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如何与生物学科育人深度融合 全国教育大咖来渝支招
“弘扬传统文化,践行实践育人——‘节气里的生物密码’”研讨会 重庆教科院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25日6时58分讯(记者 姚辉省 毛虹苏)“对生物学课程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整体设计融入内容、探索融入途径、讲究融入方式。”
24日上午,在重庆举行的“弘扬传统文化,践行实践育人——‘节气里的生物密码’”研讨会上,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和修订组核心成员赵占良这样表示。
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委副主任古宁致辞 重庆教科院供图 华龙网发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一级巡视员邓睿讲话 重庆教科院供图 华龙网发
据了解,此次研讨会围绕“节气里的生物密码”,共同探讨如何实现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学科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化自信,实现学科的综合育人功能。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赵占良,中国教研网总编朱立祥,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主任谭永平,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健,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霍静等专家就传统文化融合生物学科育人、跨学科融合等进行支招。
如何用传统节气激活生物教学密码
来重庆27所学校实践活动成果展览“探寻”答案
今日上午,重庆育才中学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养蚕缫丝、驱蚊香囊、苔玉多肉、手工豆腐乳……展品琳琅满目,俨然一副市集模样。原来,这是来自重庆27所学校的初中生物学学科实践活动成果展览。
生物学科实践活动成果展 重庆教科院供图 华龙网发
在重庆95中生物实践社展台,同学们利用中药材制作的天然蜂蜡唇膏、紫草膏、薄荷膏、草本手工皂等实践活动产品,吸引了不少嘉宾的目光,初二五班学生龙旦正热情地为大家讲解中草药知识。
谈及生物实践社,该校教师王思政透露,将生物学教学与劳动育人结合在一起,传播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是生物实践社一直坚持的育人理念。每年春天,同学们在学校本草园里种植薄荷、菖蒲、金银花、藿香、紫苏等中草药,跟随节气变化记录它们生长的状态,绘制自然观察笔记,并加工成各种常用中药制品,探索中药奥秘。
在永川兴龙湖中学展台前,晶莹剔透的毛豆腐、色泽红艳的豆腐乳令人垂涎三尺,吸引了大批群众驻足围观。据该校副校长吴涤透露,该校的生物实践课程,以探秘舌尖上的腐乳为题,遵循节气变化和黄豆的生长规律,从黄豆植株的生长、种子的采摘、石磨豆浆的制作、豆腐的点制到让同学们动手实践制作毛霉腐乳,并对整个豆制品演变过程进行探究,引导同学们在习得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谈及生物课程实践育人,重庆育才中学党委书记郭华坦陈,本次实践活动,与该校一直致力于推行的生活教育、劳动教育不谋而合。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基础上,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代的“育才十二要”和劳动教育的新二十三常能,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探索实践发现节气中的生物学奥秘
将传统文化融入生物学,实现从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小时候,你背过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吗?短短的28个字,却囊括了四季更替,每个节气的命名都蕴含着中国人洞察天地的的智慧——寒来暑往的季节变幻、温度升降、降水多少和感应时节而生的物候及劳作。
但随着气象检测手段的发达,人们似乎不再需要花时间观察天气、跟着节气进行生产和生活,慢慢地,也错过了其中的教育意义。
重庆市教科院生物教研员吕涛分享心路历程 重庆教科院供图 华龙网发
对此,重庆市教科院生物教研员吕涛谈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方式。
如何结合生物学学科特点,将传统文化和劳动教育融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课程中?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科学指导和专业支撑下,重庆市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团队自2017年起,开启了一条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的初中生物学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创新实践之路。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健教授点评 重庆教科院供图 华龙网发
为此,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建“节气里的生物密码”课程研究团队,从教育实际应用出发,深入挖掘节气中蕴含的教学资源,结合生物学学科特点,开发了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课程“节气里的生物密码”,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校园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课程聚焦二十四节气中的物候变化,从生物学的角度引导学生感知节气,探索节气中的生物学奥秘,在一系列与节气相关的科学探究活动、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劳动和创意劳动中,提升学生运用生物学概念解释和解决真实情境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增强对二十四节气的理性认识和践行能力,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热爱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不断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培育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情感。
创新融合并发挥示范引领
学科、跨学科交叉,开辟实践活动育人全新格局
研讨沙龙 重庆教科院供图 华龙网发
据了解,此次研讨活动,既有国家知名专家的主旨报告和沙龙研讨,又有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成果、节气课程教学案例展示与交流等,可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节气里的生物密码” 优秀实践活动课例颁奖 重庆教科院供图 华龙网发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的杨秋兰老师以说课的方式呈现了《小雪腌菜习俗中的生物学奥秘》杨老师以真实的生活情境为契机,聚焦小雪节气的物候特征,带领同学们走近节气;利用时令蔬菜青菜头(茎瘤芥)制作家乡美食涪陵榨菜,观察制作腌菜过程中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探寻盐渍法保存食物的原理,同时也引导同学们加深对家乡特产——涪陵榨菜制作工艺这项“舌尖上的非遗”的认识,培育家国情怀;关注食品安全,指导同学们尝试检测食物中的亚硝酸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同时,西大附中张鹏老师结合生物、物理等学科以《节气中的鸟类》为题做了微分享,展示了她带领孩子们揭秘节气中鸟类行为的教学实践经历。此外,育才中学的杨君老师分享了《节气里的生物密码之霜降》案例,介绍了她带领孩子们探秘植物越冬及秋叶变色真相的课程体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和修订组核心成员赵占良 重庆教科院供图 华龙网发
传统文化与生物学科融合,大咖也有话说!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和修订组核心成员赵占良,从顶层设计出发,认为生物学课程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整体设计融入内容、探索融入途径、讲究融入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生物学课程,必将提升生物学科的育人价值,为学生的成长注入更加丰厚的营养。
中国教研网总编、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委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朱立祥 重庆教科院供图 华龙网发
中国教研网总编、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委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朱立祥,则从“强调实践,突出综合的生物学课程改革”剖析了实践育人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题中之意。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范卿泽 重庆教科院供图 华龙网发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范卿泽表示,《节气里的生物密码》实践活动课程自研发投用以来,开展相关课程培训辐射5000余人次,展示活动数十人次,举办市级赛事3次,在全市多个区县创建了初中生物节气课程实践基地,惠及全市40个区县300余所学校的全体学生,辐射至广东、苏州、北京、西藏等地师生达5万余人。
下一步,希望大家共同加强协作,持续深入探索生物学学科教学在弘扬传统文化、践行实践育人、促进跨学科融合等方面的有效路径,促进学科综合育人功能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