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周年特辑 | 重庆市徐悲鸿中学校优秀教师系列报道(一)罗山清:诗画徐中 悟育人之道以求美
核心导读:
徐悲鸿曾说:“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2011年,啸马雷厉,桃李林起,重庆市徐悲鸿中学校在江北区委、区政府的扶持下熠熠而生,延续了先生的“道”“艺”精神。
十年来,徐悲鸿中学形成了“低进高出、优进优出”的质量特征,打造了“让平凡的孩子不平凡、让优秀的孩子更优秀”的质量优势,诠释了徐中进步教育的深刻内涵。老百姓都称赞徐中:德育管得严、教学抓得紧、学生学得活、中考考得好!
站在十年办学之际的徐中之师,会如何展望未来?他们又是如何肩负起育人使命?让我们翻开教育的篇章,由徐悲鸿中学的6位教师,带我们探清徐中十年来的奋蹄登高路,触摸学校的发展脉络和宏大图景。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2日8时34分讯(唐纯)罗山清是徐悲鸿中学校资深望重的美术教师,未见其人,办公室的老师就忍不住聊起了他:“‘罗大师’不光美术造诣高,培养出了清华北大生,国学底蕴也很深哩!画作诗成,《诗经》《离骚》倒背如流,是我们学校的宝。”带着些许期待,我见到了大家口中的“大师”,他留着简单的寸头,衣着简朴,面目圆润和蔼,一见面便笑容相迎,亲切的问好把初见应有的陌生感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大师”课堂非同寻常
罗山清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故乡琐忆》曾在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展出,之所以被叫做大师,仅仅是因为专业过硬吗?他一开口,答案昭然若揭,“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谈话中,罗山清诗词歌赋信手拈来,深厚的文学功底让语文老师都汗颜。
美术课堂不能边缘化,不能咄咄逼人,要画婴儿肖像,就读朱自清的诗,让学生有了美感再进行解读临摹。在罗山清看来,带领学生历经美,感悟美,他们才有美的眼光,才会创造出美的作品,而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则是实现这一设想的最佳途径。
在江北区合格课中,一堂人人称“奇”的《诗词大“绘”》让罗山清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认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课上,罗山清一边念《满江红》一边即兴作画,诵毕画成,整个过程只有两分钟。参与课堂的学生范水模山,在诗中画,在画中学,亦诗亦画的育人景象让评委叹为观止,不得不给出第一的评分。
毕达哥拉斯可以理解为北大哥上厕所,复杂的人体结构可以通过绕口令学会......罗山清的课堂不止“炫”,还很实用。他一心想把这门课教出特色、教出成绩、教出人才,上天自然也以喜讯报之。清华北大、中央美院,四川美术学院……他的学生走向了各地学府。

偏安徐中 惜十年育人路
为什么爱教书育人?为什么要留在徐中?“常阅群书而不甚解,览名画而不求参展,记绘画流水笔记望弟子步入名校,不求闻达于徐中,苟全教学于美术,岂不美哉?岂不快哉?!”罗山清高谈阔论,句句不离“诗画教学”,可想,在徐中,罗山清的十年才是快乐圆满的。
一次下课,罗山清看到女生在走廊上边走边哼歌,而调皮的男生却在走廊上滑来滑去,在他面前摔了个四仰八叉。他走上前扶起他,并没有过多苛责。课堂上,他以女生唱歌、男生摔倒为主题画了两幅对比鲜明的画,再通过诗句引导让学生体会什么是行为之美,让学生珍惜生命之美。
从艺术求美到各美其美,从美人之美到美美与共,这是徐中格物尚美的办学特色,也是罗山清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冲破刻板的应试教育,让孩子在优秀文化中浸润,罗山清希望自己的学生有浑然天成的灵气,能从诗词画作中读出“美”与“情怀”,读出超出学科壁垒的真理智慧。
“在徐中,吾乃坐井观天,仰观徐中之大,俯察食堂品类之盛,怡然自得,感激涕零。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罗山清怀着敬仰之心安于徐中,他眼里的徐中是一处智者聚集的理想之国,而他与徐中的十年则是砥砺奋进,格物尚美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