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徐悲鸿中学:促成“空间重构”与“课堂变革”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作为社会进步的原动力,该如何在变中求进,走向未来?12日,在“未来教育之春”主题论坛校际交流期间,杭圳两地教育专家走进重庆市徐悲鸿中学,探索“未来学校”建设究竟,体味徐悲鸿中学“进步”发展理念。
“让技术变革倒逼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通过学习空间重构铺就学生成才的跑道,创新管理方式让精准化的教、个性化的学成为可能……”在重庆市徐悲鸿中学校长黄先进的介绍下,学校未来学校建设路径逐渐清晰。他认为,学校要做到用多元的教学方式引领多元的学习方式;让教学方式的变革引领学习方式的变革;让学习方式的变革倒逼教学方式的变革。
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徐悲鸿中学教育理念、育人观念、管理方法处处求新,作为第五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承办学校,走在了未来教育发展的前列。
看!未来教育之空间重构——到访专家观摩了徐悲鸿中学的非正式学习空间,大数据教研中心、未来学习中心和艺术中心等进步校园新空间。徐悲鸿中学通过空间技术的支持,在现有国家课程体系下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
瞧!未来教育之课堂变革——未来学校要培养人,课堂是关键。徐悲鸿中学教与学关系的变革、以关键能力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变革、教学策略的变革、学习策略的变革、课堂新生态的出现,让“学本”成为未来课堂的价值取向。
“徐悲鸿中学关于未来学校建设的四点要领,不仅是在重庆领先,在全国应该都是领先的,包括从理念到行动,从技术运用到空间变革,最后的落脚点都是指向学生‘学’的改变。”深圳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梁明认为,徐悲鸿中学的整体变革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关系变革,抓住了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点,能够产生新时期教育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