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汇小学教育集团第四届学术年会大咖齐聚 “筑基·多彩”绚烂教育教学创新发展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28日17时20分讯(王小洪 吴倩)如何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坚持学以致用,创新学习方式?如何以“多彩生命课程”为载体,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推动融汇小学教育集团教育综合改革与创新?
1月27日,巴南区融汇小学教育集团第四届学术年会举行,通过团队展示、个人分享、专家讲座等方式实现实践梳理和经验探讨,共同探索融汇小学教育集团发展之路。
暖场节目表演 王小洪 摄
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于泽元;重庆市巴南区教委基教科科长刘满宏;巴南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曹路;巴南区教委基教科副科长白俊;巴南区教师进修学校小教室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蒋莉;巴南区教师进修学校小教室副主任、巴南区科学、综合实践教研员庞胜松等专家领导,及融汇学区学校管理干部出席活动。
年会现场 王小洪 摄
校长故事娓娓道来 多彩生命拔节生长
本次年会以“筑基·多彩”为主题,进一步展示了学校特色校园文化、教学文化、校本课程建设成果,增强交流实效性,助力于学校课程建设、教师团队专业发展。
融汇小学教育集团校长衡永芹讲话 王小洪 摄
“时至今日,无论我是否喜爱绘画,是否有优异的绘画技能,老师对我的影响依然深远,艺术课程对我的启迪极其深重……”在一首古朴典雅的管乐表演《Majestica》后,集团校长衡永芹娓娓道来自己小学绘画的故事:老师的鼓舞给她极大的信心与动力,以至于经过十几年岁月的洗礼,她依旧将故事的每一个细节铭记于心,对多彩丰富的课程教育有着极为深刻的印象。
现今,融汇小学教育集团在衡永芹的带领下,秉承特色课程引领的办学之路,树立“培养全面而多元发展的灵动少年”的育人目标,将多彩课程教育融入孩子成长的漫漫长路中,做好孩子艺术启蒙路上的指明星,当好孩子遨游知识海洋的领航者,成为孩子全面发展历程中的引路人。
“对话”课程获赞连连 六大课程落地有声
如何在小学这一关键的学习启蒙阶段,利用充足的时间去激发兴趣,培养爱好?
近年来,融汇小学一直致力于实施学校的多彩生命课程,在课程建设的路上永不停步,培育学生健全的核心价值观,为他们各放异彩提供丰富的舞台,不让每一位学生“落伍”。
源于此,六大特色课程孕育而生,为学校育才筑基,努力为学生成才保驾护航。
课程融汇表演展示 王小洪 摄
在学校多彩生命课程体系架构下,顺应各年龄阶段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年龄特质的需求,学校通过多元教育载体,实践并逐渐形成《汇德》《汇文》《汇美》《汇健》《汇理》《汇和》六大课程群。
其中,《汇德》课程涵盖“尊典敬仪”“礼言正行”两大部分。入学典礼、毕业典礼、开学典礼、散学典礼等四大典礼仪式满满,如大哥哥、大姐姐们牵着新生走红毯,授班牌等,清明节引导孩子们网上祭奠先辈等。“礼言正行”囊括青春洋溢的少先队活动,养成从一而终的良好习惯。
《汇文》课程分为“美美阅读”“美言美语”两类。“美美阅读”以鲁迅主题阅读模拟课为案例进行转化表达,将阅读人物以情景剧的形式演绎出来,给枯燥的文字赋予生动的画面和丰沛的情感,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整合创新的能力。此外,“美言美语”课程展示则通过鲁迅的《风筝》绘本为载体,模拟一堂英语阅读课,妙趣横生的同时,注重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课程展示 王小洪 摄
《汇美》课程响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论断,将“美育”置于重要的地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融汇小学以“艺”抗“疫”,发起“抗击疫情 融小在行动”的活动,创作了书法、绘画、口风琴等艺术作品,培养孩子们拥抱艺术和生命的热情,并不断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汇健》课程展示 王小洪 摄
《汇健》课程通过聚焦青少年日趋严峻的身体及心理健康问题,聚焦教学改革,构建了“2+1+1”的课程模式,即每周《体育与健康》2节、《足球》1节、《篮球》或《跆拳道》1节。整齐的跆拳道操、帅气的篮球技巧、趣味的课课练放松操,重现了多元化的体育课堂,呈现出培育学生身体和心理并驾齐驱的良好态势,助力成为全面而多元发展的灵动少年。
《汇理》课程包含数学文化课程和科信思创课程两类。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问题,创设数学游戏、开展科技创作、促成发明落地,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实践活力。
《汇和》课程分为生活达人和研学旅行两部分。该课程旨在让学习在真实情景中发生,使学生生命回归生活的实践性课程。开展“舌尖上的春节”、走进西大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们切身地了解体验真实生活,发挥家校社三方的合力,共建优质校园文化,凝心聚气助力孩子向阳光而生。
除此之外,年会上,学校还开展了“对话教师”“对话孩子”等环节,聆听多彩生命花开之声。
教育专家坐而论道 “课程建设”成关键热词
学术沙龙是思想的碰撞、学术的激荡。会上,教育专家坐而论道,共同聚焦课程建设。
专家作分享 王小洪 摄
巴南区教师进修校小教室主任蒋莉在聆听深度全面的课程讲解,及观看精彩纷呈的师生表演后,极大地肯定了融汇小学的六大特色课程建设。除此之外,她还提出“聚焦关键问题,建设五有课堂”的倡议:
有精准目标,且目标应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学情;有有效练习,其核心在于儿童立场;有思维训练,搭建合理的思维支架,利于学生逻辑能力的提升;有目标评价,囊括教学评一致和面向全体评价的意识,合理的目标评价方法;有习惯养成,即坚持立德树人,全过程育人。
专家论道 王小洪 摄
巴南区教师进修学校小教室副主任庞胜松主持本次沙龙,并表示多彩生命课程建设的出发点是促进孩子的生长,老师的成长,体现了人的生命发展,是灵动的、多元化的全面发展。基于此,融汇小学如何筑牢基础,多彩绽放?
校长衡永芹指出,现今融汇小学基于年轻教师占比大的现况,为教师提供“不止于大学毕业的成长”平台,激发其青春活力,赋予其多彩生命的价值,致力于让其找到自身定位,研承把教学当做一辈子事业的永续激情。
巴南区教委基教科副科长白俊用“震撼”二字形容所见所感。他提到,融汇小学从30名老师团队开始,成长到如今课程建设体系化、专业化,令人敬佩。同时,针对副主任庞胜松提出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培育灵动少年,搭建教师与孩子之间的桥梁?”白俊说,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老师应该做好引领,让学生更早地认识自我,把学生的整体生涯规划纳入课程建设,这是小学教育不可忽视的重点。
“有关融汇小学现今的发展,曹路副主任应该最有发言权。“庞胜松说。融小人用心在做,用情在浇灌!”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曹路表示,作为融汇小学首任校长走进融汇小学满满感动:十年历变,课程构建精而细,教育学风正而上,文化建设广而深。如此成就,便是基于课程建设就是课程文化的构建,紧扣国家教育发展方向——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谈到课程建设目标要基于核心素养,更要把目光放高、站位高,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
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于泽元讲话 王小洪 摄
什么是大观念?为什么提出大观念?大观念与核心素养有什么关系?会上,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于泽元围绕“大观念、核心素养与课程变革”开展讲座,为在场嘉宾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教育讲座。
他表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学生的精彩一定是教师的精彩,教师精彩背后是我们团队的精彩!”巴南区教委基教科科长刘满宏作总结发言。他表示,课程建设是学校文化的支持,是一种教育观、教育思想的体现。学校有于泽元、蒋莉等理论与实践大咖的支撑,有教师的支持挚诚热爱,有家长的鼎力支持,合力共绘融小多彩生命教育新蓝图,将会更加勇往直前、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