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周年特辑 | 重庆市徐悲鸿中学校优秀教师系列报道(四)蒋兆念:进步理念铸就求进人生
核心导读:
徐悲鸿曾说:“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2011年,啸马雷厉,桃李林起,重庆市徐悲鸿中学校在江北区委、区政府的扶持下熠熠而生,延续了先生的“道”“艺”精神。
十年来,徐悲鸿中学形成了“低进高出、优进优出”的质量特征,打造了“让平凡的孩子不平凡、让优秀的孩子更优秀”的质量优势,诠释了徐中进步教育的深刻内涵。老百姓都称赞徐中:德育管得严、教学抓得紧、学生学得活、中考考得好!
站在十年办学之际的徐中之师,会如何展望未来?他们又是如何肩负起育人使命?让我们翻开教育的篇章,由徐悲鸿中学的6位教师,带我们探清徐中十年来的奋蹄登高路,触摸学校的发展脉络和宏大图景。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5日11时05分讯(唐纯)德育管得严、教学抓得紧、学生学得活、中考考得好!这是老百姓所称赞的重庆市徐悲鸿中学校。短短十年,就能赢得好口碑,凭什么?凭的是兢兢业业,坚守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蒋兆念,一个甘于平凡,却又不甘学生平凡的数学教师,在他用的成长之变奋进书写着徐中发展的巨变。
蒋兆念辅导学生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新的学校“磨”出全新的自己
2011年,重庆市徐悲鸿中学校在重庆市教委、江北区政府的孕育下携使命降生。作为区委、区府关注的重点对象,这所投资2个亿,由建新中学和北城实验中学合并而成的新学校,给原就扎根此地的“老教师”们带来了新的期许。
“以前教室没有空调,印象最深的就是夏天上课,电扇在那吱呀吱呀地转,老师们听说新学校有不仅有空调,还有大家最向往的投影仪,都很期待。”徐中的设备、环境跟以前比大不一样,蒋兆念和当时选择留在徐中的其他教师一样,都在数着日子等待徐中开校。
要匹配得上这所设施一流,理念领先的现代化学校,除了教学功底要好,观念也要进步。从以师为本到以生为本,蒋兆念用无数个不断思考的深夜“磨”出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如今的蒋兆念,既能高效率地完成各项工作,也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他与徐中一道跑出了事业发展“加速度”。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网络授课成为了常态,在疫情渐消之际,为做好复学复课的准备,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曾到校察看,随机抽调了蒋兆念作为考察对象。“老师的教学功底很不错,字写的很好。”唐良智眼中的优质课堂,其实是蒋兆念的教学常态,同事也评价说“蒋老师每次任务都完成得很漂亮,准备得很充分”。
从寻求突破的青年教师到独当一面的“教坛老兵”,蒋兆念说要感谢学校的培养,校教研活动、区教师培训,大大小小的活动,都是老前辈在带着他“练”。徐中和蒋兆念,互相成就,互相成长,这段最佳共同体关系贯穿了十年的始终。
蒋兆念与毕业生合影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偏爱”后进生 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做老师不易,做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好老师更不易。蒋兆念认为,要开展个性化教育,关键是要以学生为主导,因材施教。
“我以前在学生面前是威严的,到徐中后,教学风格活跃了很多,更加注重启发学生思维,让他们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填鸭式教学盛行的背景下,徐中的小班制给了蒋兆念实行个性化教育的可能,在课堂上运用“小先生制”,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制定专属课程方案,蒋兆念的针对性教学效果显著。
比起教好一群优等生,教好一个后进生更让人有成就感。曾经有这样一个调皮的学生,让蒋兆念颇为费心,上课不好好学习,常常和校外的学生一起逃课。为了不引起他的反感,蒋兆念选择用“偏爱”的方式感化他。以朋友的身份和他聊天谈心,在他上课睡觉的时候为他披上衣服,这个男老师终于用细节中的温柔打动了他。“蒋老师,您说的话对我很有用。”点悟一个调皮的男生对蒋兆念来说是莫大的。
践行着“进步就是优秀”的教育理念,迎合着徐中发展的脉搏,蒋兆念走出了自己特有的教学之路。在徐中,这种求进、求精的精神无处不在,这样悄无声息的成长之变随时都在发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徐中的进步会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