她说,引导同学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和乡村、贴近基层民生,可以用生动的事实启发和教育学生。

“乡村是最好的课堂,现实和变化是最好的老师,把课堂搬进乡村,可以产生常规课堂上无法起到的作用。”倪颖军如此表示。

村镇里的第二课,因思考深化

“这是我们的黄精果脯,不仅有药用效果,还能当零食吃。整个制作不添加任何糖分,它是天然的甜。”7月17日下午,“三下乡”实践团在隘口镇乡村扶贫产业园参观、调研,叶茂端起盛满黄精果脯的盘子请大家品尝。

IMG_266
品尝后的提问,关乎产供销
IMG_267
产业园,隘口镇脱贫致富的功臣

“这个产品的销售流程是怎么样的呢?”

“你们有没有完整的销售策略?”

……

提问的是宋瑾副教授。她是《新闻策划学》课程思政名师团队的成员,也是国家一流课程《广告策划》的负责人,长期从事《广告策划》《营销学》等课程的教学。如何用自己的专业,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是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其实你们的生产已经有了一定规模,下一步就是在推广方面进一步加强,形成一个完整的营销策略。”宋瑾告诉驻村第一书记李正廷,“一方面打造特色地方品牌;另一方面可结合川外优势,争取将优质农产品向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外销,实现更大的利润增长点。”

IMG_268
电商,成为隘口镇村民增收的“新利器”
IMG_269
又成交了一单!忙碌的喜悦在心头
IMG_270
“你需要多少货,我们马上准备!”

每到一处,宋瑾都不断地问,即使坐在车上也不放过向师傅了解情况的机会。在茶园基地调研时,她建议“你们的茶叶可以参考农夫山泉的宣传方式,他们的卖点是水源地很独特,你们也可以依托秀山的好山好水”;当看到产业园采用的宣传方式收效甚微时,她提出“在推广时要注意和各大电商合作,因为各大电商平台有很大的粉丝和用户基础,这有利于新品牌的起飞”;面对美丽乡村人气不足的状况,她建议“鼓励优秀外来人员进入乡村,打造特色民宿,把诗和远方具化到乡村,带动乡村振兴”。

笔者曾上过宋瑾老师的《广告学概论》,在整理采访音频时感觉又回到了当初的课堂,只不过这次的课堂是在村镇里,在助力解决问题的思考中。

IMG_271
当一回采茶姑娘

其实,怎样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如何让山里孩子打开梦想走出大山、走出大山的人才怎样才能回归和建设大山……一系列问题都一路萦绕在同学们心中,也在与村镇干部的交流、与课程思政团队老师的对话中不断深化认识,获得答案。

“现实社会、真实村镇,是一个充满问题的大课堂。用智慧去帮助村镇,将问号拉成感叹号,则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2019级新闻学专业的潘君奕认为,应该营造政策环境、宣传返乡榜样,让更多走出大山的青年返回家乡,在大山里开辟出新天地。她表示,“如果未来组织需要,我会扎根基层、深入百姓,通过所学结合当地实际,为百姓生活带去新变化,帮助乡村振兴和发展。”

乡村振兴的第三课,用行动交卷

“我为隘口镇·东坪村乡村振兴支一招。”

7月22日,一则以此为主题的新闻策划有奖征文启事发在了“三下乡实践团”微信群里。并附上了一段文字——

同学们好!为有效扩大“三下乡”的成果,我们决定开展一次“新闻策划”有奖征文活动,力图为隘口镇、东坪村的品牌打造,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的提升,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和思路……

}E51KC9TDSA)UA_N1MFH2@7
有奖征文启事截图,每个同学都可参与
IMG_273
交流与碰撞,其实站着坐着走着都在进行

发出启事的是杨清波副教授。作为重庆市2021年高校课程思政名师和《新闻策划学》课程建设负责人,他为名师团队的倾情投入和同学们在乡村特殊大课堂的实践与收获而感动,也对隘口镇镇、村两级干部的无私奉献油然而生敬意,希望引导同学们为乡村振兴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将热情和智慧转化为生产力。

“杨老师在布置作业了。”李若冰点开征文启事,觉得有很多想法,一时半会儿又不知从何说起,但“作业是一定要认真完成的”。她马上打出“冲冲冲”三个字和一个感叹号发在群里,结果看到谭鑫、石梦琦、杨欣荣、冉思淇、邹欣琪等同学都已纷纷表示要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

IMG_274
联谊之后的合影,小朋友们最开心
IMG_275
联谊之后的合影,同学们要老师和村干部都进来

策划这么一个新闻策划有奖征文,如果提不出有价值的策划案咋办?面对笔者的提问,杨清波表示相信同学们,只要用心、用情、用智慧,就一定可以的,更何况有村镇领导和名师团队老师的指导。他说,“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我已经发现了一些不错的想法和点子,如果紧扣隘口镇和东坪村的诉求,善于整合资源,进行有可行性的梳理,一定可以形成有价值的策划方案。”

笔者查阅资料获悉,有18年新闻从业经历的杨清波老师,曾经是影响颇大的“谭木匠招聘银行”“中国支持北京申奥第一人”的主要策划人。他策划的“全国两会预热报道:重庆市十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媒体搭建平台收集社情民意”曾被央视新闻联播二条播报。2020年11月,他在“新闻策划实战训练营”中指导学生策划执行的“数字反哺大行动”之老年智能手机培训班,已成功举办六期使190余人次老人受益,被社交媒体和重庆主流媒体报道,相关话题还冲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达1.3亿。此次由党总支书记倪颖军向东坪村支书叶茂授旗的川外朝夕志愿协会东坪村分会的成立,第一次让川外老年智能手机培训班走出校园、走进了乡村。

IMG_276
朝夕志愿协会的第一个分会在乡村成立了

杨清波表示,“无论隘口镇还是东坪村的新闻报道或品牌传播策划,都应紧扣发展战略,进行系统梳理、价值整合、有序释放。”他特别提醒,并非所有的正面报道都有正面效应。

   据介绍,此次新闻策划的获奖作品将整理成册,送秀山县隘口镇党委政府、东坪村党支部村委会,供决策参考;对有价值的新闻策划案,将在隘口镇·东坪村的支持下执行到位,并力争在重庆市级乃至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

立德树人的每一课,须责任创新

“三下乡”时间虽短,对每个大学生的影响却很深。

“东坪村支书叶茂走出大山又走回大山,用知识和热情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做法令大家感到敬佩,那么,你想过自己走向农村,运用知识和技能帮助乡村振兴吗?你认为自己从哪些方面能够帮到隘口镇和东坪村呢?”

当笔者问出同样的问题,10余名大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但都充满了爱国、爱乡、爱人民的家国情怀,表达出愿意用专业和智慧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的心愿。

IMG_278
说起黄精,叶茂脸上总是挂满笑

2020级编导班的谭鑫同学表示,“当然想过。要是将来我有这个能力并且需要我的话,定会义不容辞的。”

“很想将来能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2020级1班的石梦琦同学表示自己想过回到乡村,并表达了运用专业知识帮助扩大宣传效应的想法。她难忘“山水隘口”的田园综合体、太空莲基地,尤其对清澈见底的小溪、隘口镇对水资源的保护印象极深,但因缺乏宣传,很多人不知道。她建议用视频形式、社交媒体平台、洪崖洞爆红经验进行综合策划。

IMG_279
电商农产品基地,村民致富的宝地
IMG_280
品种繁多的产品,提升黄精附加值

“我想用十几年学到的知识去支教。教育是民族振兴很重要的因素,当我看到山里孩子们眼里透出的希望之光时,就觉得应该用自己的能量帮他们走出大山,去拥抱外面的世界。”李若冰的回答直截了当。

IMG_281
写出心中的理想

面对同学们的心里话,课程思政团队的老师们很欣慰。面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及如何协调促进的问题,倪颖军认为,思政课程是课程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程思政是落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体现。二者共同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着思想价值引领作用,其目标都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所以,二者是一个有责任担当的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共同体”。

IMG_284
摆个pose,轻松表达协同创新的决心

杨清波表示,这次借助“三下乡”的契机,课程思政名师团队协力配合,在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整合互动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未来将更多地让课堂走向社会、走进乡村,并与新闻业界紧密协作,力争在“课堂教学-业界资源-思政团队”的三维整合中逐步形成课程思政的协同创新模式。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四川外国语大学市级课程思政名师团队将课堂搬进秀山乡村

2021-07-27 12:41:37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7日12时34分讯(刘洁)夜灯微照,溪流声声,蚊虫鸣叫。7月18日晚,12名来自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和4位老师围坐在饭桌旁,分享“三下乡”两天来的见闻和收获。

这场特殊的互动交流在师生们入住的秀山县隘口镇太阳山村农家乐的小院坝展开。此前,同学们经过一周的准备后,从歌乐山川外校园出发,乘坐了六七个小时的火车和汽车来到隘口镇,一路参观调研,将文艺表演、智能手机培训、儿童暖心辅导送到乡村舞台和老人孩子的心中,还为五保老人和困境儿童送去生活用品和一片关爱。

IMG_257
入夜,师生在交流分享乡村见闻和感受
IMG_258
第一晚的联谊会,村里的人都来了

细心的人发现,在4位带队老师中,除具体负责“三下乡”的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团总支书记任晓丽外,另外三位川外老师系重庆市2021年高校课程思政(《新闻策划学》)教学名师杨清波及团队成员倪颖军、宋瑾。被选入“三下乡”实践团后一直很激动的2020级编导专业的李若冰同学说:“这两天就像上了一堂生动的课,今晚的交流就是课堂的互动分享和认知提升。”

乡野里的第一课,从见闻开始

山路蜿蜒、道路不平,房屋破落、环境脏乱……这是不少学生脑海中对中国农村的刻板印象。但同学们却意外地看到了大山里的别有洞天——

山路虽然曲折,但都经过硬化处理,不见泥泞状态;房屋修缮整齐,甚至见到不少很有品味的“洋房”,当地人戏称农民建起了“白宫”;沿途道路整洁,几乎见不到垃圾,只要看见一片餐巾纸,就有村民或村干部主动拾起,还设立了垃圾分类投放点;镇里建起了乡村扶贫产业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电商农产品基地无缝对接,生产加工销售正在形成产业链;历经三次航天搭载后脱胎换骨而成的“太空莲”被成片种植,美丽的荷花池正在成为网红打卡点……

IMG_259
新农村的新面貌,令同学们“很意外”
IMG_261
垃圾分类走进乡村
IMG_262
倾听“山水隘口"脱贫攻坚的故事
IMG_263
平所村的“太空莲”基地惹人爱

今天的12名大学生们走了一遭后,以往对农村的认知被颠覆,美丽乡村的许多人和事皆已埋进心底。2020级4班冉思淇同学在晚间的“圆桌讨论”中说,她最难忘的有两点:“东坪村支书叶茂提起带领百姓种植黄精时的滔滔不绝及满脸笑容,让我直观感受到通过扶持产业发展的‘造血式扶贫’比直接发补贴的‘输血式扶贫’,更有生命力与可持续性。”

IMG_264
师生一起调研黄精大棚生产基地
IMG_265
黄精大棚藏着真“黄金”

面对同学们通过参观和提问获得的对今日乡土中国的认知,处在思政工作最前沿、同时也是课程思政名师团队核心成员的新传党总支书记倪颖军高兴地笑了。她说,引导同学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和乡村、贴近基层民生,可以用生动的事实启发和教育学生。

“乡村是最好的课堂,现实和变化是最好的老师,把课堂搬进乡村,可以产生常规课堂上无法起到的作用。”倪颖军如此表示。

村镇里的第二课,因思考深化

“这是我们的黄精果脯,不仅有药用效果,还能当零食吃。整个制作不添加任何糖分,它是天然的甜。”7月17日下午,“三下乡”实践团在隘口镇乡村扶贫产业园参观、调研,叶茂端起盛满黄精果脯的盘子请大家品尝。

IMG_266
品尝后的提问,关乎产供销
IMG_267
产业园,隘口镇脱贫致富的功臣

“这个产品的销售流程是怎么样的呢?”

“你们有没有完整的销售策略?”

……

提问的是宋瑾副教授。她是《新闻策划学》课程思政名师团队的成员,也是国家一流课程《广告策划》的负责人,长期从事《广告策划》《营销学》等课程的教学。如何用自己的专业,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是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其实你们的生产已经有了一定规模,下一步就是在推广方面进一步加强,形成一个完整的营销策略。”宋瑾告诉驻村第一书记李正廷,“一方面打造特色地方品牌;另一方面可结合川外优势,争取将优质农产品向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外销,实现更大的利润增长点。”

IMG_268
电商,成为隘口镇村民增收的“新利器”
IMG_269
又成交了一单!忙碌的喜悦在心头
IMG_270
“你需要多少货,我们马上准备!”

每到一处,宋瑾都不断地问,即使坐在车上也不放过向师傅了解情况的机会。在茶园基地调研时,她建议“你们的茶叶可以参考农夫山泉的宣传方式,他们的卖点是水源地很独特,你们也可以依托秀山的好山好水”;当看到产业园采用的宣传方式收效甚微时,她提出“在推广时要注意和各大电商合作,因为各大电商平台有很大的粉丝和用户基础,这有利于新品牌的起飞”;面对美丽乡村人气不足的状况,她建议“鼓励优秀外来人员进入乡村,打造特色民宿,把诗和远方具化到乡村,带动乡村振兴”。

笔者曾上过宋瑾老师的《广告学概论》,在整理采访音频时感觉又回到了当初的课堂,只不过这次的课堂是在村镇里,在助力解决问题的思考中。

IMG_271
当一回采茶姑娘

其实,怎样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如何让山里孩子打开梦想走出大山、走出大山的人才怎样才能回归和建设大山……一系列问题都一路萦绕在同学们心中,也在与村镇干部的交流、与课程思政团队老师的对话中不断深化认识,获得答案。

“现实社会、真实村镇,是一个充满问题的大课堂。用智慧去帮助村镇,将问号拉成感叹号,则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2019级新闻学专业的潘君奕认为,应该营造政策环境、宣传返乡榜样,让更多走出大山的青年返回家乡,在大山里开辟出新天地。她表示,“如果未来组织需要,我会扎根基层、深入百姓,通过所学结合当地实际,为百姓生活带去新变化,帮助乡村振兴和发展。”

乡村振兴的第三课,用行动交卷

“我为隘口镇·东坪村乡村振兴支一招。”

7月22日,一则以此为主题的新闻策划有奖征文启事发在了“三下乡实践团”微信群里。并附上了一段文字——

同学们好!为有效扩大“三下乡”的成果,我们决定开展一次“新闻策划”有奖征文活动,力图为隘口镇、东坪村的品牌打造,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的提升,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和思路……

}E51KC9TDSA)UA_N1MFH2@7
有奖征文启事截图,每个同学都可参与
IMG_273
交流与碰撞,其实站着坐着走着都在进行

发出启事的是杨清波副教授。作为重庆市2021年高校课程思政名师和《新闻策划学》课程建设负责人,他为名师团队的倾情投入和同学们在乡村特殊大课堂的实践与收获而感动,也对隘口镇镇、村两级干部的无私奉献油然而生敬意,希望引导同学们为乡村振兴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将热情和智慧转化为生产力。

“杨老师在布置作业了。”李若冰点开征文启事,觉得有很多想法,一时半会儿又不知从何说起,但“作业是一定要认真完成的”。她马上打出“冲冲冲”三个字和一个感叹号发在群里,结果看到谭鑫、石梦琦、杨欣荣、冉思淇、邹欣琪等同学都已纷纷表示要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

IMG_274
联谊之后的合影,小朋友们最开心
IMG_275
联谊之后的合影,同学们要老师和村干部都进来

策划这么一个新闻策划有奖征文,如果提不出有价值的策划案咋办?面对笔者的提问,杨清波表示相信同学们,只要用心、用情、用智慧,就一定可以的,更何况有村镇领导和名师团队老师的指导。他说,“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我已经发现了一些不错的想法和点子,如果紧扣隘口镇和东坪村的诉求,善于整合资源,进行有可行性的梳理,一定可以形成有价值的策划方案。”

笔者查阅资料获悉,有18年新闻从业经历的杨清波老师,曾经是影响颇大的“谭木匠招聘银行”“中国支持北京申奥第一人”的主要策划人。他策划的“全国两会预热报道:重庆市十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媒体搭建平台收集社情民意”曾被央视新闻联播二条播报。2020年11月,他在“新闻策划实战训练营”中指导学生策划执行的“数字反哺大行动”之老年智能手机培训班,已成功举办六期使190余人次老人受益,被社交媒体和重庆主流媒体报道,相关话题还冲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达1.3亿。此次由党总支书记倪颖军向东坪村支书叶茂授旗的川外朝夕志愿协会东坪村分会的成立,第一次让川外老年智能手机培训班走出校园、走进了乡村。

IMG_276
朝夕志愿协会的第一个分会在乡村成立了

杨清波表示,“无论隘口镇还是东坪村的新闻报道或品牌传播策划,都应紧扣发展战略,进行系统梳理、价值整合、有序释放。”他特别提醒,并非所有的正面报道都有正面效应。

   据介绍,此次新闻策划的获奖作品将整理成册,送秀山县隘口镇党委政府、东坪村党支部村委会,供决策参考;对有价值的新闻策划案,将在隘口镇·东坪村的支持下执行到位,并力争在重庆市级乃至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

立德树人的每一课,须责任创新

“三下乡”时间虽短,对每个大学生的影响却很深。

“东坪村支书叶茂走出大山又走回大山,用知识和热情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做法令大家感到敬佩,那么,你想过自己走向农村,运用知识和技能帮助乡村振兴吗?你认为自己从哪些方面能够帮到隘口镇和东坪村呢?”

当笔者问出同样的问题,10余名大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但都充满了爱国、爱乡、爱人民的家国情怀,表达出愿意用专业和智慧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的心愿。

IMG_278
说起黄精,叶茂脸上总是挂满笑

2020级编导班的谭鑫同学表示,“当然想过。要是将来我有这个能力并且需要我的话,定会义不容辞的。”

“很想将来能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2020级1班的石梦琦同学表示自己想过回到乡村,并表达了运用专业知识帮助扩大宣传效应的想法。她难忘“山水隘口”的田园综合体、太空莲基地,尤其对清澈见底的小溪、隘口镇对水资源的保护印象极深,但因缺乏宣传,很多人不知道。她建议用视频形式、社交媒体平台、洪崖洞爆红经验进行综合策划。

IMG_279
电商农产品基地,村民致富的宝地
IMG_280
品种繁多的产品,提升黄精附加值

“我想用十几年学到的知识去支教。教育是民族振兴很重要的因素,当我看到山里孩子们眼里透出的希望之光时,就觉得应该用自己的能量帮他们走出大山,去拥抱外面的世界。”李若冰的回答直截了当。

IMG_281
写出心中的理想

面对同学们的心里话,课程思政团队的老师们很欣慰。面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及如何协调促进的问题,倪颖军认为,思政课程是课程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程思政是落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体现。二者共同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着思想价值引领作用,其目标都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所以,二者是一个有责任担当的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共同体”。

IMG_284
摆个pose,轻松表达协同创新的决心

杨清波表示,这次借助“三下乡”的契机,课程思政名师团队协力配合,在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整合互动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未来将更多地让课堂走向社会、走进乡村,并与新闻业界紧密协作,力争在“课堂教学-业界资源-思政团队”的三维整合中逐步形成课程思政的协同创新模式。

精彩推荐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