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实践创新实验室”举行首次师资培训会
近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和电子工业出版社主办,郑州高新区管委会承办的“科学技术实践创新实验室”项目首次师资培训会议在郑州高新区举行。
“创办科学技术实践创新实验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科技素养,加强实践能力,对于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社长郑疆说。郑州高新区科学大道第三小学“科学技术实践创新实验室”揭牌,标志着全国首批“科学技术实践创新实验室”项目正式落地郑州高新区。
启动仪式后,来自重庆江津实验区、北京王府教育实验基地、碧桂园教育实验基地、河南省部分地市以及郑州高新实验区110余名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
“科学技术实践创新实验室”项目首次师资培训设专家讲座六场,涵盖科学教育、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书法教育四个方面。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刘守印从技术与工程教育的概况、重要性、主要目标、现状与问题、课标修订中5个方面进行阐述。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高军法,现场讲解并示范书法的“四法”——笔法、字法、章法、墨法。全国青少年编程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客座教授马利荣,依据科学实验室项目从背景、理念、定位、规划和课程资源方面进行讲解,创意科学实践着力于培养学生学业综合能力,促进发展创新思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熊璋表示,在线社会悄然而至,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给师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时代赋予教师新的责任和使命,简单重复的教学工作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需要提高信息素养中的计算思维。东南大学脑与学习科学系博士、教育部国培计划讲座专家夏小俊在《基于计算思维的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设计》报告中提出,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目标已从单一的知识获取转向思维能力的培养,计算思维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素质教育,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创新型和高科技人才来推动。中小学智慧书法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方义,针对智慧书法实践教育,强调“科技为先、传统为基、教育为本”的理念,发挥书法学科的育人价值,更全面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科学技术实践创新实验室”项目通过创新基地、示范中心、展示中心、交流中心、评测中心和资源中心的“一五平台”,探索中国中小学师生在科学技术教育实践中创新、发展思维的新路径。首次师资培训的举办,旨在促进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逐步满足国家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责任担当的复合型、高精尖人才的需求。同时,此次培训也为郑州高新区的教育发展带来了新机遇。