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五个聚焦”落实信息化2.0计划
武汉大学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全面服务师生为导向,强化规划设计,坚持项目统筹、资金统筹、技术统筹,聚焦热点难点,促进信息资源深度融合共享,努力为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武汉大学“五个聚焦”落实信息化2.0计划

来源:教育部2021-01-14

武汉大学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全面服务师生为导向,强化规划设计,坚持项目统筹、资金统筹、技术统筹,聚焦热点难点,促进信息资源深度融合共享,努力为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聚焦疫情精准防控,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疫情期间,及时上线“武汉大学健康码”小程序,实时采集个人健康信息,按规则生成学校特色“健康码”,支持学校统一身份实名认证,并与武汉市“健康码”无缝对接和数据共享,实现“一码通用”。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先后开发师生扫码通行、校园分区管控、外来人员和社区居民通行管理、教职工复岗管理、学生返校管理等功能。将所有出入校园的校内外人员纳入管理,涵盖用户超过十万人,确保人员全覆盖,累计核验校内人员通行数49万人次、校外人员通行数3.8万人次;先后为校内1200余处场所设置二维码标识,涵盖所有教学区、办公区、学生宿舍、教室、运动场馆、食堂等公共场所,确保场所全覆盖;完善复岗返校管理、校园分区管控、分类统计查询等疫情防控所需功能,确保功能全覆盖。积极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网络育人新举措,采取多数毕业生线上观礼、毕业生代表现场参与的形式,线上线下联合举办2020年毕业典礼,1.5万名毕业生通过观看直播、参与文字互动等方式,参加专属于自己的青春盛典。

聚焦服务教育教学,建好线上教学平台。打造“珞珈在线”MOOC平台,累计开设高水平线上“金课”260余门,开课班级数超过2000个,先后为18万人次学生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在线课程平台访问量达到1.1亿余人次,共有43门MOOC课程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加快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按照“顶层设计、标准先行、软硬分离、分步实施”的原则,打造统一的教学公共服务平台,累计建成智慧教室71间,满足研讨交互、直播互动、延展呈现、点评互动、语言智能编辑等多种教学场景需要。根据学校年度教学计划安排,搭建虚拟教室系统,实现虚拟教学空间与真实教学空间(校区、教学楼、教室、时间)之间一一对应、无缝对接,实时显示教师影像和教学课件,实时上传下载文档资料,实时进行教学互动交流、课前课后在线布置作业和解答问题等,累计建设课程5303门,网上教室820间,在线授课教师2113人,在线学习学生28万余人次。

聚焦支撑科学研究,加强超算中心建设。整合校内各类计算资源,分步实施、统筹建设超算中心校级公共服务平台,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教学科研高性能计算需求。目前,超算中心共有计算节点740个,理论计算能力峰值达到4600万亿次/秒(4.6P Flops),年计算时间近4000万CPU时,为26个学院和科研机构提供优质高效的高性能计算服务,涉及人工智能、量子化学、计算物理、生命科学、经济学等领域。近三年来,累计完成任务4000余万个,支持师生开展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积极为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提供社会服务,并与国外超算中心在工业计算、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

聚焦一网通办建设,优化师生服务体验。以问题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师生综合事务服务中心建设,梳理涵盖师生日常教学、科研、后勤、生活等方面近百项服务事项,简化审批手续、优化业务流程、压缩办事时间,实现线上一次办理、线下自助办理、现场实时办理。构建“一次都不跑”全流程电子化直采平台,对5万元以内日常采购需求,打通供应商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的系统瓶颈,实现项目经费卡全程数据互通、实时校验,表单自动生成、审核登记一键操作,采购过程公开透明、全程留痕,采购、验收、报销全流程电子化。上线电子校园卡“珞珈e卡”,支持微信、支付宝、云闪付等实名认证聚合支付功能,覆盖所有学生食堂以及校园超市,支持学生宿舍门禁系统和主要公共场所扫码认证功能,截至目前累计领卡超过6万人。构建线上“统一支付平台”,规范收费管理服务,支持多种支付方式,汇聚各类小额缴费项目100余项,服务师生近10万人次。

聚焦校园科学管理,打造最美大学校园。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破解樱花开放期间校园管理难题,实行免费预约、限流参观、核验入校,实现人车合理限流、安全有效管控、人员优质服务,维护正常教学科研秩序。建立安全可控的网上预约系统,支持PC端、APP和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实名预约赏樱。建立复杂环境下快速有效的入校核验机制,支持身份证、人脸识别等多种核验方式。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掌上校友之家,方便广大校友“回珈”探亲赏樱。建立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校园小导游,方便游客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进行查阅。建立赏樱数据一体化管理、分析与展示平台,实现游客、临时人员、校友、教师、学生、一卡通、车辆等多类数据的自动汇聚、管理及实时推送,并接入武汉市公安局大数据中心。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云赏樱”活动,运用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多个赏樱景点进行为期12天的全方位直播,累计播放7.5亿次。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武汉大学“五个聚焦”落实信息化2.0计划

2021-01-14 06:05:00 来源: 0 条评论

武汉大学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全面服务师生为导向,强化规划设计,坚持项目统筹、资金统筹、技术统筹,聚焦热点难点,促进信息资源深度融合共享,努力为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聚焦疫情精准防控,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疫情期间,及时上线“武汉大学健康码”小程序,实时采集个人健康信息,按规则生成学校特色“健康码”,支持学校统一身份实名认证,并与武汉市“健康码”无缝对接和数据共享,实现“一码通用”。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先后开发师生扫码通行、校园分区管控、外来人员和社区居民通行管理、教职工复岗管理、学生返校管理等功能。将所有出入校园的校内外人员纳入管理,涵盖用户超过十万人,确保人员全覆盖,累计核验校内人员通行数49万人次、校外人员通行数3.8万人次;先后为校内1200余处场所设置二维码标识,涵盖所有教学区、办公区、学生宿舍、教室、运动场馆、食堂等公共场所,确保场所全覆盖;完善复岗返校管理、校园分区管控、分类统计查询等疫情防控所需功能,确保功能全覆盖。积极探索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网络育人新举措,采取多数毕业生线上观礼、毕业生代表现场参与的形式,线上线下联合举办2020年毕业典礼,1.5万名毕业生通过观看直播、参与文字互动等方式,参加专属于自己的青春盛典。

聚焦服务教育教学,建好线上教学平台。打造“珞珈在线”MOOC平台,累计开设高水平线上“金课”260余门,开课班级数超过2000个,先后为18万人次学生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在线课程平台访问量达到1.1亿余人次,共有43门MOOC课程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加快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按照“顶层设计、标准先行、软硬分离、分步实施”的原则,打造统一的教学公共服务平台,累计建成智慧教室71间,满足研讨交互、直播互动、延展呈现、点评互动、语言智能编辑等多种教学场景需要。根据学校年度教学计划安排,搭建虚拟教室系统,实现虚拟教学空间与真实教学空间(校区、教学楼、教室、时间)之间一一对应、无缝对接,实时显示教师影像和教学课件,实时上传下载文档资料,实时进行教学互动交流、课前课后在线布置作业和解答问题等,累计建设课程5303门,网上教室820间,在线授课教师2113人,在线学习学生28万余人次。

聚焦支撑科学研究,加强超算中心建设。整合校内各类计算资源,分步实施、统筹建设超算中心校级公共服务平台,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教学科研高性能计算需求。目前,超算中心共有计算节点740个,理论计算能力峰值达到4600万亿次/秒(4.6P Flops),年计算时间近4000万CPU时,为26个学院和科研机构提供优质高效的高性能计算服务,涉及人工智能、量子化学、计算物理、生命科学、经济学等领域。近三年来,累计完成任务4000余万个,支持师生开展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积极为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提供社会服务,并与国外超算中心在工业计算、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

聚焦一网通办建设,优化师生服务体验。以问题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师生综合事务服务中心建设,梳理涵盖师生日常教学、科研、后勤、生活等方面近百项服务事项,简化审批手续、优化业务流程、压缩办事时间,实现线上一次办理、线下自助办理、现场实时办理。构建“一次都不跑”全流程电子化直采平台,对5万元以内日常采购需求,打通供应商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的系统瓶颈,实现项目经费卡全程数据互通、实时校验,表单自动生成、审核登记一键操作,采购过程公开透明、全程留痕,采购、验收、报销全流程电子化。上线电子校园卡“珞珈e卡”,支持微信、支付宝、云闪付等实名认证聚合支付功能,覆盖所有学生食堂以及校园超市,支持学生宿舍门禁系统和主要公共场所扫码认证功能,截至目前累计领卡超过6万人。构建线上“统一支付平台”,规范收费管理服务,支持多种支付方式,汇聚各类小额缴费项目100余项,服务师生近10万人次。

聚焦校园科学管理,打造最美大学校园。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破解樱花开放期间校园管理难题,实行免费预约、限流参观、核验入校,实现人车合理限流、安全有效管控、人员优质服务,维护正常教学科研秩序。建立安全可控的网上预约系统,支持PC端、APP和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实名预约赏樱。建立复杂环境下快速有效的入校核验机制,支持身份证、人脸识别等多种核验方式。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掌上校友之家,方便广大校友“回珈”探亲赏樱。建立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校园小导游,方便游客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进行查阅。建立赏樱数据一体化管理、分析与展示平台,实现游客、临时人员、校友、教师、学生、一卡通、车辆等多类数据的自动汇聚、管理及实时推送,并接入武汉市公安局大数据中心。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云赏樱”活动,运用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多个赏樱景点进行为期12天的全方位直播,累计播放7.5亿次。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