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在渝举行 1130件作品参赛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6日9时40分讯(黄琴)交通科技创新,智赋美好未来。24日,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在重庆交通大学南岸校区举行。据了解,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是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科技竞赛。大赛的宗旨是“科学、创新、协同”。
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由重庆交通大学承办。本届大赛以“共享出行、智创未来”为主题,全国交通学子围绕国家交通强国战略需求和交通运输行业痛点、难点问题,创新思考、创新设计、创新研究,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智慧手段与交通运输需求深度融合,打造智慧出行创新平台,服务交通运输高创新发展,共呈现1130件创新作品。

170所高校参与 1130件作品参赛
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为期两天,面向综合运输体系分类设置交通工程与综合交通、航海技术、道路运输与工程、水路运输与工等综合运输、共享出行主题竞赛等7个类别。大赛吸引170所高校参与,申报项目从将近700项扩大到1130项,创历史最大规模。

据交通教育研究会会长刘卫民介绍,交通运输科技大赛覆盖“水、路、空、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融教育、交通、人才为一体,以高质量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本次比赛打好学生专业基础,发展交通科技,助力交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促进交通教育水平提高。希望未来交通运输科技大赛吸引更多的高校、更多的学生参与,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在为期两天的比赛中,共产生184个奖项,其中一等奖31个,二等奖55个,三等奖82个,优胜奖16个。
首次增加研究生赛道 作品占总数15%
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以“科学、创新、协同”为宗旨,以交通运输领域的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赛首次增设研究生赛道,共有168件研究生作品参赛,占作品总数的15%。重庆交通大学的于楠晶是首次参加交通运输科技大赛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研究生,她和她的团队带来的《可折叠式三体智能无人船》参赛作品,针对沿海复杂水域通航条件与巡航赴险需求,设计可折叠式甲板及伸缩片体,以胜任水文信息采集、海事监管、抢险救援、海洋牧场管控等多种水上作业。“通过参加此次比赛,我学到了很多,增长了见识,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给了我一个动力去更努力地学好专业知识。”谈及参加比赛的收获,于楠晶说道。

“交通运输科技大赛旨在创造平台与桥梁导向学生不断地创新思考问题,希望通过比赛的引领与导向作用,使学生从知识变为‘知识+能力’,最后实现创新思维的学习能力的提升。”谈及首次增设研究生赛道,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星臣表示,当前,交通运输科技大赛在交通主题上越来越升华,与时俱进增加新兴科目,以吸引更多学生参加,促进教育发展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