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周年特辑 | 重庆市徐悲鸿中学校优秀教师系列报道(三)贺小玲:保持前进姿态,职初教师也能似雄鹰般翱翔
核心导读:
徐悲鸿曾说:“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2011年,啸马雷厉,桃李林起,重庆市徐悲鸿中学校在江北区委、区政府的扶持下熠熠而生,延续了先生的“道”“艺”精神。
十年来,徐悲鸿中学形成了“低进高出、优进优出”的质量特征,打造了“让平凡的孩子不平凡、让优秀的孩子更优秀”的质量优势,诠释了徐中进步教育的深刻内涵。老百姓都称赞徐中:德育管得严、教学抓得紧、学生学得活、中考考得好!
站在十年办学之际的徐中之师,会如何展望未来?他们又是如何肩负起育人使命?让我们翻开教育的篇章,由徐悲鸿中学的6位教师,带我们探清徐中十年来的奋蹄登高路,触摸学校的发展脉络和宏大图景。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6日13时45分讯(唐纯)雨中的重庆,江雾朦胧,略带凉意,重庆市徐悲鸿中学校的办公室里,数学教师贺小玲正忙得热火朝天。“刚刚批改完学生试卷,一会还要见学生家长。”贺小玲感叹,时间太不够用了,原本计划的采访准备也没来得及做。谈话当时,学校早已放学,而印象中工作轻松,放学即下班的教师们大都还驻留在岗位上。

职初教师也要“求精” 学生不是教学“小白鼠”!
有关职初教师的成长,流传着“一年入格,三年成长,五年成熟”的说法。刚刚告别稚嫩,尚处于职初阶段的贺小玲,教室、办公室、学生宿舍三点一线,整天忙着教育教学,关心学生生活,似乎能留给自己闹小情绪的时间都没有。
“专业素养是教师的立身之本、立教之基,我常常想,如果说一个教师三年才能成长,那第一届学生该怎么办?”贺小玲不愿自己的学生成为“小白鼠”,所以她努力“求精”,方方面面都要做到极致。她说,这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关乎每个孩子的未来,绝不能投机取巧!
六校联盟“同课异构”、江北区“五要素课堂”改革活动……贺小玲参与了各级赛课、教研活动,积极在“真刀实枪”的研修中提升自己的基本功。“我觉得很幸运,能有优秀教师带我成长。”贺小玲说,自己在磨课、备课中,得到了许多前辈的指导,每次和他们交流都能看到自己的差距,促使自己更加努力。
“在我们学校,像她这样的年轻娃儿很上进,做事很认真。”徐悲鸿中学副校长邱祥华这样评价学校青年教师的工作作风。不辜负,不作伪,贺小玲很珍惜成长路上的每一个机会,从未慢待过自己和学生的人生。

问数学老师化学题?学生各科并进有妙招
“我是从小县城出来的,初中一开始基础也不好,从历史38分到不下80分,从英语90分到138分,你们想知道秘诀吗?”都说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贺小玲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唤醒那些尚且迷茫的灵魂。
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再落实到班级管理中,贺小玲让各科课代表汇报学习任务后,自己亲自抽背、听写,督促学生完成各科任务。在促进学生各科并进方面,她拿的很稳,晚自习上,甚至有学生会问她化学、英语科目的题。
在微信、QQ社交平台上,学生家长会有这样的日常动态:“小玲姐真的很棒,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给我们辅导功课。”“运动会给你们买奶茶,遇到懂你们的姐姐老师,是你们的幸运。”……也会有把贺小玲表情包作为头像的举动,这些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细节,是贺小玲用情育人最生动的回应。
翻开她的笔记本,除了密密麻麻的自制题库,就是教育教学的方案梳理。“编题教学法”“班级管理要点”那些勾了又画的关键词,那些在培优辅差,与家长沟通,和学生谈心间溜走的时间,是贺小玲用心育人最有力的证明。
当前进的姿态平凡化,不平凡的改变也在悄悄进行,它会成为人生中最难能可贵的生命状态,就像天空中的飞鹰一般,迎风而上,去到任何它想去的地方。在贺小玲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职初教师的成长缩影,也看到了徐悲鸿中学式的前进速度。“进步就是优秀”这句至真理念在学校践行了十年,在未来的十年里,会更多像贺小玲一样的教师接过育人的接力棒,推动教育教学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