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田间札记 一堂全国劳模在田间地头的思政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1日16时30分讯(韦燕 通讯员 杜鹤淦)为促进暑期“三下乡”的志愿者带着“服务”来,带着实践效果走,近日,全国劳动模范、双坝社区支部书记朱席武在重庆市潼南区双坝社区的田间地头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数字媒体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暑期“三下乡”乡村振兴实践团的全体成员上了一趟鲜活的思政课,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思政课在田间地头“燃”起来。

看好政策生“花” 感受乡土温度
双坝社区是全国无公害蔬菜重点示范基地、潼南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在这堂田间地头的思政课上,全国劳动模范、双坝社区支部书记朱席武讲解了双坝社区的发展历程。
在蔬菜大棚里,朱支书给同学们讲解当季的苦瓜种植,从育苗到植株、从授粉到疏果、从光照到驱虫,从采摘到销售,从肥水的使用到最终的残余品处理,特别是重点介绍了农药和废旧地膜的处理,每一个环节都践行着“绿色”发展理念。

走向田间地头 读懂乡村振兴
在朱书记讲解的基础上,结合双坝社区的现有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杜鹤淦老师在田埂上为志愿者们讲解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
通过双坝社区这一实证,将“乡村振兴战略”的学习,从课堂走进了田间地头,融合了书本知识和泥土的芬芳,让志愿者们切身体会到在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指引下,双坝社区全体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勤劳的双手弹出全面小康的幸福乐章,用奋进的脚步走出了纵横交错的田间便道,用滚滚车轮将满坝的无公害蔬菜送到全国人民的餐桌上。

据团队负责人吴艾佳介绍,这是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数字媒体学院将思政课堂第二次搬到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充分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实践融入“大思政”格局,搭建“课程+实践”的契合点和连接点,实现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的辩证统一,把思政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挖掘基层的先进人物,把优秀榜样请进来,用身边的鲜活教材讲好思政大课,成为难以替代的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